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课程是一种相对性的概念,其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性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概念。一般而言,校本课程是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和区域教学实际所开展的一种小范围的、高灵活度的课程,其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度量”教学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有效化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度量;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践行者,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能对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探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含有特殊含义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角度、质量(重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除了知识层面化的描述之外,度量还是学生所需要培养的一种数学认知思维,其也是数学的本质之一,而能否实现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度量教学总是会依托于课堂之中,虽然数学教学课堂也是实现学生度量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其他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很难有效地凸显出度量的教学重要性,相应地教师就需要能找出一种新的途径来实施对学生的培养。校本课程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课程,若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相信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结合教学实际,设定课程主题
校本课程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其中,教师首先要能确定的就是课程的主题,对于以度量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而言,教师可选的主题也有很多,教师可以选择从数学的度量本质入手,为学生开展以实际度量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也可以开展以度量工具介绍为主的渗透一定额外知识的校本课程,还可以开展立足于数学度量和现实生活关联的校本课程。当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选择将几个方向进行交叉,灵活授课,将重点设立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实际的选择方面,教师就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选择。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对立足于数学度量和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校本课程进行分析。
二、联系主题类型,选定课程内容
在明确了主题类型之后,接下来教师所要进行研究的就是设置具体的校本课程内容。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需要能进行调查研究,确立出几个预选的内容,而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排除分析,选出其中最为合适的一个。为此,在进行内容设置时,教师可以联合其他教师进行教研分析,以此通过群体的智慧来初步确立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进内容的选择去。具体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给出几个选择,让学生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筛选。若学生最终决出票数难分高下的话,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辩论,尝试让学生给出其理由,进而确立课程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设立的校本课程可以更加满足学生的心意,也能更好地发动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围绕着度量设置以下的课程内容: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圆规、三角尺度量一些生活实物的方法;学习天平、台秤、弹簧秤等测量重量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使用其对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进行测量;学习拉力器、弹簧测力计等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着测量力;使用溫度计、湿度计、风力计等测量工具,测量对应的内容。在制定了课程内容之后,教师还需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表的编排。如对于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力计的使用,教师就可以将其划分为三节课程,分别对应其中的一种。这样一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三、构思巧妙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在制定完毕校本课程的大致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能着手进行具体课程进度的编排和学生的动员。在其中,在课程进度编排上,教师可以选择一周拿出1-2节的课上时间和课余的时间来开展校本课程,课程的周期可以确立为一个学期。在学生动员方面,教师所要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的介绍,使其明白对应的校本课程与日常所授课程的区别,使学生能认识到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趣味化的了解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能编排一段巧妙的话语,为学生展示对应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次校本课程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体验校本课程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所制作的课标进行展示介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能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标,并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器具进行简单的预介绍,使学生对接下来要进行的课程充满好奇,进而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四、设置评测机制,展示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能否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也会对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展评价总是将目光着力在浅层的学生直接表现,这使得其评价总是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本身已经较为优秀的学生,这让那些暂时发展较差的学生受到了冷落。相对应地,教师在执行教学评价时就需要能拓展评价的目光,将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积极程度也重视起来,给予那些付诸了努力的学生以鼓舞。对于校本课程而言,同样是如此,教师需要能预先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测,并根据评测的结果最终分析校本课程的目标完成度。在实际的策略制定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设置,构建以单位课时为频次的评价,着重分析学生个人和群体的综合表现,给出评价,展示出学生的发展,并及时地给出修正建议。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打分制来进行评测。除去在课程完成后教师进行口头的评价之外,教师还要能给学生的小组或个人进行打分,对其中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并展示其成果。对于其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能多加注意,帮助其纠正态度,实现改正。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相应地为了实现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设置进行调整,构建有效化的教学设计,进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瑶瑶. 小学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与案例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2]阳晓英.浅析小学数学中的校本课程[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12):37.
(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度量;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践行者,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能对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探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含有特殊含义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角度、质量(重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除了知识层面化的描述之外,度量还是学生所需要培养的一种数学认知思维,其也是数学的本质之一,而能否实现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度量教学总是会依托于课堂之中,虽然数学教学课堂也是实现学生度量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其他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很难有效地凸显出度量的教学重要性,相应地教师就需要能找出一种新的途径来实施对学生的培养。校本课程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课程,若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相信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结合教学实际,设定课程主题
校本课程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其中,教师首先要能确定的就是课程的主题,对于以度量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而言,教师可选的主题也有很多,教师可以选择从数学的度量本质入手,为学生开展以实际度量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也可以开展以度量工具介绍为主的渗透一定额外知识的校本课程,还可以开展立足于数学度量和现实生活关联的校本课程。当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选择将几个方向进行交叉,灵活授课,将重点设立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实际的选择方面,教师就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选择。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对立足于数学度量和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校本课程进行分析。
二、联系主题类型,选定课程内容
在明确了主题类型之后,接下来教师所要进行研究的就是设置具体的校本课程内容。在进行这一环节时,教师需要能进行调查研究,确立出几个预选的内容,而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排除分析,选出其中最为合适的一个。为此,在进行内容设置时,教师可以联合其他教师进行教研分析,以此通过群体的智慧来初步确立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进内容的选择去。具体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给出几个选择,让学生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筛选。若学生最终决出票数难分高下的话,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辩论,尝试让学生给出其理由,进而确立课程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设立的校本课程可以更加满足学生的心意,也能更好地发动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围绕着度量设置以下的课程内容: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圆规、三角尺度量一些生活实物的方法;学习天平、台秤、弹簧秤等测量重量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使用其对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进行测量;学习拉力器、弹簧测力计等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着测量力;使用溫度计、湿度计、风力计等测量工具,测量对应的内容。在制定了课程内容之后,教师还需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表的编排。如对于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力计的使用,教师就可以将其划分为三节课程,分别对应其中的一种。这样一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三、构思巧妙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在制定完毕校本课程的大致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能着手进行具体课程进度的编排和学生的动员。在其中,在课程进度编排上,教师可以选择一周拿出1-2节的课上时间和课余的时间来开展校本课程,课程的周期可以确立为一个学期。在学生动员方面,教师所要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的介绍,使其明白对应的校本课程与日常所授课程的区别,使学生能认识到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趣味化的了解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能编排一段巧妙的话语,为学生展示对应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次校本课程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体验校本课程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所制作的课标进行展示介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能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标,并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器具进行简单的预介绍,使学生对接下来要进行的课程充满好奇,进而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四、设置评测机制,展示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能否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也会对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展评价总是将目光着力在浅层的学生直接表现,这使得其评价总是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本身已经较为优秀的学生,这让那些暂时发展较差的学生受到了冷落。相对应地,教师在执行教学评价时就需要能拓展评价的目光,将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积极程度也重视起来,给予那些付诸了努力的学生以鼓舞。对于校本课程而言,同样是如此,教师需要能预先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测,并根据评测的结果最终分析校本课程的目标完成度。在实际的策略制定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设置,构建以单位课时为频次的评价,着重分析学生个人和群体的综合表现,给出评价,展示出学生的发展,并及时地给出修正建议。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打分制来进行评测。除去在课程完成后教师进行口头的评价之外,教师还要能给学生的小组或个人进行打分,对其中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并展示其成果。对于其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能多加注意,帮助其纠正态度,实现改正。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相应地为了实现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设置进行调整,构建有效化的教学设计,进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瑶瑶. 小学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与案例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2]阳晓英.浅析小学数学中的校本课程[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12):37.
(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