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广大学生和家长便要进入高招咨询、填报志愿环节,而一些高招骗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趁机作案。近年来,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行骗花样不断翻新,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汇总近年来众多的高招诈骗案件,总结出骗子惯用的五类十余种骗局,提醒家长朋友提高警惕,同时请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正确对待子女上学问题,谨防上当。
每年高考前,教育部都要发出高考招生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批次和相应高校的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录取,切勿心存侥幸,轻信不实传言,要明辨诈骗伎俩,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通过指定方式查询确认录取结果,若有疑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核实,避免上当受骗。但是,高招诈骗案件每年都发生。骗子们精心策划的骗局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骗局一:夸口有特殊渠道
2009年5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两名骗子精心策划,谎称自己在中国音乐学院有特殊渠道,骗取一名考生家长信任,然后以疏通关系为由多次索要现金,共骗取11.5万元。该案件经媒体报道,引起轰动,不仅因为骗取的金额之大,而考生家长轻信骗子长达两年之久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了把骗局做得逼真,有的骗子甚至租用高校校舍、学生公寓,堂而皇之地行骗。2006年,5名在校大学生在江西财经大学综合楼租到一间办公室,挂出“江西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招生处”的牌子,并细致分工,让长相成熟者假扮院长助理,每天在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考生家长。他们伪造入学协议承诺书,骗得赃款共计27万余元。
承诺“花钱买分”是骗子们惯用的行骗手段。2010年,考生家长王某轻信一个自称在教育局有亲戚的老乡,花8万元买了8分,把儿子送入南京政治学院。等孩子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报到时才发现,录取通知书上还有四个小字:地方代培。想报到,还要交3万元的学费并签订代培协议。王某大呼上当,而那位神通广大的老乡早已携款逃之夭夭。
夸口有特殊渠道也是高招骗子常耍的把戏,他们或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以弄到“内部指标”、“机动名额”,可降分或优先录取考生,比如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等,诱骗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然后强调录取难度,索要高额活动经费。
事实上,在“阳光招生”的机制下,国家对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有严格控制。省级招生办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须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和“机动名额”。高招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的电脑程序自动按考生志愿和分数由高往低排序,并按照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不够投档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可能传给学校。即使真是高校负责招生的人员,也没那么神通广大。即便录取环节中一些院校因报考人数不足,招不满学生,也会采取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等形式,及时通过媒体向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征询。
专家指出,家长想让孩子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正视现实,切不可有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让骗子有可乘之机,结果不仅血汗钱打了水漂,还会耽误孩子的正常录取。
骗局二:混淆教育形式
2005年,“黑户校长诈骗案”轰动一时。骗子刘伟康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马池口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并谎称该校系公办,毕业后可颁发毕业证书。他冒用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和司法行政学院的名义招生,骗取4.9万余元,导致多名学生求学失败,最后他因诈骗罪被判处一年半徒刑。
此类骗局并不鲜见。有的不法教育机构为利益所驱使,不惜用“挂羊头卖狗肉”的丑恶伎俩,假借高校名义招生,其实不过是高校下属的一个分部或者培训点。
行骗过程中,骗子们往往以“扩招”、“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形式来误导考生和家长,让他们以为可以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被学校录取。骗子混淆教育性质,以“包分配”、“教育部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等吸引考生就读,其实质往往是自考辅导班或者成人教育,甚至仅仅是职业培训。考生进入该校,实际走的不是国家正规院校统招的录取程序,而是高校自行招收的自考助学班或成人高考补习班,毕业后由学校单独颁发毕业证书,但国家不承认学历,除非学生在入学后参加国家统一的自学考试,全部课程合格后申请国家承认学历的自考文凭。一些所谓的“入学=就业 高薪”承诺,实质是自考和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机构在招生。有的标明“全日制”,其实质是全日制的自考辅导班,有的是成人高考助学班,先把考生招收入校,再让他们参加次年的成人高考取得学籍。
专家提醒家长,教育部严禁高校通过虚假宣传、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违规承诺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骗考生入学。近年来,普通高校自主权逐步放大,但“扩招”、“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招生方式都由教育部备案并制定有严格录取政策。
