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张学琴“背母上学”实际上是一个家庭的不幸,但因为她的孝心、孝行,使原本不幸的家庭多了欢乐和笑声。
每次听到张学琴这个名字,都让人心生敬佩。
这位20多岁的四川妹子在父亲去世、哥哥抛下她和母亲离家后,毅然决然地背起身患尿毒症的母亲,走进了大学校门。
每天,她在临时的家、学校和勤工俭学的地方来回奔忙,以年轻的肩膀扛起沉重的家庭责任。
从知道张学琴的事情后,记者便一遍遍地联系张学琴,希望更进一步地了解她的事迹。然而每天为了学习、生计来回奔波的她,时间是宝贵的,为此,记者在一遍遍“预约”后,才终于有机会采访了她。
家庭重担
2月8日,大街上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处处张灯结彩。一大早,我就按照约定来到了伊犁师范学院张学琴的家里。
刚进门,张学琴让我稍等,然后急忙跑进屋。这是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不大的屋里充满了春节的喜庆。进了里屋,只见她用一只手臂慢慢挽过妈妈的脖子,使劲将腿部僵直的妈妈轻轻扶起。缓慢的过程中,女儿的脸始终紧贴着妈妈。我想,这样母女相拥的一幕,每天都会在这个小屋不断地重复吧……扶起妈妈以后,张学琴抱歉地对我笑了笑,接着便将刷牙缸递到母亲手里,把一盆水放在母亲身边,然后用温热的毛巾给母亲擦脸。
一切收拾妥当,张学琴告诉记者:“今天过节休息,就和妈妈多睡一会儿。平时我上学,妈妈都和我一起起床、吃饭。”
张学琴家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胜天镇,母亲李中明因先天性疾病导致双脚无法行走,只能靠手臂力量支撑着在地下爬行,家里家外全靠父亲一人承担。10岁时,张学琴就开始在稻田里帮父亲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劳作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父亲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最后丧失劳动能力,于2006年离世。后来,哥哥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了她柔弱的肩上。
父亲去世后,上高中的张学琴将照顾好母亲放在第一位。每天凌晨,当别的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张学琴就起床开始洗衣服、做早饭:打扫卫生,然后给母亲喂早饭。安顿好母亲后,她才匆匆扒上几口饭出门去学校,临走时总要留下一句话:“妈妈,请安心等我回来。”
2008年9月,张学琴以579分的高分考入伊犁师范学院。母亲不想拖累她,留在了村里。张学琴每天只能与牵肠挂肚的母亲打打电话,在电话中诉说着对母亲的想念,一遍遍地嘱咐母亲照顾好自己。但她清楚地知道,母亲独自在家,靠膝盖撑着板凳挪动,生活很难自理,有时还要靠周围邻居的帮助。说到这里,张学琴有些哽咽,母亲李中明的眼眶也湿润了。
背母上学
在张学琴入校后不久,同宿舍的同学就发现张学琴情绪低落。一再追问下,张学琴才告诉舍友家里的情况,并把想带上母亲上学的打算告诉了舍友。在舍友的支持下,她将这一想法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也支持,大家都说:接来吧,学院和同学们都会帮你的。
说到这里时,母亲李中明接过了话茬:“我开始一直都不答应,因为我会给她添负担,可学琴就是不愿意,而且她保证绝对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我拗不过她,这才来的。”张学琴说:“我无论如何都要带着母亲,至少使她在情感上不孤单。”说话时,母女俩的双手一直紧握着。
李中明说:“我的双腿不方便,坐火车很麻烦。和学琴同在伊犁师范学院上学的刘唐川知道后,在暑假来看望我们母女,还主动提出和学琴一起将我带到伊宁市。在宜宾市残联和高县残联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一路上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张学琴说,她很感激外语系学工办主任王智群,在得知学琴带母亲回来的时间后,王智群就开始帮忙找住房,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来王智群将张学琴的情况反映给校领导,学校在教工宿舍安排了房子免费供张学琴和母亲居住。同时学校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给予了助学贷款的最优政策,缓解了她在经济上的燃眉之急。
“真的非常谢谢学校。”李中明说。张学琴是不幸的,但在她的故事传播开来的时候,她收获的是满满的爱。“我失去一个小家,却得到一个大家。”当张学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感激,她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谢谢所有的好心人。”张学琴告诉我,她每天都为不识字的母亲读一篇文章,教她写字,现在母亲已经会写自己和她的名字了,而且会用拼音识字读短文章。说到这里,张学琴满脸都是自豪。
快12点时,张学琴抱歉地对我说,时间到了,她该去给学生带家教了。然后,她对母亲说:“妈妈,我很快就回来,你在家好好呆着,一会儿刘唐川他们过来在咱们家过节。”
看着张学琴走出家门,李中明告诉记者:“学琴每天要出去带家教,除去上课的时间,她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每次用钱,她总是算了再算。首先保证我的药,然后是补贴家用。过年前;我看她的同学烫的头发怪好看的,就让她也去烫,我知道她这个年龄的女娃娃都爱漂亮。平时她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衣柜里的衣服都是同学、师姐们给的,好多衣服都是我们母女一起穿,我亏欠她的太多了……”说完,李中明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刘唐川和张学琴的同学们来拜年了。他们提着水果和菜,和李中明打过招呼后,有的去洗水果、洗菜,有的围在李中明身边聊天。
刘唐川告诉记者,来伊途中,张学琴不管再累都不让别人帮忙背母亲,一直是她自己背着。他很佩服张学琴的勇气和坚强。
面对困难不低头
