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屏智能音箱之战,百度和阿里的胜算几何?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马云宣布明年今日将不再担任董事局主席,阿里正式进入“后马云时代”。新任CEO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宣布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
  此时,阿里才真正开始重视智能音箱的市场,利用AI硬件俯冲线下也是阿里打开新局面的必然选择—用线上优势盘活线下资源,再用线下场景做流量入口补充,以及线上生意和数据的再次延展。
  在国内第一款带屏智能音箱小度在家发布的291天之后,阿里带屏智能音箱天猫精灵CC登场。
  虽然作为国内最大电商平台的阿里在销售带量方便有绝对优势,但目前,阿里、百度和小米为国内智能音箱出货量前三,发布了小度在家后,百度有着711%的环比增速,以及腾讯在近日也发布了带屏智能音箱,这个局面下,要说阿里一点不着急,那也是不可能的。
  情急之下,天猫精灵CC的技术是否准备妥当不得而知。但在天猫精灵旗舰店的预售界面里有一个不明显的灰色标识——众测版。不过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阿里也没有大肆宣传,想必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品之后再着重发力。智能音箱的首次用户体验非常重要,技术过关是关键保障,百度也是先做了幾年智能交互系统后,才开始着手硬件布局的。
  阿里有非常强的“入口危机”意识,从线上的站内信息的屏蔽抓取,到线下商超商场的全面布局,阿里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给电商业务带来挑战的机会。AI技术快速发展和智能音箱的超速落地,正是被阿里解读为被枪头瞄准了。与阿里相比较,在移动时代慢一步的百度则不太有“历史包袱”,以技术著称百度也似乎看到了前沿技术与消费生活并轨带来的机会,智能音箱的普及,像是技术给百度的一个时代礼物。
  在双方的实际布局中,也有较为鲜明的体现。如果说阿里更加偏向于在快速实现的“应用层”比如零售、金融和娱乐营销上投入,那么,在“技术层”和“基础层”,百度则更侧重在通过开放平台如Apollo和DuerOS来为其它企业或开发者赋能,两家都是奔着扩大生态布局的方向而去,但实现的路径却大不一样。
  其二,在市场上狂奔突袭。根据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第三季度达到2 270万,创历史新高。本季度,中国的百度改变了全球市场格局,市场占有率猛增至8%,成为最大的黑马。虽然阿里借助渠道优势在出货量上做到了国内第一,但据IDC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搭载百度DuerOS的智能音箱在中国市场出货量为第一名,小度系列智能硬件在中国市场增速最快,市场份额增至24%。
  阿里对小度在家的迅速跟进,虽有竞争加剧之势,但对于国内智能音箱行业的整体发展仍是益事。首先是因为智能音箱的市场空间足够大,能够容纳更多差异化的品牌。其次是大家都还在刚起步,适当竞争和压力能够促进企业自身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市场的广泛教育,覆盖更多的用户。

阵列攻防和要素对抗,带屏智能音箱价格战初见苗头


  产品的竞争,在微观层面表现出的就是“阵列攻防”(产品系列竞争)和“产品要素对抗”(单品竞争)。如果阵营双方已经有成熟的产品系列,那产品系列的竞争,是要高于单品竞争的。小米、阿里和百度,都布局了音箱、迷你音箱和屏幕音箱,单品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系列的竞争已经到来。
  智能音箱目前还处于大踏步整合用户刚需的阶段,厂商们都深知抢到第一次购买需求的重要性。目前来看,智能音箱的更换周期应该在两到三年甚至更久,一旦用户长时间使用一个产品,用户很容易产生购买惯性,对产品品牌产生黏性。
  现阶段对各大科技巨头而言,它们不需要靠音箱盈利,需要的是让自家的音箱走进更多用户的家庭,让用户愿意来使用,价格战的用意便是如此。
  一旦在用户规模上起来了,就能提升对供应链与开发者的话语权,快速迭代,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构建自身的软硬一体化平台。此类做法的佼佼者便是苹果系列产品,苹果产品的软件、硬件相互联通,已经让人没法从单品维度去做竞品比较。   另外,在人工智能这样一个需要不断深度学习的行业里,拥有更多的用户就意味着更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就是其AI生态学习的最主要内容。
  百度推出小度在家,其策略也并不是主推自家硬件产品,而是将自家的DuerOS打造成语音交互的平台,通过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打造自己的生态。

带屏智能音箱实现了价格和性能的平衡,有更加便宜的空间


  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1倍,性能也将提升1倍。这个定律后来被更通俗地演绎为“每1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将翻两倍以上”。
  这一道理在智能音箱上也同样适用。2014年,亚马逊首先发布了智能音箱Echo,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这款首发产品也基本定型了智能音箱的产品形态,再往后,亚马逊又推出了带屏智能音箱Echo Show,为音箱形态创新了新的元素。
  正如全面屏手机引领当前智能手机的潮流一般,短期内,带显示屏将是智能音箱的最高级形态,音箱形态不会发生大的跃升。另外,在智能音箱行业发展的这两年里,核心芯片的性能大大提升,制作成本亦可以下探,厂商们在定价上自然有更便宜的空间。

