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要求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社会工作实验室作为连接“教室”与“社会”的平台不仅提供了实践技能教学的硬件条件,而且还可以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这个“体验式”的平台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加强专业认同感。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现状,针对社工实验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工实验室体验式平台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社工实验室 “体验式”平台建设 专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85
Social Work Laboratory "Experie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Laboratory
JIANG Tingna, TU Yunwen
(Faculty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train a group of professionals, social work laboratory as a connection "classroom" and "social" platform not only provides the hardware conditions of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but also allows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students in this "experiential" platform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ork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work Labs and used fo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laboratory, we proposed building a countermeasure social laboratory experiential platform.
Key words social laboratory; "experie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0 前言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和强调民生政策的要求,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社会工作从教育领域到实务领域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增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公益慈善组织、NGO组织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活动。可以预见,社会工作在今后将获得极大的发展。
就南京而言,南京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2万人。”
然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缺陷,其中之一便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专业形象卑微,专业教育水平较低,加上中国的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更无从谈及。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非常有必要,本文试图从社工实验室,这样一个连接“教室”与“社会”的平台来探讨提高社工认同感。
1 社工实验室在社工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不仅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掌握有关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各种理论,而且更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基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方法、技巧运用到服务社会和人群。因此,如何培养能够把合乎专业理念要求的服务态度、方法、技巧高质量地送到受助者手中的学生,便成了社会工作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社会工作实验室就是培养合格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工作实验室,在社会工作已专业化、职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必备的硬件设施。
有学者提出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比较、抽象等基本的能力,是理论教学的巩固、补充、深化和提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张春明、王永生,2005)。也有学者从“情境认知理论”来讨论社工实验室的价值,认为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曹迪,2011)。
实验室教学除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感,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模拟、技能演练等,将抽象的知识落实到模拟的情境中,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又让学生脚踏实地地感受到社工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和价值,连接了课堂和社会。 2 社工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现状分析
目前,社工实验室的现状不能很好地体现社工专业实验室在社工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调查显示,在南京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中,仅有18.70%的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社工实验室的设施配备感到满意,仅13.67%的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社工实验室的使用感到满意,大约有14.3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课程与实验室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53.24%的学生表示实验室课程没有达到他们预期想象的效果,只有4.32%的学生认为他们现有的实验室无需改善,其他学生都认为现有实验室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82.01%的学生认为有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十分有必要,说明社工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改善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社工实验室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1)学科偏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中,一直是重视知识、思想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也是以“思辩”式为主,对文科办学有着定势和偏见,文科实验室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新兴的社会工作专业,其实验室有着同样的命运。
(2)投入不足: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偏见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能够比较“节省”地把一个专业办成功,可能是许多高校对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决策影响因素,正是这一点制约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影响,有些高校忽视对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把有限的经费多投向理工类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得到回报的学科实验室。
(3)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功能开发不全:这个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实验室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即使具备了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在学生中普及开来,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管理老师是谁。第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仅仅是摆设,没有正式系统地普及到学生群体中,学生只是模糊或者凭直觉地去使用实验室,对一些设备的使用方面,实验室安全信息方面了解不够,也导致设备不能长期良好地投入使用。第三,目前大多高校的社工实验室还处于起步阶段,功能比较缺乏,导致社工实验室利用率低,实际功效无法发挥等问题。
