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大多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单一,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赖的资源被持续消耗,产生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及经济下滑等社会问题,其必然面临着城市转型的选择。立足于湖北省黄石市,从黄石市矿产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探究,讨论黄石市转型的必要性,结合转型优势分析,探讨湖北省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矿冶资源;城市转型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03
1湖北省黃石市矿冶资源探究
1.1黄石矿产资源开发历史
1.1.1古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黄石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源远流长。黄石市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源头之一,较中原地区的夏民族稍早发明冶铜术。先秦时期,以铜绿山为代表的采矿冶铁技术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繁荣发展的技术物质基础,大清同治版《大冶县志·沿革》记载大冶因青山场的冶铁被称为铁都。
1.1.2近现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908年盛宣怀在黄石市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下辖大冶铁矿)和大冶湖北水泥厂(1951年更名为华新水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用钢大都由大冶特钢制造。
2006年,黄石新冶钢制造的钢材打造的系泊链成为飓风莱恩袭击墨西哥海湾中唯一未断裂的一组系泊链,在世界范围内出名。
自七十年代至今,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嫦娥系列飞行器材中的各种特种钢材也多来自于大冶特钢。2010年新冶钢开始为“天宫系列”火箭提供无缝钢管,这种部件被运用于一级火箭发动机部分,并且该部件曾在2009年和2015年阅兵仪式上被使用。
1.2黄石市矿产资源种类及分布
湖北省黄石市下辖县级市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早有“铁都”,“华中宝地”,“江南聚宝盆”等多重美誉,其自身更是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共发现有有能源,水气矿产,金属和非金属四大类总计六十四种资源。全市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其中主要金属矿产分布集中于北部地区,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牛头山-黄荆山、三溪口、龙港和韦源口等地。黄石市铜矿保有储量占湖北省91.8%,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88%,铁矿产量居全省第一且品位高。
2黄石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08年,湖北省黄石市被认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黄石市矿产资源虽然分布较为集中,但开采矿山仍然存在“多,小,散”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主要矿产资源产量逐年下降,资源储备量也不断减少,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在非金属矿业的加工方面,产品结构单一且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条较短,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低下。
2007年黄石市华新水泥厂老厂址完全停产。2014年黄石市整顿关停45家矿山。2015年年底,黄石市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昔日热闹繁忙的大冶铁矿旧址的露天矿坑中,如今只有少量的工作人员和机械在工作。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缓慢,经济下行情况严重。
3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抉择
黄石市因矿建厂,因厂建市,但是其繁荣发展所依靠的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个城市的发展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开采必然难以长久,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黄石市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危机。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往往面临着两种结局,一种是资源被彻底开发,城市居民进行整体搬迁,例如美国西部曾因淘金而繁华一时的“鬼城”,伯帝镇。另一种城市发展结果是城市如同凤凰涅槃,摆脱对资源的重度依赖,建立新的经济发展点。
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从近代铁港到现代钢城,以资源立市的黄石市正面临着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已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4黄石市转型发展优势分析
4.1地理位置优势
黄石市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地区,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同时是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4.2气候优势
黄石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湿润气候十分适合于农业发展,当地农作物种类丰富,同时该地区降水丰沛,山地丘陵地形是得城市内部及周边河湖众多,水产养殖业也十分发达,多为淡水鱼养殖。
4.3自然资源优势
黄石市煤,铁,金,石灰石等一系列矿产资源众多。其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也较为丰富,地下水年总量为1.25亿立方米。
4.4交通优势
黄石市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水路交通便利,陆路方面连接东西南北,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与京广,京九,浙赣线等相连,公路有106,13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等,水路方面紧邻长江,江面开阔,建设有两处5000吨级外贸码头,轮船沿长江可直接出海。
4.5人文历史优势
黄石市历史悠久,在夏朝就已经有人居住。大冶市在宋乾德五年前就已经正式建立,文化底蕴深厚。
4.6政策优势
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黄石市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政策,顺应历史潮流。
5黄石市转型发展具体内容
2013年,黄石市市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在全省率先提出黄石复兴战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
5.1矿产资源升级改造
