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握手:新世纪的中印关系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uix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9日至12日,
   应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的邀请,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一致认为,中国总理此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印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揭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国际舆论对中国领导人访印以及中印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共识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40%的发展中大国,如果能够携手发展,互利合作,将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乃至整个国际关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媒体更形象地把中印两国在新世纪的合作称作“中国龙”与“印度象”的握手,惊呼两者合作的能量不可小视。
  继2003年6月,中印签署历史性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后,两国政府这次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中印联合声明》),正式将中印关系从目前的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的提升,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中印合作关系的提升
  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联合声明》,全文共有21项内容,除了开头和结尾是对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印度情况的简要介绍外,涉及两国双边关系发展、中印国家关系定位、政治层面交往、经济贸易合作、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双方在国际事务、军事安全、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情况。其中,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拓展中印经济合作和双方在解决边界问题途径上达成的共识,是《中印联合声明》中的三大看点,也是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印度的“三方面成果”。
  2003年6月,中印签署历史性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后,双边合作关系取得长足进步,正如《中印联合声明》开篇所描述的:“双方回顾了两国间友好交往和近年来双边关系取得的进展,一致认为,中印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双方满意地注意到,随着两国领导人的频繁往来,建立信任与理解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迅速增长,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双方在解决两国悬而未决问题方面逐步取得积极进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双方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段话充分和全面地肯定了目前中印关系发展取得的成绩,表明近年来两国政府和领导人为推动双边关系及相互合作的努力确有成效。
  从政治层面看,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取得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进展,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增加,两国政府部门、政党的交流与对话频繁,两国在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良性发展,加强在国际问题中的合作,增进安全与军事互信等方面的共识远远超越以往,这为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造了条件。
  从经济合作看,两国包括贸易和投资在内的合作不断发展,中印还特别成立联合研究小组以研究两国扩大经贸合作的潜在互补性。中印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尤其喜人,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亿美元,提前完成了到2005年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此次,双方又决定,将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到2008年实现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
  在边界问题方面,双方则重申“愿从两国关系的总体利益出发,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寻求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2003年两国设立的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得到有效进展,温总理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又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这是1981年以来中印边界谈判以来的第一个政治性文件,为双方解决边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中印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印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明确了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为中印关系摆脱干扰、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契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是两国对近年来双边关系改善和迅速发展的肯定,亦表明中印开始找到共同的战略契合点,从这一高度着眼,中印关系有望超越边界问题等历史羁绊,实现相对稳定发展。
  自1996年起,中印确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期间虽经历了1998年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后制造“中国威胁论”,给双边关系带来的波折,但从总体看,中印关系仍然向着逐步改善和调整方向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后,印度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印度政要纷纷发表讲话,表示要在新世纪努力推动中印关系,寻求与中国的合作。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为合作提供了双方共同认可的框架。从近两年的实践看,中印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中印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其根本原动力在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对新时期中印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由此引发的推动中印关系发展的愿望。《中印联合声明》指出:两国政府和领导人对中印关系的定位是“当前中印关系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有助于“两国人民共同与平等的安全、发展和繁荣”,也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挑战和威胁”,可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印自身的发展,两国都务实地认识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同为亚洲邻国,中印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
  从国际战略看,中印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中有共同利益,都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及多边主义的共同愿望;从国内战略看,中印都面临发展国内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任务,印度力图在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强国,我国也确立了今后10-15年为发展战略机遇期,制定了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两国的战略机遇期基本吻合,都需要互相借鉴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经验,并且避免因矛盾造成相互损耗。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作为与中国国情相似、人口规模庞大、面临现代化转型期的印度,对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扩大两国经贸合作的热情较高。同样,印度的软件业、部分高科技领域的先进技术、成熟的科学教育体制,以及在金融、服务行业的管理经验,也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共同的战略契合点一经明确,双边关系层面的具体问题反而易于突破,此次中印达成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充分表明,中印正在尝试摆脱传统问题的制约,开拓和扩大合作领域,力图进一步提高双边关系水平。当然,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否能够名至实归,真正有效地巩固和提升两国的合作水平,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双赢,关键看两国是否能够以正确心态看待对方的发展和崛起,以及能否建立有效的互信合作机制来应对竞争中出现的新问题。
  中印更加重视沟通与信任