热闹归热闹,带屏智能音箱的三大问题依然待解


  巨头们虽然在奋力比拼生态壁垒、技术开放的能力、连接设备的数量以及开发者的影响力,但是,智能音箱本质上比拼的还是人机交互的技术实力、开发者对用户刚需的捕捉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体现语音交互的价值。而在這些方面,带屏智能音箱还有三个问题待解。
  其一,语音技术上,智能音箱能满足用户需求吗?智能音箱只是一个语音入口的承接方式,最核心的竞争,还是其背后的语音操作系统。目前,智能音箱搭载的语音交互技术还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当前AI技术成熟度在语义理解上还算薄弱,目前多是通过关键词解答部分问题,复杂的问题以及语序更换后的表达还需时间去应对。另一方面,智能音箱进入家庭情景,是多人且复杂的线下场景,比如远距离、多人同时语音,出现方言、外语,或是其他公共场景,语音交互的真实效果还待检验。
  就国内市场而言,百度和阿里智能音箱背后的操作系统分别是DuerOS和AliGenie。DuerOS1.0发布于2017年1月,迭代升级的3.0系统则在2018年3月完成,Coocaa OS与百度DuerOS在技术、内容、数据和运营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阿里的AliGenie1.0发布于2017年10月,其3.0系统在2018年9月份的云栖大会上发布,主要面向机器人强化了行动力。
  就发布时间、迭代速度以及产品能力来看,百度DuerOS目前处于领跑地位。在CES 2019上,百度DuerOS获评最佳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平台,小度在家也获得了年度智能交互产品创新突破奖。目前,DuerOS设备激活量已经突破2亿,成为行业第一。这让未来中国智能音箱参与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多了不少信心。
  其二,人机交互上,带屏能否创造新的需求?
  苹果主管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曾说过,“在很多场景下,语音助手作用巨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不想要一个屏幕,我认为如果(智能音箱)不配置屏幕,恐怕无法满足一些场景的需求。”显示屏的加入,使得用户能更加直观地获得数据反馈,进而更有效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音箱市场爆发后,目前的产品功能同质化严重,一些价廉质差的产品破坏了用户体验,即便添加了显示屏,也难以带来新的议价能力。相反,“屏幕化”的市场容易被机器人、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等其他智能家居控制中枢挤压生存空间。所以,带屏智能音箱需要创造新的用户需求。不过随着BAT的集体加速,相信产品体验会得到大幅提高,行业的劣品淘汰也会更一步推进。
  Facebook在今年推出的带屏智能音箱Portal则让人眼前一亮。由于AI和AR技术加持,其屏幕能够智能跟踪用户,进行平滑切换画面。除此之外,还能为视频通话添加AR动画剧情,用来给孩子讲故事。当然,这样的功能不止应用于儿童教育领域,也打开了AR游戏的新思路。
  其三,“AI 硬件”上,带屏智能音箱实现的是哪种赋能模式?
  “AI 硬件”新模式,有且只有两种赋能模式:硬件赋能模式和互联网管道模式。前者是硬件的智能化,比如手机的AI拍照,智能家居的语音控制等。后者则是AI服务的终端渗透,硬件只是AI服务的一个管道。
  企业的技术再好,产品应用还是得回到用户层面。在智能音箱的逻辑中,其本体应该是互联网公司连接用户的一个实体管道,AI是交互方式以及服务的开端,音箱背后的语音平台、内容服务,才是产品最大的价值。
  革新技术会带来产业的兴奋,但兴奋之后,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十年前,百度推出语音搜索服务,十年后,当初语音技术的种子已经茁壮,并为百度带来了新的优势。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百度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OS激活设备数从1亿增加至1.41亿,DuerOS语音查询超过8亿。而在内容版图上,阿里与百度都有各自的依仗,天猫精灵背后是阿里的电商平台以及虾米的音乐曲库,百度DuerOS依靠的是爱奇艺和百度地图等自家的产品。如果踮起脚往远处看,还有一群正在奔来的家电设备等待被AI激活,人工智能时代的“服务内容”将会被无限放大,BAT之外是否会杀出其他高手,现在谁也说不准。
  曾经,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AB两家各自选择了一条相对平行且空间巨大的领域深耕,与腾讯一起成就了并驾齐驱、相安无事的BAT三巨头。2018年,谁也不曾想到,AB两家会在带屏智能音箱上短兵相接。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这个领域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百度虽然早到,但阿里和腾讯显然也不会缺席。阿里、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迅速跟进,对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普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智能音箱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百度和阿里等都将是这场竞争的受益者。
  谁能率先取得胜局,技术似乎是当下最管用的秘笈。
其他文献