矿产资源作为黄石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工业作为黄石市的支柱产业,尽管存在诸多劣势,但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黄石市对矿产资源的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于一部分基本失去开采价值的矿区,工厂等进行彻底改造转变为旅游项目。2006年7月,国家矿山公园评委会评审通过了在黄石市建立以大冶铁矿区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基础组成的一园两区的国家4A级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同时,黄石市又将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华新水泥旧址作为工业遗产向世界开放。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生态观光区在大冶铁矿的投资下被建立起来。
第二部分是对矿产开采业和相关下游产业的改造升级。黄石市立足于做好做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三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出“黄石造”的名声。在传统产业方面,对产业链条纵向延伸,进行深加工,并集群横向配套,建设特钢和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打造特色冶金延伸产业基地。2015年,黄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制造业与工业转型发展的行动计划,黄石市工业改革又上一个新台阶。
5.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
就城市转型方面而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容易实现又相对环保的选择,并且黄石市自身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明显。
湖北省黄石市位于长江之畔,境内多丘陵山地,城市内部山水相依,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黄石市现有一处国家4A级景区和多处3A级景区。黄石市4A级景区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而3A级景区有以精巧石景,地杰人灵而闻名的雷山;有因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而得名的三楚第一山,东方山;有环湖而立,依山傍水的青龙山公园;有作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2009年,包含湖北黄石“西塞神舟会”习俗的中国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石市政府曾多次发布黄石市旅游业发展规划。黄石市在对旅游资源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制定发展规划,并在政府资金倾斜的条件下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多家有雄厚资产的公司来对黄石市旅游景点进行开发,整合矿产青铜文化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以及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旅游型城市。
2016年,黄石市将生态文明修复成果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开办首届园博会,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参观,成果斐然。
5.3体育产业振興建设
黄石市先后培育出了众多体育健将,共计获得了26项次世界冠军,48项次亚洲冠军,并打破了世界记录11次。
体育设施的不匹配阻碍了黄石市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黄石市政府于2009年开工建设了新体育馆,新国乒基地和奥林匹克大厦。
19世纪80年代黄石市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乒乓球训练基地,该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中国乒乓球之家”,为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于曾经乒乓球运动在黄石市的没落,场馆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来此训练的运动员日益减少,只剩下国乒女队二队成员。如今的黄石市政府重新重视起体育产业,已经开始为训练基地再选址建立新基地,并且承办了2012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和201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
5.4生态文明修复发展
黄石市近年来,以治山,治水,治气,治土为核心,大力强化生态治理。
黄石市政府整治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长江沿线非法码头以及采石场等处,多管齐下,辖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摘掉了“光灰城市”的称号。
2014年至2016年,黄石市政府投入20多亿资金恢复生态文明,共计建设绿化面积4906万亩,开发林木基地10多万亩,修复开山塘口23处,复垦土地面积0.9万亩。
黄石市中心城区已连续五年维持310天以上的优良天数,水岸、道路绿化率皆超过了80%。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立体绿化率超过35%,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于36%。
华新水泥公司坚决执行黄石市生态建设战略,加大生态资金投入,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更新热能发电技术,使得一吨热料可产生35度电,年发电超8000万度。
6黄石市转型发展建议
(1)黄石市在进行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改革的进程不宜过快,以免产生大量工业人口失业等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
(2)黄石市转型的同时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长时间的矿产资源开采,辖区内多存在土地塌陷等环境问题,在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进行修复,避免使土地环境问题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阻碍。
(3)黄石市转型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因是人民观念的转变。市政府应当多方宣传黄石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与支持政府工作,使得大家共同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黄石市转型过程中,应大力引进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积极进行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与技术创新,将黄石市打造成创新型城市。
参考文献
[1]龚长根.大冶:铁冶之都[J].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6,(09).
[2]邓义.千年文明,何去又何从[J].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6,(09).