张学琴的同学这么评价她:“从来不以身世作为索取的理由。”在同学的眼里,张学琴的内心特别强大,尽管生活给予她的很少,但她从不抱怨生活。张学琴说,她在精神上依赖母亲,因为母亲给予她力量。她总是以良好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她边学习边照料母亲,同时通过学校安排的勤工俭学岗位维持家里的生活,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勇敢面对。
在外语系教师办公楼,我见到了王智群主任,她第一句话就是:“张学琴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王智群说,张学琴有一张通讯录,一张A4的作业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帮助过她的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她把大家的名字,把所有经历的事情全都记在了一个本子上。张学琴曾告诉王智群,那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最好的财产,将来,她会把这个本子传给子孙。也许她一辈子都难以报答这些人的恩情,但她可以把所有的好人、把这个世界温暖人心的故事讲述出来,传达给别人,这样,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少一分荒凉。
在外语系学工办,我看到张学琴写的一段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我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接过爱的‘接力棒’传递阳光、传递温暖。”
记者了解到,张学琴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每年都能拿上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现在,不光学院的同学帮助、支持她们,逢年过节,伊犁师范学院的领导都会买上米、面、油、肉去看望她们母女。
在张学琴的入学材料里,记者看到这么一句话:“面对重重困难,我没有低头,而是勇敢地接受,并努力学习,改变现状。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奋斗的精神和勇敢的心。世界上比我不幸的人多多了,只要我努力,永远不会是最不幸的那一个,何况学校和社会有那么多人关心、帮助我。”
采访快结束时,我给张学琴打了电话,张学琴告诉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数不清的好心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报答他们,没有他们,我肯定走不到今天。”
当我问她还需要些什么,她再三强调,自己已经很知足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可以去当家教,靠劳动养活自己。其实,还有比我更困难的孩子需要帮助,希望热心的人们将捐款用在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我现在真的是什么都不缺了,大家已经帮了我很多了。”
每次听到张学琴这个名字,都让人心生敬佩。
这位20多岁的四川妹子在父亲去世、哥哥抛下她和母亲离家后,毅然决然地背起身患尿毒症的母亲,走进了大学校门。
每天,她在临时的家、学校和勤工俭学的地方来回奔忙,以年轻的肩膀扛起沉重的家庭责任。
从知道张学琴的事情后,记者便一遍遍地联系张学琴,希望更进一步地了解她的事迹。然而每天为了学习、生计来回奔波的她,时间是宝贵的,为此,记者在一遍遍“预约”后,才终于有机会采访了她。
家庭重担
2月8日,大街上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处处张灯结彩。一大早,我就按照约定来到了伊犁师范学院张学琴的家里。
刚进门,张学琴让我稍等,然后急忙跑进屋。这是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不大的屋里充满了春节的喜庆。进了里屋,只见她用一只手臂慢慢挽过妈妈的脖子,使劲将腿部僵直的妈妈轻轻扶起。缓慢的过程中,女儿的脸始终紧贴着妈妈。我想,这样母女相拥的一幕,每天都会在这个小屋不断地重复吧……扶起妈妈以后,张学琴抱歉地对我笑了笑,接着便将刷牙缸递到母亲手里,把一盆水放在母亲身边,然后用温热的毛巾给母亲擦脸。
一切收拾妥当,张学琴告诉记者:“今天过节休息,就和妈妈多睡一会儿。平时我上学,妈妈都和我一起起床、吃饭。”
张学琴家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胜天镇,母亲李中明因先天性疾病导致双脚无法行走,只能靠手臂力量支撑着在地下爬行,家里家外全靠父亲一人承担。10岁时,张学琴就开始在稻田里帮父亲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劳作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父亲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最后丧失劳动能力,于2006年离世。后来,哥哥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了她柔弱的肩上。
父亲去世后,上高中的张学琴将照顾好母亲放在第一位。每天凌晨,当别的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张学琴就起床开始洗衣服、做早饭:打扫卫生,然后给母亲喂早饭。安顿好母亲后,她才匆匆扒上几口饭出门去学校,临走时总要留下一句话:“妈妈,请安心等我回来。”
2008年9月,张学琴以579分的高分考入伊犁师范学院。母亲不想拖累她,留在了村里。张学琴每天只能与牵肠挂肚的母亲打打电话,在电话中诉说着对母亲的想念,一遍遍地嘱咐母亲照顾好自己。但她清楚地知道,母亲独自在家,靠膝盖撑着板凳挪动,生活很难自理,有时还要靠周围邻居的帮助。说到这里,张学琴有些哽咽,母亲李中明的眼眶也湿润了。
背母上学
在张学琴入校后不久,同宿舍的同学就发现张学琴情绪低落。一再追问下,张学琴才告诉舍友家里的情况,并把想带上母亲上学的打算告诉了舍友。在舍友的支持下,她将这一想法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也支持,大家都说:接来吧,学院和同学们都会帮你的。
