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金融是一个完整、非封闭的金融单元,服务县、乡镇和村,由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组成,办理资产、负债和中间等业务,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对完整、运行及调控相对独立的系统。为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县级经济改革的资金支持下对供应方结构改革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主要从当前县域金融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提出问题解决措施。
一.我国目前县域经济金融现状
县域经济金融融量指的是农村金融的融通量、容纳量,是农村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金融最适容纳规模量。目前,我国县域金融虽取得一定发展,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融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县级市和县,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包括县城关镇,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
一是东中西区域不均衡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百强县90%在东部沿海地区,贫困县则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二是全国各省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的不平衡,差异性非常大。三是资源禀赋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县域经济大部分由农业经济主导。 产业结构的农业产值相对较大。 有的县农业比例超过50%,农业人口较多,农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
(三)要素资源缺乏
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导致县域发展缺乏必要的要素资源支撑。城镇化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缺乏经济基础。
(四)县域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低,现象财政问题突出,县级政府责任权利不对等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域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是县域金融系统的血脉,县域金融服务渠道是影响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农村金融与客户之间信息双向交流平台,是金融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二.国内县域金融需求析
(一)现状
根据农村经济主体经济活动需要,这些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的具体需求分为一下几类。
一是小额贷款,二是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三是农产品出口信贷,四是农村自然灾害应急贷款需求五是新农村建设。而对于这些需求以及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1.金融服务需求日益丰富和多元化,职业的分化丰富了金融需求层次。随着规模的扩大,有组织的专业农民数量增加,私营和经济经济所有者,农村智力劳动者和其他非农业就业农民,以及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大大减少。 此外,财富分层增加了金融需求。
2.农业金融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对金融商业化的需求日益明显。 随着国家农业金融投入和机构保护的增加,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商业投融资。 市场也在成熟和加速。 第二,农业职能的不断变化和演变,以及新的财政供给机会。 第三,农业产业链更加紧密结合,金融需求规模越来越大,连锁和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城乡边界逐渐模糊,县域金融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一是随着农村社区化发展,金融需求相对分散的局面正在改变。二是县域城镇化加速,衍生出大量的潜在金融需求。三是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巨大。专业化发展一改过去分散发展的格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二)解决措施
1.加快担保机构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运作模式,并结合国内实际,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规范担保行为。可采取企业法人代表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财产抵押,质押,人寿保险单质押等形式进行担保,从而实现借款人有限责任和相关自然人无限责任的有效结合,建立政策性,互助性相补充,依法经营,规范操作的担保体系。
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断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的信用状况咨询,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纳税,还贷等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进一步推动银行同业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的健全完善。
3.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中小服务保障体系。
(1)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坚持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政银企恳谈会与项目或产品推介会,为银行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引导金融部门探索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订单,在建工程,存货保金等多种抵押方式向企业放贷,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经营风险高,规模小,建立时间短,要进入沪,深主板市场,我国二板市场的设立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要跟上帮扶,对于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在上市咨询,上市辅导和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并充分发挥律师,审计,评估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3)强化融资的政策保障。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除了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除了中小企业自身要努力提高经营素质,管理水平,改善信用状况外,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协调共进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县域金融供给分析
(一)现状
1.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
2.农村金融主体供给缺位。
3.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4.农村金融创新供给不足。
(二)解决措施
1.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供给机制。改变以往由金融机构总分行从管理路径出发考虑网点布局,各级政府从改制角度安排金融机构网点的做法,从县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及縣域金融的供需现状入手,厘清县域经济的特点,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组织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程度等,对县域经济体的金融需求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完善县域金融服务机制。
2.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实现机构类型,制度机制和产品工具的创新。 提高县域金融发展程度,多种金融机构类型,加快村镇银行等新机构的形成,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贷合作。
3.健全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县域经济县级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 在继续发挥中央政府政策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加快建立统一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长效支持机制,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针对特定领域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一.我国目前县域经济金融现状
县域经济金融融量指的是农村金融的融通量、容纳量,是农村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金融最适容纳规模量。目前,我国县域金融虽取得一定发展,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融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县级市和县,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包括县城关镇,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
一是东中西区域不均衡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百强县90%在东部沿海地区,贫困县则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二是全国各省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的不平衡,差异性非常大。三是资源禀赋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县域经济大部分由农业经济主导。 产业结构的农业产值相对较大。 有的县农业比例超过50%,农业人口较多,农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
(三)要素资源缺乏
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导致县域发展缺乏必要的要素资源支撑。城镇化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缺乏经济基础。
(四)县域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低,现象财政问题突出,县级政府责任权利不对等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域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是县域金融系统的血脉,县域金融服务渠道是影响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农村金融与客户之间信息双向交流平台,是金融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二.国内县域金融需求析
(一)现状
根据农村经济主体经济活动需要,这些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的具体需求分为一下几类。
一是小额贷款,二是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三是农产品出口信贷,四是农村自然灾害应急贷款需求五是新农村建设。而对于这些需求以及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和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1.金融服务需求日益丰富和多元化,职业的分化丰富了金融需求层次。随着规模的扩大,有组织的专业农民数量增加,私营和经济经济所有者,农村智力劳动者和其他非农业就业农民,以及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大大减少。 此外,财富分层增加了金融需求。
2.农业金融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对金融商业化的需求日益明显。 随着国家农业金融投入和机构保护的增加,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商业投融资。 市场也在成熟和加速。 第二,农业职能的不断变化和演变,以及新的财政供给机会。 第三,农业产业链更加紧密结合,金融需求规模越来越大,连锁和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城乡边界逐渐模糊,县域金融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一是随着农村社区化发展,金融需求相对分散的局面正在改变。二是县域城镇化加速,衍生出大量的潜在金融需求。三是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巨大。专业化发展一改过去分散发展的格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二)解决措施
1.加快担保机构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运作模式,并结合国内实际,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规范担保行为。可采取企业法人代表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财产抵押,质押,人寿保险单质押等形式进行担保,从而实现借款人有限责任和相关自然人无限责任的有效结合,建立政策性,互助性相补充,依法经营,规范操作的担保体系。
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断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的信用状况咨询,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纳税,还贷等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进一步推动银行同业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的健全完善。
3.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中小服务保障体系。
(1)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坚持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政银企恳谈会与项目或产品推介会,为银行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引导金融部门探索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订单,在建工程,存货保金等多种抵押方式向企业放贷,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经营风险高,规模小,建立时间短,要进入沪,深主板市场,我国二板市场的设立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要跟上帮扶,对于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在上市咨询,上市辅导和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并充分发挥律师,审计,评估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3)强化融资的政策保障。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除了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除了中小企业自身要努力提高经营素质,管理水平,改善信用状况外,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协调共进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县域金融供给分析
(一)现状
1.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
2.农村金融主体供给缺位。
3.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4.农村金融创新供给不足。
(二)解决措施
1.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供给机制。改变以往由金融机构总分行从管理路径出发考虑网点布局,各级政府从改制角度安排金融机构网点的做法,从县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及縣域金融的供需现状入手,厘清县域经济的特点,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组织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程度等,对县域经济体的金融需求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完善县域金融服务机制。
2.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实现机构类型,制度机制和产品工具的创新。 提高县域金融发展程度,多种金融机构类型,加快村镇银行等新机构的形成,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贷合作。
3.健全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县域经济县级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 在继续发挥中央政府政策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加快建立统一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长效支持机制,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针对特定领域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