[3]刘海峰.黄石园博会:把城市打造成绿色会客厅[N].武汉晚报,20161006.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矿冶资源;城市转型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03
1湖北省黃石市矿冶资源探究
1.1黄石矿产资源开发历史
1.1.1古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黄石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源远流长。黄石市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源头之一,较中原地区的夏民族稍早发明冶铜术。先秦时期,以铜绿山为代表的采矿冶铁技术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繁荣发展的技术物质基础,大清同治版《大冶县志·沿革》记载大冶因青山场的冶铁被称为铁都。
1.1.2近现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908年盛宣怀在黄石市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下辖大冶铁矿)和大冶湖北水泥厂(1951年更名为华新水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用钢大都由大冶特钢制造。
2006年,黄石新冶钢制造的钢材打造的系泊链成为飓风莱恩袭击墨西哥海湾中唯一未断裂的一组系泊链,在世界范围内出名。
自七十年代至今,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嫦娥系列飞行器材中的各种特种钢材也多来自于大冶特钢。2010年新冶钢开始为“天宫系列”火箭提供无缝钢管,这种部件被运用于一级火箭发动机部分,并且该部件曾在2009年和2015年阅兵仪式上被使用。
1.2黄石市矿产资源种类及分布
湖北省黄石市下辖县级市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早有“铁都”,“华中宝地”,“江南聚宝盆”等多重美誉,其自身更是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共发现有有能源,水气矿产,金属和非金属四大类总计六十四种资源。全市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其中主要金属矿产分布集中于北部地区,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牛头山-黄荆山、三溪口、龙港和韦源口等地。黄石市铜矿保有储量占湖北省91.8%,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88%,铁矿产量居全省第一且品位高。
2黄石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08年,湖北省黄石市被认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黄石市矿产资源虽然分布较为集中,但开采矿山仍然存在“多,小,散”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主要矿产资源产量逐年下降,资源储备量也不断减少,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在非金属矿业的加工方面,产品结构单一且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条较短,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低下。
2007年黄石市华新水泥厂老厂址完全停产。2014年黄石市整顿关停45家矿山。2015年年底,黄石市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昔日热闹繁忙的大冶铁矿旧址的露天矿坑中,如今只有少量的工作人员和机械在工作。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缓慢,经济下行情况严重。
3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抉择
黄石市因矿建厂,因厂建市,但是其繁荣发展所依靠的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个城市的发展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开采必然难以长久,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黄石市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危机。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往往面临着两种结局,一种是资源被彻底开发,城市居民进行整体搬迁,例如美国西部曾因淘金而繁华一时的“鬼城”,伯帝镇。另一种城市发展结果是城市如同凤凰涅槃,摆脱对资源的重度依赖,建立新的经济发展点。
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从近代铁港到现代钢城,以资源立市的黄石市正面临着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已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4黄石市转型发展优势分析
4.1地理位置优势
黄石市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地区,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同时是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4.2气候优势
黄石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湿润气候十分适合于农业发展,当地农作物种类丰富,同时该地区降水丰沛,山地丘陵地形是得城市内部及周边河湖众多,水产养殖业也十分发达,多为淡水鱼养殖。
4.3自然资源优势
黄石市煤,铁,金,石灰石等一系列矿产资源众多。其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也较为丰富,地下水年总量为1.25亿立方米。
4.4交通优势
黄石市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水路交通便利,陆路方面连接东西南北,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与京广,京九,浙赣线等相连,公路有106,13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等,水路方面紧邻长江,江面开阔,建设有两处5000吨级外贸码头,轮船沿长江可直接出海。
4.5人文历史优势
黄石市历史悠久,在夏朝就已经有人居住。大冶市在宋乾德五年前就已经正式建立,文化底蕴深厚。
4.6政策优势
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黄石市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政策,顺应历史潮流。
5黄石市转型发展具体内容
2013年,黄石市市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在全省率先提出黄石复兴战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
5.1矿产资源升级改造