说到这里时,母亲李中明接过了话茬:“我开始一直都不答应,因为我会给她添负担,可学琴就是不愿意,而且她保证绝对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我拗不过她,这才来的。”张学琴说:“我无论如何都要带着母亲,至少使她在情感上不孤单。”说话时,母女俩的双手一直紧握着。
李中明说:“我的双腿不方便,坐火车很麻烦。和学琴同在伊犁师范学院上学的刘唐川知道后,在暑假来看望我们母女,还主动提出和学琴一起将我带到伊宁市。在宜宾市残联和高县残联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一路上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张学琴说,她很感激外语系学工办主任王智群,在得知学琴带母亲回来的时间后,王智群就开始帮忙找住房,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来王智群将张学琴的情况反映给校领导,学校在教工宿舍安排了房子免费供张学琴和母亲居住。同时学校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给予了助学贷款的最优政策,缓解了她在经济上的燃眉之急。
“真的非常谢谢学校。”李中明说。张学琴是不幸的,但在她的故事传播开来的时候,她收获的是满满的爱。“我失去一个小家,却得到一个大家。”当张学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感激,她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谢谢所有的好心人。”张学琴告诉我,她每天都为不识字的母亲读一篇文章,教她写字,现在母亲已经会写自己和她的名字了,而且会用拼音识字读短文章。说到这里,张学琴满脸都是自豪。
快12点时,张学琴抱歉地对我说,时间到了,她该去给学生带家教了。然后,她对母亲说:“妈妈,我很快就回来,你在家好好呆着,一会儿刘唐川他们过来在咱们家过节。”
看着张学琴走出家门,李中明告诉记者:“学琴每天要出去带家教,除去上课的时间,她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每次用钱,她总是算了再算。首先保证我的药,然后是补贴家用。过年前;我看她的同学烫的头发怪好看的,就让她也去烫,我知道她这个年龄的女娃娃都爱漂亮。平时她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衣柜里的衣服都是同学、师姐们给的,好多衣服都是我们母女一起穿,我亏欠她的太多了……”说完,李中明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刘唐川和张学琴的同学们来拜年了。他们提着水果和菜,和李中明打过招呼后,有的去洗水果、洗菜,有的围在李中明身边聊天。
刘唐川告诉记者,来伊途中,张学琴不管再累都不让别人帮忙背母亲,一直是她自己背着。他很佩服张学琴的勇气和坚强。
面对困难不低头
张学琴的同学这么评价她:“从来不以身世作为索取的理由。”在同学的眼里,张学琴的内心特别强大,尽管生活给予她的很少,但她从不抱怨生活。张学琴说,她在精神上依赖母亲,因为母亲给予她力量。她总是以良好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她边学习边照料母亲,同时通过学校安排的勤工俭学岗位维持家里的生活,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勇敢面对。
在外语系教师办公楼,我见到了王智群主任,她第一句话就是:“张学琴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王智群说,张学琴有一张通讯录,一张A4的作业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帮助过她的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她把大家的名字,把所有经历的事情全都记在了一个本子上。张学琴曾告诉王智群,那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最好的财产,将来,她会把这个本子传给子孙。也许她一辈子都难以报答这些人的恩情,但她可以把所有的好人、把这个世界温暖人心的故事讲述出来,传达给别人,这样,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少一分荒凉。
在外语系学工办,我看到张学琴写的一段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我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接过爱的‘接力棒’传递阳光、传递温暖。”
记者了解到,张学琴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每年都能拿上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现在,不光学院的同学帮助、支持她们,逢年过节,伊犁师范学院的领导都会买上米、面、油、肉去看望她们母女。
在张学琴的入学材料里,记者看到这么一句话:“面对重重困难,我没有低头,而是勇敢地接受,并努力学习,改变现状。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奋斗的精神和勇敢的心。世界上比我不幸的人多多了,只要我努力,永远不会是最不幸的那一个,何况学校和社会有那么多人关心、帮助我。”
采访快结束时,我给张学琴打了电话,张学琴告诉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数不清的好心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报答他们,没有他们,我肯定走不到今天。”
当我问她还需要些什么,她再三强调,自己已经很知足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可以去当家教,靠劳动养活自己。其实,还有比我更困难的孩子需要帮助,希望热心的人们将捐款用在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我现在真的是什么都不缺了,大家已经帮了我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