如果考生拿到的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所以,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信息。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详细核查上面所属学校,是属于自考还是成人高等教育性质,及时识破混淆概念的欺骗手段。
骗局三:谎称特殊招生
2005年6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大招生诈骗案。骗子王茂林、陈新以可以搞到某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的名义,伪造高校印章、录取通知书和收款收据等,招聘员工,住进该高校附近的高级宾馆,明目张胆地开始招生。他们哄骗考生和家长,按每名考生5万元的标准收费,共牟利647万元。
专家介绍,自主招生是2003年以来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招生方式,且要求严格,绝非花钱就能搞到指标。被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仅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还必须参加高考,且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的重点大学分数线。
除了自主招生,骗子们还在打定向招生的主意。他们宣称自己可以为考生补办定向报名手续,安排增补定向招生计划等,公开叫价,收取“定向费”,诈取钱财。
2006年,网上的招生信息让人难辨真假。一家“招生代理公司”在网站上自称主营业务是“北京及全国公办大学计划外和优秀民办大学招生咨询,委托定向招生,优秀教育项目推广,发展下级加盟商”,并承诺“只要考过400分,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媒体曝光此事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均予以否认。清华大学招生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清华招生从来都是公平、公正的,不可能出现拿钱买学上的情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还专门发表声明,表示该学院从未委托任何组织或个人面向社会招收高考统招预科生、统招本科交流生。
专家指出,定向招生主要是为了满足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在招生录取时适当降低分数要求,但要指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故称之为定向生。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就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而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
2010年7月,张先生为女儿升学的事发愁,女儿参加高考,只考了不到200分。他听说电影学院表演系对文化课分数要求很低,只要找到过硬的关系,孩子就能轻松上学。有人向他推荐了自称在影视圈可以呼风唤雨的宋某。宋某表示,只要交十几万元的赞助费,就能以“特长生”的名义把孩子送进某电影学院。张先生信以为真,先后拿出25万的赞助费,却等不来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他发觉受骗了,马上报警。此案不久告破,原来宋某根本不从事影视工作,只是一个无业游民。
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特长生也是需要达到录取分数线才能获得录取资格的,况且对于特殊类型招生,教育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考生可以通过教育部阳光高招平台或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具备相关加分资格。如果有人声称能代办特长生入学,切不可轻信,不妨到他所代办的高校网站上去看看《招生简章》,或者打电话向高校咨询,骗子的伪装就能马上被揭穿。
骗局四:伪造招生信息
2005年高考结束后,湖南省68名应届毕业生落榜了,但是一则广告让他们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湖南一家公司与沈阳某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定向委培生……”该公司一名姓周的经理信誓旦旦地对考生们说:“只要你想上大学,分数低我们也能帮你!”在每人平均交纳了4.2万元的“学费”后,这些考生顺利拿到了沈阳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年9月,这些学生陆续赶到沈阳,却被校方告知,录取通知书是假的。
高招诈骗案中,骗子编造招生信息、伪造招生协议和录取通知书的行径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有的骗子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有的甚至干脆以虚假校名进行招生。有的骗子仿造高校招生网站,学院概况、学院新闻、院系部门、师资力量、招生在线等常规栏目一应俱全;有的骗子直接篡改合法招生网站上公示的录取名单;有的骗子伪造学校扩招文件、招生表、缴费通知单、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文件,以彻底消除被害人的疑虑,达到其诈骗目的。所以,对招生信息,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多方求证,不可轻信。
专家提示,合法的招生院校名单均在教育部网站(www.moe.gov.cn)上公布,除此之外的其他办学机构均不具备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资格。各省级招生办及有关高校均按照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的要求,公布录取结果及查询办法,考生要结合录取通知书在生源所在省级招生办指定的网站或录取查询系统中确认本人录取结果。
另外,正规高校一般都是以特快专递的形式把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学生所在的中学。如果考生和家长接到电话,说先汇款再邮寄录取通知书,一定要警惕,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到自己的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考生可通过当地省、市高招办查询录取信息,也可通过报考的院校了解录取情况。
骗局五:声称军校降分招地方生