矿产资源作为黄石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工业作为黄石市的支柱产业,尽管存在诸多劣势,但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黄石市对矿产资源的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于一部分基本失去开采价值的矿区,工厂等进行彻底改造转变为旅游项目。2006年7月,国家矿山公园评委会评审通过了在黄石市建立以大冶铁矿区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基础组成的一园两区的国家4A级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同时,黄石市又将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华新水泥旧址作为工业遗产向世界开放。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生态观光区在大冶铁矿的投资下被建立起来。
第二部分是对矿产开采业和相关下游产业的改造升级。黄石市立足于做好做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三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出“黄石造”的名声。在传统产业方面,对产业链条纵向延伸,进行深加工,并集群横向配套,建设特钢和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打造特色冶金延伸产业基地。2015年,黄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制造业与工业转型发展的行动计划,黄石市工业改革又上一个新台阶。
5.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
就城市转型方面而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容易实现又相对环保的选择,并且黄石市自身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明显。
湖北省黄石市位于长江之畔,境内多丘陵山地,城市内部山水相依,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相对较为丰富。黄石市现有一处国家4A级景区和多处3A级景区。黄石市4A级景区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而3A级景区有以精巧石景,地杰人灵而闻名的雷山;有因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而得名的三楚第一山,东方山;有环湖而立,依山傍水的青龙山公园;有作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2009年,包含湖北黄石“西塞神舟会”习俗的中国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石市政府曾多次发布黄石市旅游业发展规划。黄石市在对旅游资源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制定发展规划,并在政府资金倾斜的条件下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多家有雄厚资产的公司来对黄石市旅游景点进行开发,整合矿产青铜文化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以及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旅游型城市。
2016年,黄石市将生态文明修复成果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开办首届园博会,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参观,成果斐然。
5.3体育产业振興建设
黄石市先后培育出了众多体育健将,共计获得了26项次世界冠军,48项次亚洲冠军,并打破了世界记录11次。
体育设施的不匹配阻碍了黄石市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黄石市政府于2009年开工建设了新体育馆,新国乒基地和奥林匹克大厦。
19世纪80年代黄石市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乒乓球训练基地,该基地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中国乒乓球之家”,为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于曾经乒乓球运动在黄石市的没落,场馆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来此训练的运动员日益减少,只剩下国乒女队二队成员。如今的黄石市政府重新重视起体育产业,已经开始为训练基地再选址建立新基地,并且承办了2012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和201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
5.4生态文明修复发展
黄石市近年来,以治山,治水,治气,治土为核心,大力强化生态治理。
黄石市政府整治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长江沿线非法码头以及采石场等处,多管齐下,辖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摘掉了“光灰城市”的称号。
2014年至2016年,黄石市政府投入20多亿资金恢复生态文明,共计建设绿化面积4906万亩,开发林木基地10多万亩,修复开山塘口23处,复垦土地面积0.9万亩。
黄石市中心城区已连续五年维持310天以上的优良天数,水岸、道路绿化率皆超过了80%。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立体绿化率超过35%,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于36%。
华新水泥公司坚决执行黄石市生态建设战略,加大生态资金投入,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更新热能发电技术,使得一吨热料可产生35度电,年发电超8000万度。
6黄石市转型发展建议
(1)黄石市在进行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改革的进程不宜过快,以免产生大量工业人口失业等社会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
(2)黄石市转型的同时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长时间的矿产资源开采,辖区内多存在土地塌陷等环境问题,在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进行修复,避免使土地环境问题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阻碍。
(3)黄石市转型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因是人民观念的转变。市政府应当多方宣传黄石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与支持政府工作,使得大家共同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黄石市转型过程中,应大力引进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积极进行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与技术创新,将黄石市打造成创新型城市。
参考文献
[1]龚长根.大冶:铁冶之都[J].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6,(09).
[2]邓义.千年文明,何去又何从[J].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6,(09).
[3]刘海峰.黄石园博会:把城市打造成绿色会客厅[N].武汉晚报,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