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的改变。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对患者进行CRP检测,在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24h以及48h和72h内对患者进行CRP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24h、48h、72h、内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发病12h内血清CRP含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高敏C反应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关键词:心绞痛 急性冠状脉综合症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5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12-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慢性心肌梗死等都被涵盖其中,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研讨,为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例,200例患者入院病历均入院后接受病理以及管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12.5)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9±12.1)岁,其中男性68例,女性患者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200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患有急性以及慢性感染疾病,均在1个月内未接受过手术,无1例患者身体存在创伤,200例患者近期均无脑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疾患,无1例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1.2 方法。患者入院12h内对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采集量为3mL,同时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12h、24h、48h以及72h进行静脉血采集,采集量同为3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析出血清,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者血清进行CRP检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同时对急性进心肌梗死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段和发病12h内的血清CRP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接受血清CRP检测后,结果为(6.25±5.50)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组血清CRP检测结果为(3.53±4.35)mg/L,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本身属于一种急性时反应的蛋白,通过肝脏和白介素-6相互作用而合成,现今在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若患者血清CRP增高,则表示体内炎性反应物已滋生[1-2]。一般CRO在正常情况下都存在与健康人的血清中,血清中CRP的含量会在炎性反应的过程中迅速增加,会迅速参与到局部甚至全身炎性反应中,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映中,CRP会沉积在患者病变部位,内皮细胞以在CRP的引发下会分泌处化学区划因子和表达粘附分子,使存在与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因子以及组织因子对LDL进行更加充分的摄取[3]。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病24h、48h、72h、內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发病12h(5.33±4.41)mg/L,(P<0.05),充分显示出高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急性冠脉事件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 陈凯明,胡健,李国栋等.阿利吉仑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与机制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5):373-376
[2] 付华,刘亚林,刘宇等.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34-336
[3] 王显利,牟建军,廉秋芳等.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194-197
[4] 张广成,孙泳,刘和平等.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40-4341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对患者进行CRP检测,在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24h以及48h和72h内对患者进行CRP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发病24h、48h、72h、内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发病12h内血清CRP含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高敏C反应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关键词:心绞痛 急性冠状脉综合症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5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12-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慢性心肌梗死等都被涵盖其中,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研讨,为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200例,200例患者入院病历均入院后接受病理以及管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12.5)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9±12.1)岁,其中男性68例,女性患者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200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患有急性以及慢性感染疾病,均在1个月内未接受过手术,无1例患者身体存在创伤,200例患者近期均无脑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疾患,无1例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1.2 方法。患者入院12h内对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采集量为3mL,同时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12h、24h、48h以及72h进行静脉血采集,采集量同为3ml,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析出血清,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者血清进行CRP检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同时对急性进心肌梗死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段和发病12h内的血清CRP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接受血清CRP检测后,结果为(6.25±5.50)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组血清CRP检测结果为(3.53±4.35)mg/L,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 讨论
C反应蛋白本身属于一种急性时反应的蛋白,通过肝脏和白介素-6相互作用而合成,现今在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中应用极为广泛,若患者血清CRP增高,则表示体内炎性反应物已滋生[1-2]。一般CRO在正常情况下都存在与健康人的血清中,血清中CRP的含量会在炎性反应的过程中迅速增加,会迅速参与到局部甚至全身炎性反应中,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映中,CRP会沉积在患者病变部位,内皮细胞以在CRP的引发下会分泌处化学区划因子和表达粘附分子,使存在与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因子以及组织因子对LDL进行更加充分的摄取[3]。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病24h、48h、72h、內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发病12h(5.33±4.41)mg/L,(P<0.05),充分显示出高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急性冠脉事件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 陈凯明,胡健,李国栋等.阿利吉仑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与机制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5):373-376
[2] 付华,刘亚林,刘宇等.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34-336
[3] 王显利,牟建军,廉秋芳等.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194-197
[4] 张广成,孙泳,刘和平等.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4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