2007年7月,安徽池州网监部门抓获了伪造“中国军事院校信息网”进行招生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冯某,当场缴获其作案用电脑、私刻的印章及大量高校招生资料。经审讯,冯某对其私刻印章,以中国军校联合招生名义,通过互联网进行高校招生,收取报名费、劳务费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只要认识人,交钱就能上军校”的说法,于是一些骗子就抛出军校降分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谎言,假冒军官或与军队有特殊关系的人,许诺教育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骗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进行诈骗。
专家介绍,从2008年起,未经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批准,军队院校不得开办学历教育专业(班次)或按学历教育的学制和规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而且,军事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一样,均纳入了国家统一的招生计划,实行严格的统一管理,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均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新生入学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复查,复查合格后才能取得学籍、军籍,并且不缴纳任何费用。如果有人自称能招收军校“地方委培生”或“自费生”,纯属诈骗。
防骗要领:别相信要钱的
据警方介绍,从近年来招生诈骗案件的特点来分析,骗子往往伪造身份,借助熟人担保,以虚假承诺做诱饵,重点瓦解受害人的防御底线。希望孩子读名校、孩子成绩与志愿学校录取分有差距、接受不了孩子落榜、对录取制度不信任等四类家长最易上当受骗。
不得不承认,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是因为部分家长心存侥幸心理,缺乏公正的道德观和正确看待孩子上大学的平常心。
另外,家长对招生政策和我国教育种类缺乏必要的了解,也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家长应该补上这一课,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高招政策、录取程序等信息,知晓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与国家统招的不同之处。对准备报志愿的学校,可以向其索要由教育部审批的招生宣传册,以及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的复印件。
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正规的高校绝对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介入招生录取工作。未经省级招生办公示的招生计划,未经省级招生办审核录取的招生,均属非法招生或骗局。所以,家长一定要清楚,高校招生没有中介机构或代理人,没有特批指标,没有计划外招生,也没有降分高收费的情况。
所有的骗局都是以金钱为出发点,所以,别相信要钱的。
本刊请考生和家长谨记三点:第一,正常的缴费只能缴到学校财务部门,如有人提出缴给个人或中介,肯定是陷阱;第二,如果录取通知书不是由学校直接寄发,而是通过个人或中介转交,多半是骗局,一定要小心甄别,以免上当受骗;第三,遇到弄不清的问题,要及时向权威部门查询、核实,遇到可疑的招生机构或个人,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
【编辑:陈彤】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广大学生和家长便要进入高招咨询、填报志愿环节,而一些高招骗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趁机作案。近年来,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行骗花样不断翻新,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汇总近年来众多的高招诈骗案件,总结出骗子惯用的五类十余种骗局,提醒家长朋友提高警惕,同时请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正确对待子女上学问题,谨防上当。
每年高考前,教育部都要发出高考招生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批次和相应高校的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录取,切勿心存侥幸,轻信不实传言,要明辨诈骗伎俩,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通过指定方式查询确认录取结果,若有疑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核实,避免上当受骗。但是,高招诈骗案件每年都发生。骗子们精心策划的骗局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骗局一:夸口有特殊渠道
2009年5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两名骗子精心策划,谎称自己在中国音乐学院有特殊渠道,骗取一名考生家长信任,然后以疏通关系为由多次索要现金,共骗取11.5万元。该案件经媒体报道,引起轰动,不仅因为骗取的金额之大,而考生家长轻信骗子长达两年之久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了把骗局做得逼真,有的骗子甚至租用高校校舍、学生公寓,堂而皇之地行骗。2006年,5名在校大学生在江西财经大学综合楼租到一间办公室,挂出“江西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招生处”的牌子,并细致分工,让长相成熟者假扮院长助理,每天在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考生家长。他们伪造入学协议承诺书,骗得赃款共计27万余元。
承诺“花钱买分”是骗子们惯用的行骗手段。2010年,考生家长王某轻信一个自称在教育局有亲戚的老乡,花8万元买了8分,把儿子送入南京政治学院。等孩子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报到时才发现,录取通知书上还有四个小字:地方代培。想报到,还要交3万元的学费并签订代培协议。王某大呼上当,而那位神通广大的老乡早已携款逃之夭夭。
夸口有特殊渠道也是高招骗子常耍的把戏,他们或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以弄到“内部指标”、“机动名额”,可降分或优先录取考生,比如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等,诱骗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然后强调录取难度,索要高额活动经费。
