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无刑事案件,20年无上访事件,先后荣获“河北省基层组织示范村”、“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文明村”、“石家庄市法治宣传先进集体”、“石家庄市文明村”等称号。2020年11月20日,荣获“全国第六届文明村镇”称号。
这就是石家庄市高邑县富村镇仓房村。
仓房村有1460余人,目前有6家建筑陶瓷企业,职工超过2000人。尽管人口多,民情复杂,但是仓房村仍然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背后有什么奥秘呢?
党建引领 把每家每户都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之中
今年10月,正逢社保养老认证,需要在线上进行,而村里的老人大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年轻人又大多外出务工,这可急坏了等待认证的老人们。村党支部书记庞忠现了解情况后,带着村里的党员们一户一户的去帮助完成养老认证,彻底解决了老人们的难题。
这个难题的快速解决,得益于该村构建的1+4+34+10的“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管理体系。
仓房村有61名党员,该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网格为切入点,以法治为保障,构建了1+4+34+10的“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管理体系。“1”即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4”即全村划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个网格片区,由4名“两委”党员分别担任网格员(片长);“34”即在四个网格中筛选34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服务联络员;“10”即按照每名党员联络10户的形式把全村353户全部纳入片区网格中。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党员骨干们深入百姓中间,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真正做到了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达到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群众最关心的事的效果。
多网合一 重心下沉解民所思所忧所需
“大哥,起的真早啊”“大叔,身子骨挺好吧”。在仓房村,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清晨都有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满街“转悠”,无论碰见谁都热情的打个招呼,这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庞忠现。
“每天在村里走走,为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作有的放矢。”庞忠现说,不仅是他,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要经常在村里大街小巷转转,定期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访。
为倾听百姓呼声、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问题,该村将党员干部工作重心下沉,切实抓好抓实抓细村民们的家长里短。庞忠现告诉笔者,为让党员干部工作重心真正沉下去,他们首先抓住关键人,即抓住支部书记、网格员、党员联络员队伍,每天或早或晚都组织网格员当面碰头或微信交流,最大限度地为百姓解疑释惑,真正把网格服务管理做成提升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其次是抓住关键环节,即抓住发现交办、及时反馈、回访续办、认可满意“四步曲”不放松,推动村内大小事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并且在第一时间把握,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帮办,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和,社会隐患第一时间处置。
前一段时间,为了增加收益,村里有12户村民先后利用自己家闲置庭园发展养殖,但由于粪便气味问题,导致两家邻里产生矛盾。党员调委会主任李书智知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入户调解,既讲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又讲古今中外、邻里乡情典型案例。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终于化解了矛盾,使两家握手言和。
法治保障 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在仓房村,过去村民们往往为了一点小事,说话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村“两委”班子也挺闹心,咋办?基层治理的切入点怎么选?从法治宣传教育入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经过县委政法委领导的一番指点,他们决定从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学习民法典着力。
他們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作用,让懂法的能人经常到村里讲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典,为了让法律知识深入寻常百姓家,他们还开展法治咨询、“法律体检”等活动,让懂法的群众为身边的百姓讲解法律常识,并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同时,他们还组织村两委成员、民调员、网格员、党员联络员、法律意识强的村民代表,创建仓房村法治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法律咨询活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无讼村创建,将村“两委”班子成员打造成“弘扬法治精神的带头人”。
为加深村民对民法典的理解运用,仓房村专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民法典集中学习,并运用到处理日常事物之中。村民庞某为出行方便,将自己家院落大门向西开,被邻居马某阻止并在门口堆放杂物,双方情绪激动而发生冲突。党员马增申、村民马明玺得知后,及时进行了调解,并为双方讲解关于邻里相处的法律知识。最终,马某清除了堆放的杂物,庞某也主动向马家赔理道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在仓房村已经形成了遇事有人管、党员冲在前的良好局面。对此,高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海清无不感慨地说:“仓房村在乡村社会治理上,坚持做到工作重心下沉,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让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使生活在村里的乡亲们感受到了满满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单位:余保成,石家庄市委政法委)
这就是石家庄市高邑县富村镇仓房村。
仓房村有1460余人,目前有6家建筑陶瓷企业,职工超过2000人。尽管人口多,民情复杂,但是仓房村仍然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背后有什么奥秘呢?
