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同课异构”;合作探究;认知特点;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2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教研形式。本学期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各从七、八、九年级抽一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数学组三名教师共同执教了八年级上册的“里程碑上的数”一课,设计风格不同的三节课,让听课的教师深受启发。
范老师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入手,依据“里程碑上的数”在教材体系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方面的内容,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应用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着眼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深入挖掘教材,把知识进行整合,紧扣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课堂教学中体现“实”和“活”,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点,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乔老师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完全打破教材,自编的教学内容很形象,很吸引人。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一些简单实用的生活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彭老师则抓住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利用代数式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里程碑上的数字的量化关系。路程问题型应用题,学生在小学时就接触过,从这个角度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
这三位教师分属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各有不同的专业成长经历,在教学同一内容时,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但让我有一种同样的感受——精彩。此次活动,让参与的每位教师深刻体会到“同课异构”既有个体独立的创设,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促进了课堂优势互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为什么智慧能在“同课异构”研讨中得以生成?
一、体现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有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设计课程。由于教师的不同,上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结局的课。听课老师通过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共同成长。“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思想,明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符合学生差异性认知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内容要注重学生的经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也都对关注和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课异构”正是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教师在教学研讨中,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步骤
“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高”的校本教研过程。“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2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教研形式。本学期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各从七、八、九年级抽一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数学组三名教师共同执教了八年级上册的“里程碑上的数”一课,设计风格不同的三节课,让听课的教师深受启发。
范老师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入手,依据“里程碑上的数”在教材体系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方面的内容,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应用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着眼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深入挖掘教材,把知识进行整合,紧扣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课堂教学中体现“实”和“活”,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点,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乔老师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完全打破教材,自编的教学内容很形象,很吸引人。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一些简单实用的生活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彭老师则抓住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利用代数式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里程碑上的数字的量化关系。路程问题型应用题,学生在小学时就接触过,从这个角度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
这三位教师分属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各有不同的专业成长经历,在教学同一内容时,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但让我有一种同样的感受——精彩。此次活动,让参与的每位教师深刻体会到“同课异构”既有个体独立的创设,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促进了课堂优势互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为什么智慧能在“同课异构”研讨中得以生成?
一、体现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有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设计课程。由于教师的不同,上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结局的课。听课老师通过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共同成长。“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思想,明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符合学生差异性认知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内容要注重学生的经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也都对关注和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课异构”正是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教师在教学研讨中,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步骤
“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高”的校本教研过程。“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