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环节。搞好农村土地管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着手,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合理解决人与地的矛盾,推进农村土地管理体制的建设,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本主要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措施
一 農村土地管理的主要意义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那么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产权关系和合理组织利用土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体现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村的土地管理,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也关系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结合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具体情况,探索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
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现象严重。
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
2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这使人地关系呈现紧张的状况,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现象并存。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农村的土地面积的减少,影响到农民的利益,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缺少建设的合理安排与规划。
3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很模糊,一方面法律规定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村民对自己拥有的土地没有处置权。缺乏处置权的所有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导致了农民集体在许多征地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其次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第三缺乏所有权对所有权主体内部成员的约束。
4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
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随意的变更《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部分基层领导为了个人的利益,不经承包户的许可强制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出卖集体土地,或者是通过高价对外出租获取经济效益。
三 主要解决措施
1健全法制,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各级政府和各土地市场主体的土地交易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环境,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首先,依法对越权批地、对违法占地和违法用地进行严肃查处,其次,加强执法监管,打击违法的黑市交易,促使其进入公开市场进行交易,从而避免投机、人为炒作等抬高土地价格的现象.杜绝市场竞争中的偏袒、乱摊派等人为现象,使市场主体具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成本和土地交易成本,最终使同样质量的土地具有相同的市场交易价格。保障我国土地管理基本国策。
2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
新建宅基地由村民个人申请,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登记确权,颁发证书。在审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标。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宅基地的,必须由村民组或村委会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且事实上已形成超标准的建房用地,原则上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拆除。对于房地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
3根据市场导向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国土资源部是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土地应由国家管理,并且实行城乡地政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土地管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土地供应机制,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化。通过制订良好的城市规划、计划方案,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另一方面要完善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以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将农地征用制改为征购制,对国有企业的存量土地(主要是无偿或低价划拨的土地)收取完全市场价格的等量使用费,推动其进入市场流转,从而避免闲置和浪费。第二,将土地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并计入企业资产预算,进行独立评估,避免土地资产无形损失。杜绝隐性交易,加大隐性交易压力,从而保证土地市场的有序竞争。
4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才能保证合理地价的实现。在土地收益分配上,要确定政府的市场角色,其功能应定位如何使城市土地资源最大效率配置,从而使土地总收益和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坚决抵制通过不法途径进行土地流转和违反合同的行为。在坚持稳定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有偿、自愿和依法的原则,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组织征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依法按规定足额补偿到位,切实做到先安置后拆迁,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耕地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费土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违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不断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
6运用科学技术,对耕地实行动态遥感监测。
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3S”技术),对耕地实行动态遥感监测,各级国土管理部门要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监控、抽查,从而保证耕地保护的实施效果。并将动态遥感监测范围从新增建设用地扩展到耕地和基本农田,使耕地保护监测与建设用地监测并重,并完善奖惩措施,保证耕地总量平衡。
四 结束语
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应当强化上地答理制度,严格的依法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不断地增强法律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切实的落实国家的相关上地政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万茂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原则和评价标准[J],资源科学,1996(1),[2]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魏淑英 《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思考》,《中国土地》2001(12)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措施
一 農村土地管理的主要意义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那么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地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产权关系和合理组织利用土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体现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村的土地管理,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也关系到统筹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结合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具体情况,探索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
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现象严重。
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
2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这使人地关系呈现紧张的状况,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现象并存。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农村的土地面积的减少,影响到农民的利益,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缺少建设的合理安排与规划。
3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很模糊,一方面法律规定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村民对自己拥有的土地没有处置权。缺乏处置权的所有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导致了农民集体在许多征地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其次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第三缺乏所有权对所有权主体内部成员的约束。
4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
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随意的变更《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部分基层领导为了个人的利益,不经承包户的许可强制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出卖集体土地,或者是通过高价对外出租获取经济效益。
三 主要解决措施
1健全法制,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各级政府和各土地市场主体的土地交易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环境,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首先,依法对越权批地、对违法占地和违法用地进行严肃查处,其次,加强执法监管,打击违法的黑市交易,促使其进入公开市场进行交易,从而避免投机、人为炒作等抬高土地价格的现象.杜绝市场竞争中的偏袒、乱摊派等人为现象,使市场主体具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成本和土地交易成本,最终使同样质量的土地具有相同的市场交易价格。保障我国土地管理基本国策。
2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
新建宅基地由村民个人申请,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登记确权,颁发证书。在审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标。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宅基地的,必须由村民组或村委会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且事实上已形成超标准的建房用地,原则上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拆除。对于房地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
3根据市场导向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国土资源部是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土地应由国家管理,并且实行城乡地政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土地管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土地供应机制,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化。通过制订良好的城市规划、计划方案,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另一方面要完善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以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将农地征用制改为征购制,对国有企业的存量土地(主要是无偿或低价划拨的土地)收取完全市场价格的等量使用费,推动其进入市场流转,从而避免闲置和浪费。第二,将土地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并计入企业资产预算,进行独立评估,避免土地资产无形损失。杜绝隐性交易,加大隐性交易压力,从而保证土地市场的有序竞争。
4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才能保证合理地价的实现。在土地收益分配上,要确定政府的市场角色,其功能应定位如何使城市土地资源最大效率配置,从而使土地总收益和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坚决抵制通过不法途径进行土地流转和违反合同的行为。在坚持稳定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有偿、自愿和依法的原则,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组织征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依法按规定足额补偿到位,切实做到先安置后拆迁,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耕地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费土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违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不断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
6运用科学技术,对耕地实行动态遥感监测。
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3S”技术),对耕地实行动态遥感监测,各级国土管理部门要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监控、抽查,从而保证耕地保护的实施效果。并将动态遥感监测范围从新增建设用地扩展到耕地和基本农田,使耕地保护监测与建设用地监测并重,并完善奖惩措施,保证耕地总量平衡。
四 结束语
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应当强化上地答理制度,严格的依法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不断地增强法律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切实的落实国家的相关上地政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万茂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原则和评价标准[J],资源科学,1996(1),[2]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魏淑英 《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思考》,《中国土地》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