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他国遭遇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和平(国际环保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
  2009年11月,两个转基因水稻和一个转基因玉米悄然获得由中国农业部下属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使其距离商业化生产仅有咫尺之遥。2010年4月,《小康》杂志社公布的一项面向中国百姓的调查发现,超过四成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近2/3的人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品;1/3以上参访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事实上,对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的,不仅仅是中国消费者。
  
  欧盟国家拒绝,俄罗斯拒绝
  欧洲、特别是欧盟的消费者,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反对异常强烈,这主要基于对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潜在威胁的担忧,以及对转基因作物破坏环境的考虑。今年6月市场研究机构GfK NOP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英国有2/3的家庭要求食品应确保为非转基因(此处的食品甚至包括肉类、奶类等,消费者认为这些食品应从非转基因饲料喂食的动物获得),72%的受访者宁可多支付费用,也选择非转基因食品。由于广大消费者强烈反对转基因作物,特别是转基因食品,因此在欧洲,几乎所有的知名食品企业,包括食品零售商和生产商,均对欧洲消费者做出了“拒绝转基因”的承诺,这包括零售行业的沃尔玛、家乐福、欧尚、麦德龙、乐购、玛莎百货等,以及生产行业的可口可乐、卡夫、雀巢、玛氏、亨氏、吉百利、联合利华、费列罗等。这些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中,有一些公司,例如亨氏,在给出完全拒绝转基因的承诺之外,更进一步承诺,他们甚至不会给动物喂食转基因作物。而值得特别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那些已经给予欧洲消费者拒绝转基因承诺的公司中,尽管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在中国也执行同样的拒绝转基因政策,却也有一些公司,如雀巢、沃尔玛等,明知中国消费者同样不希望食用转基因食品,却在中国执行“双重标准”,一直拒绝给予中国消费者任何承诺。
  消费者的力量对政策决策的影响极大。正是由于公众的反对,欧盟不得不尊重消费者意见,通过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严格审批及管理机制等,从法律和制度上避免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除了欧盟的相关规定之外,一些欧洲国家还特别在本国增加了其它的法律条款或政策措施,以禁止转基因。
  例如,挪威的生物安全法律基于预防性原则,同时包括了对社会与经济影响的评估,以确保挪威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在此法律框架下,挪威目前没有批准转基因作物在本国进行种植。依照该法律和预防性原则,挪威还禁止进口某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再比如,瑞士在2005年11月27日全民投票通过了一项 5年内禁止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和商业化使用转基因动物的禁令。2008年5月,瑞士联邦执行委员会向瑞士议会提出延长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禁令到2013年11月27日,此提案已于今年3月9日由瑞士议会批准。另外,欧盟主要国家中,除意大利全国境内至今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之外,其他主要欧盟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均有多个省份和地区公开宣布为“无转基因区域GMO-Free Zone”。
  除了欧盟国家之外,其他的欧洲国家也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值得中国借鉴的案例还有中国的北邻——俄罗斯。俄罗斯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曾提案,对转基因食品生产、运输及储存执行禁令。这一禁令特别提及婴幼儿食品,并且特别强调禁令在医院等场所需要特别严格执行。此外,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一禁令还特别禁止俄罗斯国家军队(陆军和海军)购买转基因产品。
  
  日本拒绝,印度拒绝
  类似的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也出现在亚洲许多国家中。在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也持反对态度。日本农业水产尖端技术产业振兴中心2006年发布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有好的看法,相反,认为转基因不好的消费者占51%。还有49%的消费者认为,转基因会破坏环境,且有62%的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转基因作物。迄今为止日本还没有任何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种植,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者很难逾越消费者和国内市场对转基因生物的反对态度,民间“无转基因生物运动”也相当活跃。该运动的参与者包括任何不栽培转基因作物或吃转基因食品者,包括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与嗜铬细胞瘤患者相关的基因突变。方法采用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开发的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包含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SDHB、SDHD、VHL和RET4个基因的87个
从马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角度,探讨马钢未来的人才需求和与马钢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保障的战略性步骤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