事实上,在“阳光招生”的机制下,国家对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有严格控制。省级招生办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须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和“机动名额”。高招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的电脑程序自动按考生志愿和分数由高往低排序,并按照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不够投档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可能传给学校。即使真是高校负责招生的人员,也没那么神通广大。即便录取环节中一些院校因报考人数不足,招不满学生,也会采取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等形式,及时通过媒体向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征询。
专家指出,家长想让孩子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正视现实,切不可有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让骗子有可乘之机,结果不仅血汗钱打了水漂,还会耽误孩子的正常录取。
骗局二:混淆教育形式
2005年,“黑户校长诈骗案”轰动一时。骗子刘伟康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马池口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并谎称该校系公办,毕业后可颁发毕业证书。他冒用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和司法行政学院的名义招生,骗取4.9万余元,导致多名学生求学失败,最后他因诈骗罪被判处一年半徒刑。
此类骗局并不鲜见。有的不法教育机构为利益所驱使,不惜用“挂羊头卖狗肉”的丑恶伎俩,假借高校名义招生,其实不过是高校下属的一个分部或者培训点。
行骗过程中,骗子们往往以“扩招”、“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形式来误导考生和家长,让他们以为可以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被学校录取。骗子混淆教育性质,以“包分配”、“教育部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等吸引考生就读,其实质往往是自考辅导班或者成人教育,甚至仅仅是职业培训。考生进入该校,实际走的不是国家正规院校统招的录取程序,而是高校自行招收的自考助学班或成人高考补习班,毕业后由学校单独颁发毕业证书,但国家不承认学历,除非学生在入学后参加国家统一的自学考试,全部课程合格后申请国家承认学历的自考文凭。一些所谓的“入学=就业 高薪”承诺,实质是自考和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机构在招生。有的标明“全日制”,其实质是全日制的自考辅导班,有的是成人高考助学班,先把考生招收入校,再让他们参加次年的成人高考取得学籍。
专家提醒家长,教育部严禁高校通过虚假宣传、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违规承诺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骗考生入学。近年来,普通高校自主权逐步放大,但“扩招”、“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招生方式都由教育部备案并制定有严格录取政策。
如果考生拿到的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所以,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信息。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详细核查上面所属学校,是属于自考还是成人高等教育性质,及时识破混淆概念的欺骗手段。
骗局三:谎称特殊招生
2005年6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大招生诈骗案。骗子王茂林、陈新以可以搞到某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的名义,伪造高校印章、录取通知书和收款收据等,招聘员工,住进该高校附近的高级宾馆,明目张胆地开始招生。他们哄骗考生和家长,按每名考生5万元的标准收费,共牟利647万元。
专家介绍,自主招生是2003年以来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招生方式,且要求严格,绝非花钱就能搞到指标。被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仅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还必须参加高考,且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的重点大学分数线。
除了自主招生,骗子们还在打定向招生的主意。他们宣称自己可以为考生补办定向报名手续,安排增补定向招生计划等,公开叫价,收取“定向费”,诈取钱财。
2006年,网上的招生信息让人难辨真假。一家“招生代理公司”在网站上自称主营业务是“北京及全国公办大学计划外和优秀民办大学招生咨询,委托定向招生,优秀教育项目推广,发展下级加盟商”,并承诺“只要考过400分,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媒体曝光此事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均予以否认。清华大学招生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清华招生从来都是公平、公正的,不可能出现拿钱买学上的情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还专门发表声明,表示该学院从未委托任何组织或个人面向社会招收高考统招预科生、统招本科交流生。
专家指出,定向招生主要是为了满足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在招生录取时适当降低分数要求,但要指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故称之为定向生。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就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而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
2010年7月,张先生为女儿升学的事发愁,女儿参加高考,只考了不到200分。他听说电影学院表演系对文化课分数要求很低,只要找到过硬的关系,孩子就能轻松上学。有人向他推荐了自称在影视圈可以呼风唤雨的宋某。宋某表示,只要交十几万元的赞助费,就能以“特长生”的名义把孩子送进某电影学院。张先生信以为真,先后拿出25万的赞助费,却等不来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他发觉受骗了,马上报警。此案不久告破,原来宋某根本不从事影视工作,只是一个无业游民。