这短短一年,周钊形容为“过山车一般的体验”。2016年7月,优拜单车正式入局共享单车战场。这时候的街头,还只有橙色的摩拜单车和黄色的ofo单车。  周钊告诉笔者,当时团隊高层讨论时判断,共享单车是最后一公里的出行解决方案,能够达到和地铁、公交车一样的消费频次,“每天可能有上亿元的订单,共享单车未来可能是一个比‘滴滴’更大的出行市场。”  投资人和入局者都期待着这个市场迅速壮大。  优拜单车成立半年
公开资料显示,如涵控股成立于2001年,业务主要涵盖三大板块,分别为红人经纪、营销推广及电商业务,近年间其孵化的网红代表有张大奕、大金和虫虫等。目前,如涵控股有113个签约的网红(KOL),有1.484亿粉丝,91个自营网店(复购用户39%)。  此外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如涵控股成立至今进行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君联资本、赛富投资基金、昆仑万维和金石投资等。  早在2016年,如涵控股就迎
不切实际的趣店和大白汽车  众所周知,2017年10月趣店风光上市,1个月后便推出大白汽车,高调进军汽车新零售领域,这是趣店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罗敏将其定位为趣店另一个“引擎”。当时,罗敏和大白汽车负责人许龍对于大白汽车的未来寄予厚望,均放出豪言。  “到今年年底,大白汽车就将跃居全国汽车零售的TOP 5;再过几年,大白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商。”罗敏在趣店201
为什么没有发布iPhone 12系列?  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技圈春晚”,2020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的新品并不少,并且其中一些产品调整策略也耐人寻味,笔者总结如下:Apple Watch Series 6可以测量血氧水平,将健康管理功能拉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借鉴iPhone的策略,推出了廉价版的Apple Watch SE,为Apple Watch的销售带来变量;A14仿生芯片首次在iPad A
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很难  9月底,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民体验日活动上向公众提示了剪刀手照片泄露指纹信息的风险—他表示,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基本上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  对此,图正科技董事长、创始人刘君认为,剪刀手照片泄露指纹信息在理论上可行,但操作起来很难。实际操作很难的一个原因
外界很多人可能并没意识到,过去三年,站稳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阵营的vivo,内心其实蛮焦虑的。  三年前,全球智能手机产业走向了巅峰,而vivo是其中最大得利者之一。借着智能机与4G的浪潮,这家公司在2016年收尾之际,站在了年入千亿元俱乐部门槛上。  不过,在那个值得庆贺的千元亿时刻,vivo CEO沈炜最突出感受却是:“如履薄冰。”  在电子产业浮沉创业了20多年,沈炜闻得到巅峰背后的危险气息。
剥离家电业务积极转型,“中年危机”的TCL想跟上潮流  从两个人的措辞中,可以感受到两家企业对于此次合作不同的侧重点。李东生侧重的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雷军侧重的是“小米做强大家电业务”。其实任何两家企业“牵手”和“联姻”的目的都不“单纯”,必定是因为这种合作的背后存在着能够惠及自身的因素,尤其是对小米和TCL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关联性不强的企业更是如此。  为什么说看似没有关联?在TCL剥离
“貌合”“神离”的两套方案  2月底,Way m o首席科学家D rag o Anguelov在MIT(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开讲,他分享的内容主题为“解决自动驾驶中的长尾问题”(Taming The Long Tail of Autonomous Driving Challenges),这应该是外界对Waymo自动驾驶研发目前能够了解到的最深度、最详细的内容了。  近些年,使用大量标注过的数据对深度
通过近来的一些案例,可以发现,现在的代购已经普遍从原来低价折扣的增量阶段脱离,转而进行精细化“运营”,而其中套路庞杂、防不胜防。  首先,身份伪造和包装更为高端化。代购圈伪造为留学生、“白富美”的不在少数,她们直接盗用别人的视频,冒充自己在海外,又或将房间布置成商场专柜的模样,拍照后谎称是国外的买手代购实拍图。  这部分代购通常广撒网多捞鱼,收的是“智商税”,但如今更高明的手段是立体包装,通过一些
中国游戏: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  2018年8月末,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游戏总量控制成为定论,当时距离游戏版号审批进入限制状态已有近5个月,曾以为“最多也就停一两个月”的业内人士开始有些慌张。时至今日,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诸多上市游戏公司的股价被阴霾笼罩、行业营收规模增速骤降,呈现出一幅“秋风扫落叶”般的萧条景象。  中国作为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游戏收入排行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