(4)实验室与课堂理论教学的结合程度不高: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向学生宣传和介绍与实验室相关的信息,比如实验室应配有的硬件设备、硬件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规范、实验室管理和使用条例等。这种情况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差而导致不愿意积极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另一种是由于不懂而造成滥用,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的教学开展。因此,要加强学生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技能培养和加强实验室管理。二是结合实验室教学来促进社工专业实验室的使用技能和社工实践技能。大部分学生在问卷中反映,他们对自己使用实验室运用能力表示一般或是较弱,甚至有些同学并不清楚自己的运用能力,这是由于使用不多或是使用中没有自主性造成的。
(5)学生在实验室学习中投入不够。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多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投入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使用实验室来加强自己的实践技能。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利用课后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反思,同时大多学校的社工系老师也表示,在实验室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是实验室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不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情境再现,课后不能主动去反思,那么投入再多的资金、配备有再好的实验室设备,老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在这样的基础上,仍有45.32%的学生表示社工实验课堂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兴趣感,有36.69%的学生表示社工实验课堂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说明社工实验室在提高学生对社工专业的认同感方面还是发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的,若对现有的社工实验室做相应的改进和提高,那么实验室教学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方面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体验时代”下社工实验室的平台化建设
如今,我们身处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开放、参与、平等、交互是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人们通过网络得以交互,通过一个个小系统形成一个彼此相联的大系统,在系统中,通过协调合作完成一件事,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事物。社工实验室也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体验式的平台,通过学生的使用来体现实验室“平台”角色和本质,同时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得到专业的喜爱感、安全感和明确的方向感,增强专业认同度。
互联网时代下社工实验室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性:(1)提供强大的开发使用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对实验室共同期待的目标上,有着对实验室更好的需求上,几个实验室使用的受益者被牢牢的打上一个楔子,让这几个利益主体围着实验室平台转,这时候平台就像中介似的,连接各个受益人,使他们彼此分享资源与讨论有关问题。(2)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杠杆效应。实验室的平台化使用,使得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率增加,不断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有关的专业知识。(3)管理越体制化,平台化越明显。正如上文所说实验室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平台化的发展下,一定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平台化的发展。
从实验室平台的提供开放性视角来看,平台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社工实验室平台只供自己使用。这种模式下比如某高校的实验室只对自己高校的学生开放,有的是只对部分符合要求的人开放,也许是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第二,社工实验室平台向外部有偿提供使用。这种模式下平台的开放具有一定的商业性,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一方面可以用这部分资金去维护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确实给实验室的开放形成一定的屏障。第三,免费开放实验室,供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学生分享,形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逐渐形成实验室完全的平台化。这种模式下各高校还可以分享资源,互相讨论在互联网时代下实验室如何更好的促进其平台的发展。 针对社工实验室的体验式平台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强实验室的软件配备。实验室的软件设备不是太完善,应该加强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观察模拟室,社区实验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团体室等相关的软件设备,比如一些投影仪,摄像机,电视机,电动投影幕,录音室,观影室等相关设备软件。在模拟的现场中进一步加强社工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走访的南京高校中,南京晓庄学校的社工实验室就做的非常突出,他们有专门的模拟实验室,软件设备相对来说是比较发达的,比如模拟的社区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在其中充当社区的一些负责人,然后其他同学扮演过来咨询或者寻求帮助的社区居民,提前体验与了解社区的相关情况。
(2)提高社工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利用度。正如在调查中发现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是太高。每个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建立专门的社工实验室使用平台,如有需要就可以提前预约申请,用完之后还可以有个相互讨论探究的环节。这个平台可以说不仅仅是个实验室申请的平台,在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个高校的资源都可以共享,发现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创新的部分可以互相提出,共同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性与利用度。
(3)加强社工实验室与社会平台的对接。实验室的开发与使用情况还依赖于其他社会平台,因此要加强社工实验室与社工平台的对接,将实验室平台放进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加强与周边相关资源的沟通链接,比如互联网平台。社工人要加强与其他社会平台相关人力物力资源的接触,为实验室的开发与使用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nlsycx201317)
参考文献
[1] 苗春凤.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研究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61-64.
[2] 家博.探究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充分利用——以内蒙古该校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2(3):99-101.
[3] 岳颂华.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206-209.
[4] 李静.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应用分析[J].黑河学刊,2012(7):154-155.
[5] 刘淑娴.开放性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9-14.
[6] 路幸福.高校社会工作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径[J].社会工作,2011(11):32-34.
[7] 曹迪.情境认知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研究[J].社会工作,2011(8):43-45.
[8] 刘建民.从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到开设社会工作实验课:高校社会工作教学的反思[J].社会工作,2009(12):19-20.
