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富春山居图》(中)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画家恽寿平赞赏说,此画“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炉火纯青的纸本水墨技法,匠心独运的神思妙笔,使得这幅《富春山居图》成为从富春江下游两岸真山真水真景色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杰作,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富春山居图》画成之初,黄公望即题款送给无用上人,于是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而开始了它迄今660年的坎坷历程。当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想不到此话一言成谶,不幸言中:明成化年间,此图由沈周收藏,请人题跋,却被其子藏匿丢失,旋即于市上高价出售,沈周难于较真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其后,此图辗转于藏家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藏家吴洪裕得之后珍爱至极,他在病危临终之时,令家人“祭酒以付火”,“焚以为殉”。他拚尽全身最后一点气力吐出一个“烧”字后,用昏花的双眼,含着两行浑浊的老泪,最后一次“欣赏”了他的宝贝。当家人把画付之一炬,烈火顿时吞噬着他的“至爱”时,这个爱画如命的人慢慢闭上了眼睛……就在此时此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从人群里猛地窜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偷梁换柱,抢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可是,画虽被救下,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长一短两段,画起首一段已烧去,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1652年,此画传到吴家子弟吴寄谷手里后,将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不露剪裁拼接痕迹,这就是《剩山图》。而原画主体部分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无用师卷》。至此,稀世之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被分割成《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两部分,身首各异。《无用师卷》为清廷收藏,原藏于北京故宫,1948年底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则流落民间,康熙八年(1669)为王廷宾收藏,后辗转于藏家,湮没无闻。至抗战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十分珍惜,从此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建国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悉此事,多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劝其归藏国家,又请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吴湖帆被至诚之心所感动,终于同意割爱,于1956年捐赠浙江省博物馆,于是,《剩山图》成了“镇馆之宝”。(待续)
其他文献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
期刊
友人甲乙堂主沈迦先生曾于十年之前,在江苏扬州一家文物商店里购得一幅郑午昌(1894—1952)《眉寿图》册页。水墨纸本,横32厘米,高33厘米。图写嶙岣漏透湖石一座,石后有一虬枝曲杆古梅,诗意盎然。图右上题曰:“眉寿。鹤亭词丈八秩生辰,壬辰三月,郑午昌敬祝。”下钤朱文方印“午昌”,半白半朱方印“郑昶之印”。以梅石谐音“眉寿”。《诗经》中有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眉寿乃豪眉之意,孔颖达注疏曰:“
期刊
今年春拍,瓷杂板块虽势头被古书画的强势所掩,但可谓暗涌不断,其中共有6件拍品刷新拍卖纪录,7场专拍为“白手套”拍卖,10个专场总成交过亿,数十件拍品成交价过千万,其积极上升之势仍然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升之势并非集中表现在瓷器类拍品之上,相反则体现在诸如高端文房珍玩、玉器、犀角、象牙、漆器等杂项类拍品之中,此外近几年来近现当代陶瓷及紫砂壶的平稳上升之势也不容忽略。10场瓷杂专拍成交过亿频现
期刊
管平湖一生居住北京。自幼学画习琴,皆有造诣。民国时期以画谋生,兼授古琴。新中国成立以后,供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全力于古琴的打谱与演奏,成就卓绝,堪称一代国手。而管先生最后十多年间,演奏、录音皆用的是“猿啸青萝”琴。  “猿啸青萝”,通长120.5厘米,隐间110.5厘米,肩宽22厘米,尾宽17厘米。圆龙池径8厘米,方凤沼边5.5厘米。通身髹黑漆,漆面呈大蛇腹断,琴身嵌十三螺钿徽。配有象牙琴
期刊
梅瓶是古陶瓷中的一种常见瓶式。其形小口、短颈、丰肩、胫部渐内收、浅圈足,有的带盖,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清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到了明清,官窑和民窑都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御窑厂的产品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为了宫
期刊
大师书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三十九岁之前写的字集于《李息翁临古法书》中,一九三零年纪念大师五十寿诞发行,印数少,一九六二年后辈集资翻印过三百册,由钱君香先生设计,用蜡染布盒装,朴素大方。现已不易得到。前期书法,结体稍扁,章法紧凑,笔锋锐利,才气纵横,逸宕沉稳。他习字的次序是首篆、次隶、再楷、再行,后作草书。然衣冠举止仍是再现古哲风范,功底扎实,为独开流派打下坚实基础。  五十岁左右,字的结
期刊
追求人与自然间的均衡、和谐,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的理念,具体实践于玉石工艺的领域中,即为“量材就质”的设计观。“量材就质”,简而言之,就是顺应材料自然天成的色泽或形态,以决定作品的主题、纹样。这是匠人在预设的条件下,透过充分理解质材特色,以激发个人创意,协调天然与人为的创作方式,其结果往往出人意表,却又似乎理所当然,恰如其分,所以称巧,是所谓“巧雕”。  目前可知,最早的一件巧雕玉石作品,是出土于安
期刊
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J.M.W.Turner)(1775—1851)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英国画家之一。他于18世纪末引领英国画坛,毕生致力于风景画创作,并且把风景画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世纪,透纳因为其构想极具创作性因而成为风景画现代化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将历史感怀和现实思绪引入风景画之中,使风景画如同历史画那样承载“崇高”内容,而彰显出前所未有的宏大与崇高。他把含义丰富的
期刊
陶醉于蕴育悠久历史的韩国传统之美  在现代化的韩国首都首尔中,仍留有许多李朝时代的痕迹,曾为日据时代总统府的中央博物馆即为其一,在这韩国最大的博物馆中,收藏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展现其传统文化之美,体现出韩国人恢复民族文化的目标。    日据时代的朝鲜总统府蜕变为韩国最大博物馆  首尔,即使到高楼林立,却仍嗅得出李朝五百年历史文化的气息。在首尔北方屹立着1392年李朝时代所兴建的王宫——景福宫,至今依
期刊
不同的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人们为了更好地交流不时还会运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各种意思,其中手势便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之一。在艺术作品中,人物摆出的不同手势也具有各种象征意义。  在中国,双手抱拳隐于袖中的敬礼方式与西方人的握手具有相同的含义,表示拳头不会用来攻击对方。这一手势还伴有七种不同程度上自我贬低的姿势,其中最为极端的是跪在地上,反复以头触地。神则根据地位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程度的敬礼的姿势,皇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