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特长生也是需要达到录取分数线才能获得录取资格的,况且对于特殊类型招生,教育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考生可以通过教育部阳光高招平台或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具备相关加分资格。如果有人声称能代办特长生入学,切不可轻信,不妨到他所代办的高校网站上去看看《招生简章》,或者打电话向高校咨询,骗子的伪装就能马上被揭穿。
骗局四:伪造招生信息
2005年高考结束后,湖南省68名应届毕业生落榜了,但是一则广告让他们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湖南一家公司与沈阳某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定向委培生……”该公司一名姓周的经理信誓旦旦地对考生们说:“只要你想上大学,分数低我们也能帮你!”在每人平均交纳了4.2万元的“学费”后,这些考生顺利拿到了沈阳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年9月,这些学生陆续赶到沈阳,却被校方告知,录取通知书是假的。
高招诈骗案中,骗子编造招生信息、伪造招生协议和录取通知书的行径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有的骗子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有的甚至干脆以虚假校名进行招生。有的骗子仿造高校招生网站,学院概况、学院新闻、院系部门、师资力量、招生在线等常规栏目一应俱全;有的骗子直接篡改合法招生网站上公示的录取名单;有的骗子伪造学校扩招文件、招生表、缴费通知单、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文件,以彻底消除被害人的疑虑,达到其诈骗目的。所以,对招生信息,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多方求证,不可轻信。
专家提示,合法的招生院校名单均在教育部网站(www.moe.gov.cn)上公布,除此之外的其他办学机构均不具备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资格。各省级招生办及有关高校均按照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的要求,公布录取结果及查询办法,考生要结合录取通知书在生源所在省级招生办指定的网站或录取查询系统中确认本人录取结果。
另外,正规高校一般都是以特快专递的形式把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学生所在的中学。如果考生和家长接到电话,说先汇款再邮寄录取通知书,一定要警惕,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到自己的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考生可通过当地省、市高招办查询录取信息,也可通过报考的院校了解录取情况。
骗局五:声称军校降分招地方生
2007年7月,安徽池州网监部门抓获了伪造“中国军事院校信息网”进行招生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冯某,当场缴获其作案用电脑、私刻的印章及大量高校招生资料。经审讯,冯某对其私刻印章,以中国军校联合招生名义,通过互联网进行高校招生,收取报名费、劳务费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只要认识人,交钱就能上军校”的说法,于是一些骗子就抛出军校降分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谎言,假冒军官或与军队有特殊关系的人,许诺教育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骗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进行诈骗。
专家介绍,从2008年起,未经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批准,军队院校不得开办学历教育专业(班次)或按学历教育的学制和规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而且,军事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一样,均纳入了国家统一的招生计划,实行严格的统一管理,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均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新生入学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复查,复查合格后才能取得学籍、军籍,并且不缴纳任何费用。如果有人自称能招收军校“地方委培生”或“自费生”,纯属诈骗。
防骗要领:别相信要钱的
据警方介绍,从近年来招生诈骗案件的特点来分析,骗子往往伪造身份,借助熟人担保,以虚假承诺做诱饵,重点瓦解受害人的防御底线。希望孩子读名校、孩子成绩与志愿学校录取分有差距、接受不了孩子落榜、对录取制度不信任等四类家长最易上当受骗。
不得不承认,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是因为部分家长心存侥幸心理,缺乏公正的道德观和正确看待孩子上大学的平常心。
另外,家长对招生政策和我国教育种类缺乏必要的了解,也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家长应该补上这一课,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高招政策、录取程序等信息,知晓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与国家统招的不同之处。对准备报志愿的学校,可以向其索要由教育部审批的招生宣传册,以及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的复印件。
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正规的高校绝对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介入招生录取工作。未经省级招生办公示的招生计划,未经省级招生办审核录取的招生,均属非法招生或骗局。所以,家长一定要清楚,高校招生没有中介机构或代理人,没有特批指标,没有计划外招生,也没有降分高收费的情况。
所有的骗局都是以金钱为出发点,所以,别相信要钱的。
本刊请考生和家长谨记三点:第一,正常的缴费只能缴到学校财务部门,如有人提出缴给个人或中介,肯定是陷阱;第二,如果录取通知书不是由学校直接寄发,而是通过个人或中介转交,多半是骗局,一定要小心甄别,以免上当受骗;第三,遇到弄不清的问题,要及时向权威部门查询、核实,遇到可疑的招生机构或个人,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