党建引领 把每家每户都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之中
今年10月,正逢社保养老认证,需要在线上进行,而村里的老人大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年轻人又大多外出务工,这可急坏了等待认证的老人们。村党支部书记庞忠现了解情况后,带着村里的党员们一户一户的去帮助完成养老认证,彻底解决了老人们的难题。
这个难题的快速解决,得益于该村构建的1+4+34+10的“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管理体系。
仓房村有61名党员,该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网格为切入点,以法治为保障,构建了1+4+34+10的“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管理体系。“1”即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4”即全村划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个网格片区,由4名“两委”党员分别担任网格员(片长);“34”即在四个网格中筛选34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服务联络员;“10”即按照每名党员联络10户的形式把全村353户全部纳入片区网格中。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党员骨干们深入百姓中间,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真正做到了乡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达到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群众最关心的事的效果。
多网合一 重心下沉解民所思所忧所需
“大哥,起的真早啊”“大叔,身子骨挺好吧”。在仓房村,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清晨都有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满街“转悠”,无论碰见谁都热情的打个招呼,这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庞忠现。
“每天在村里走走,为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作有的放矢。”庞忠现说,不仅是他,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要经常在村里大街小巷转转,定期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访。
为倾听百姓呼声、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问题,该村将党员干部工作重心下沉,切实抓好抓实抓细村民们的家长里短。庞忠现告诉笔者,为让党员干部工作重心真正沉下去,他们首先抓住关键人,即抓住支部书记、网格员、党员联络员队伍,每天或早或晚都组织网格员当面碰头或微信交流,最大限度地为百姓解疑释惑,真正把网格服务管理做成提升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其次是抓住关键环节,即抓住发现交办、及时反馈、回访续办、认可满意“四步曲”不放松,推动村内大小事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并且在第一时间把握,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帮办,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和,社会隐患第一时间处置。
前一段时间,为了增加收益,村里有12户村民先后利用自己家闲置庭园发展养殖,但由于粪便气味问题,导致两家邻里产生矛盾。党员调委会主任李书智知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入户调解,既讲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又讲古今中外、邻里乡情典型案例。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终于化解了矛盾,使两家握手言和。
法治保障 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在仓房村,过去村民们往往为了一点小事,说话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纠纷。村“两委”班子也挺闹心,咋办?基层治理的切入点怎么选?从法治宣传教育入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经过县委政法委领导的一番指点,他们决定从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学习民法典着力。
他們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作用,让懂法的能人经常到村里讲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典,为了让法律知识深入寻常百姓家,他们还开展法治咨询、“法律体检”等活动,让懂法的群众为身边的百姓讲解法律常识,并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同时,他们还组织村两委成员、民调员、网格员、党员联络员、法律意识强的村民代表,创建仓房村法治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法律咨询活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无讼村创建,将村“两委”班子成员打造成“弘扬法治精神的带头人”。
为加深村民对民法典的理解运用,仓房村专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民法典集中学习,并运用到处理日常事物之中。村民庞某为出行方便,将自己家院落大门向西开,被邻居马某阻止并在门口堆放杂物,双方情绪激动而发生冲突。党员马增申、村民马明玺得知后,及时进行了调解,并为双方讲解关于邻里相处的法律知识。最终,马某清除了堆放的杂物,庞某也主动向马家赔理道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在仓房村已经形成了遇事有人管、党员冲在前的良好局面。对此,高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海清无不感慨地说:“仓房村在乡村社会治理上,坚持做到工作重心下沉,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让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使生活在村里的乡亲们感受到了满满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单位:余保成,石家庄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