  长期以来中印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缺乏沟通和互信,友好力量增长缓慢。从长远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印关系发展仍将受到制约。由于历史积怨及长期缺乏信任和沟通,影响中印关系全面发展的历史问题依然存在,中印边界分歧悬而未决、印度在达赖问题上的两面态度及印对中巴合作的疑虑等心理障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确定位对方等问题上,两国在立场上还存在差异。
  近年来中印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国情相似的两大发展中国家,未来两国可能会在争夺国际市场、资金和能源方面产生新的竞争。加强两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把潜在摩擦转化为良性竞争,不仅有利于解决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和发展。
  《中印联合声明》的签署,真正体现了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和沟通的愿望及共识。仔细研究《中印联合声明》的条文,可以看到,无论在政治定位、经贸合作、解决边界问题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事务、协调双方具体分歧方面,两国政府都以“沟通与合作”作为基本准则和解决途径。比如,关于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印联合声明》指出:“这种伙伴关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和愿望以及平等为基础”, “双方愿意以积极的姿态消除悬而未决的分歧,避免使其阻碍双边关系的继续发展”。在增进相互了解方面,《中印联合声明》提到:“双方一致认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间的高层交往,在扩大两国全面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表示,决心保持和加强这种交往势头,并同意两国领导人举行经常性会晤。双方重申,愿促进两国政府各部委间定期交流,充分利用中印战略对话和两国间其他对话机制”。在文化领域,两国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增进相互了解,加深两国人民友谊。”在国际事务方面,中印双方“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有共同利益,都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的理解与合作的愿望”,“双方同意就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经常性交换意见,加强在世贸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中的合作,并就双方共同关系的其他问题继续开展磋商”。《中印联合声明》的十九条还特别指出:“双方认识到,中印是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又是命运相连的近邻,同意共同致力于在亚洲乃至世界建立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努力加强安全与合作的多边协调机制”。
  中印政府和领导人高度重视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沟通与合作,把加强相互了解与增进信任作为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准则,无疑是准确地切中了中印关系以往发展症结的脉搏,为两国理性解决现有问题,寻求共同应对今后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发展互惠互利的中印关系指明了方向。要合作而不是对立,寻求双赢而不是零和,这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要求,中印携手谋发展,实现“中国龙”与“印度象”的合作,是两国人民也是世界的福祉。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其他文献
10月31日,北京已是深秋季节,晴朗的天空,像被水洗过似的,蓝湛湛的,没有一丝云彩,艳阳高挂天际,照得人暖烘烘的,特别惬意。中午时分,我们在北京西郊万寿宾馆,采访了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里奇先生现年60岁,他是“9·11”后美国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首任部长。这次是他辞去部长职务后,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率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应邀来我国访问。里奇先生高大和善、温文尔雅,穿着深蓝色的西服,
期刊
2005年11月7日,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欧洲社会党代表团团长、欧洲社会党主席、丹麦前首相拉斯姆森先生,就有关欧盟等一系列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主席先生,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请您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欧盟目前的基本情况。  拉斯姆森(以下简称拉):去年5月1日,欧盟又新增加了10个成员国,现在已经有2
期刊
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有出国境举办大型招商活动的,有在国内参加或者在本地举办经贸合作洽谈会的,还有借节日举办的各种经贸活动等等。这些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招商引资方式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践经验看,搞这些活动往往是花费巨大,虽然场面轰轰烈烈,但最后落实的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方式方法不适宜,老调重弹,缺乏创新精神。究竟什么样的招商引资形式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
期刊
10月下旬当选波兰总统的莱赫·卡钦斯基,将于12月23日正式接替克瓦希涅夫斯基就任总统一职,任期5年。    自幼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莱赫·卡钦斯基和孪生哥哥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1949年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家庭。父亲拉依蒙特曾是国家军战士,参加了1944年的华沙起义,母亲雅德维加则参加了童子军。母亲常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两个儿子,支持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  莱赫·卡钦斯基毕业
期刊
美国的新帝国主义以“仁慈的帝国”面目在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体制,妄图重建新世界秩序,并以反恐为名推行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和单边主义政策,建立了军事、经济、技术和制度霸权。然而,正如罗马帝国最终要走向衰亡一样,美国的霸权也必将如泡沫一般破灭。    新帝国论的出炉    “9·11”事件之后,帝国主义又死灰复燃,在西方世界再度流行起来,美国毫不隐晦地声称自己是当今世界的“唯一帝国”,并冠之以时髦名词
期刊
盛情迎贵宾    十月的平壤,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大同江秋水潺潺,牡丹峰松柏苍翠。28日上午,平壤市区处处彩旗招展,标语醒目。几十万平壤市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花束标牌,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主要街道的两侧,秩序井然地列好队伍,静静地迎候来自友好邻邦的贵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莅临。深秋季节,原应满地落黄的市区道路,却打扫得一尘不染。  11时50分,胡锦涛总书记乘坐的专机准时抵达平壤顺
期刊
2005年,国际形势看似水波不惊,没有出现冷战结束头两年那种疾风骤雨、颠倒乾坤的转折;没有2001年“9·11事件”那种“风雨暗千家”式的巨大变故和惊心动魄;也没有1991年海湾战争、1997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式的血与剑的洗礼。然而,在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真切切的历史性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潮流悄然变化,国际形势表现出了不少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全球性和普遍性
期刊
二战后,德国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很长时间内,有“政治侏儒”之虞。随着国家的重新统一亦即新时期的开始,德国作为享有完全主权的国家,立即开始重新思考和全面构造自己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社民党自上世纪末执政以来,在这方面态度更为鲜明,坚持不渝地精心策划,使德国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与安全战略有了清晰的构想与蓝图。    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    德国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历
期刊
亚洲国家的政党政治发源于19世纪,其发展历程蜿蜒曲折、复杂多样,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为亚洲政党政治的形成阶段,产生了一批民族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第二阶段,从战后到冷战结束,为其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类型的政党相继出现,政党政治在多数国家立足并发挥作用。第三阶段,从冷战后至今,为其调整与演变阶段,政党政治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多党民主浪潮在亚洲部分国家
期刊
应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友好邻邦越南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越两党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不断巩固中越传统友谊、发展中越全面友好合作关系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受到了越南党和政府热情、隆重、友好和超规格的接待,受到了越南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烈欢迎。胡锦涛总书记本着“增进友好互信、推动互利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