[9] 张春民,王永生.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5(11):196-199.
[10] 杜静珍.论社会工作实验室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必要性[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0):66-68.
关键词 社工实验室 “体验式”平台建设 专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85
Social Work Laboratory "Experie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Laboratory
JIANG Tingna, TU Yunwen
(Faculty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train a group of professionals, social work laboratory as a connection "classroom" and "social" platform not only provides the hardware conditions of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but also allows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students in this "experiential" platform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ork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work Labs and used fo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laboratory, we proposed building a countermeasure social laboratory experiential platform.
Key words social laboratory; "experie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0 前言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和强调民生政策的要求,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社会工作从教育领域到实务领域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增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公益慈善组织、NGO组织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活动。可以预见,社会工作在今后将获得极大的发展。
就南京而言,南京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2万人。”
然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缺陷,其中之一便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专业形象卑微,专业教育水平较低,加上中国的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更无从谈及。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非常有必要,本文试图从社工实验室,这样一个连接“教室”与“社会”的平台来探讨提高社工认同感。
1 社工实验室在社工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不仅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掌握有关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各种理论,而且更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基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方法、技巧运用到服务社会和人群。因此,如何培养能够把合乎专业理念要求的服务态度、方法、技巧高质量地送到受助者手中的学生,便成了社会工作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社会工作实验室就是培养合格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工作实验室,在社会工作已专业化、职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必备的硬件设施。
有学者提出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比较、抽象等基本的能力,是理论教学的巩固、补充、深化和提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张春明、王永生,2005)。也有学者从“情境认知理论”来讨论社工实验室的价值,认为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曹迪,2011)。
实验室教学除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感,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模拟、技能演练等,将抽象的知识落实到模拟的情境中,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又让学生脚踏实地地感受到社工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和价值,连接了课堂和社会。 2 社工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现状分析
目前,社工实验室的现状不能很好地体现社工专业实验室在社工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调查显示,在南京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中,仅有18.70%的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社工实验室的设施配备感到满意,仅13.67%的学生对其所在学校的社工实验室的使用感到满意,大约有14.3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课程与实验室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53.24%的学生表示实验室课程没有达到他们预期想象的效果,只有4.32%的学生认为他们现有的实验室无需改善,其他学生都认为现有实验室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82.01%的学生认为有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十分有必要,说明社工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改善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社工实验室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1)学科偏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中,一直是重视知识、思想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也是以“思辩”式为主,对文科办学有着定势和偏见,文科实验室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新兴的社会工作专业,其实验室有着同样的命运。
(2)投入不足: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偏见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能够比较“节省”地把一个专业办成功,可能是许多高校对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决策影响因素,正是这一点制约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影响,有些高校忽视对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把有限的经费多投向理工类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得到回报的学科实验室。
(3)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功能开发不全:这个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实验室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即使具备了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在学生中普及开来,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管理老师是谁。第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仅仅是摆设,没有正式系统地普及到学生群体中,学生只是模糊或者凭直觉地去使用实验室,对一些设备的使用方面,实验室安全信息方面了解不够,也导致设备不能长期良好地投入使用。第三,目前大多高校的社工实验室还处于起步阶段,功能比较缺乏,导致社工实验室利用率低,实际功效无法发挥等问题。
(4)实验室与课堂理论教学的结合程度不高: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向学生宣传和介绍与实验室相关的信息,比如实验室应配有的硬件设备、硬件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规范、实验室管理和使用条例等。这种情况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差而导致不愿意积极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另一种是由于不懂而造成滥用,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的教学开展。因此,要加强学生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技能培养和加强实验室管理。二是结合实验室教学来促进社工专业实验室的使用技能和社工实践技能。大部分学生在问卷中反映,他们对自己使用实验室运用能力表示一般或是较弱,甚至有些同学并不清楚自己的运用能力,这是由于使用不多或是使用中没有自主性造成的。
(5)学生在实验室学习中投入不够。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多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投入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使用实验室来加强自己的实践技能。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利用课后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反思,同时大多学校的社工系老师也表示,在实验室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是实验室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不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情境再现,课后不能主动去反思,那么投入再多的资金、配备有再好的实验室设备,老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在这样的基础上,仍有45.32%的学生表示社工实验课堂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兴趣感,有36.69%的学生表示社工实验课堂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说明社工实验室在提高学生对社工专业的认同感方面还是发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的,若对现有的社工实验室做相应的改进和提高,那么实验室教学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方面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体验时代”下社工实验室的平台化建设
如今,我们身处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开放、参与、平等、交互是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人们通过网络得以交互,通过一个个小系统形成一个彼此相联的大系统,在系统中,通过协调合作完成一件事,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事物。社工实验室也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体验式的平台,通过学生的使用来体现实验室“平台”角色和本质,同时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得到专业的喜爱感、安全感和明确的方向感,增强专业认同度。
互联网时代下社工实验室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性:(1)提供强大的开发使用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对实验室共同期待的目标上,有着对实验室更好的需求上,几个实验室使用的受益者被牢牢的打上一个楔子,让这几个利益主体围着实验室平台转,这时候平台就像中介似的,连接各个受益人,使他们彼此分享资源与讨论有关问题。(2)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杠杆效应。实验室的平台化使用,使得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率增加,不断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有关的专业知识。(3)管理越体制化,平台化越明显。正如上文所说实验室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平台化的发展下,一定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平台化的发展。
从实验室平台的提供开放性视角来看,平台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社工实验室平台只供自己使用。这种模式下比如某高校的实验室只对自己高校的学生开放,有的是只对部分符合要求的人开放,也许是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第二,社工实验室平台向外部有偿提供使用。这种模式下平台的开放具有一定的商业性,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一方面可以用这部分资金去维护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确实给实验室的开放形成一定的屏障。第三,免费开放实验室,供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学生分享,形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逐渐形成实验室完全的平台化。这种模式下各高校还可以分享资源,互相讨论在互联网时代下实验室如何更好的促进其平台的发展。 针对社工实验室的体验式平台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强实验室的软件配备。实验室的软件设备不是太完善,应该加强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观察模拟室,社区实验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团体室等相关的软件设备,比如一些投影仪,摄像机,电视机,电动投影幕,录音室,观影室等相关设备软件。在模拟的现场中进一步加强社工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走访的南京高校中,南京晓庄学校的社工实验室就做的非常突出,他们有专门的模拟实验室,软件设备相对来说是比较发达的,比如模拟的社区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在其中充当社区的一些负责人,然后其他同学扮演过来咨询或者寻求帮助的社区居民,提前体验与了解社区的相关情况。
(2)提高社工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利用度。正如在调查中发现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是太高。每个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建立专门的社工实验室使用平台,如有需要就可以提前预约申请,用完之后还可以有个相互讨论探究的环节。这个平台可以说不仅仅是个实验室申请的平台,在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个高校的资源都可以共享,发现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创新的部分可以互相提出,共同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性与利用度。
(3)加强社工实验室与社会平台的对接。实验室的开发与使用情况还依赖于其他社会平台,因此要加强社工实验室与社工平台的对接,将实验室平台放进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加强与周边相关资源的沟通链接,比如互联网平台。社工人要加强与其他社会平台相关人力物力资源的接触,为实验室的开发与使用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nlsycx201317)
参考文献
[1] 苗春凤.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研究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61-64.
[2] 家博.探究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充分利用——以内蒙古该校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2(3):99-101.
[3] 岳颂华.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206-209.
[4] 李静.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应用分析[J].黑河学刊,2012(7):154-155.
[5] 刘淑娴.开放性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9-14.
[6] 路幸福.高校社会工作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径[J].社会工作,2011(11):32-34.
[7] 曹迪.情境认知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研究[J].社会工作,2011(8):43-45.
[8] 刘建民.从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到开设社会工作实验课:高校社会工作教学的反思[J].社会工作,2009(12):19-20.
[9] 张春民,王永生.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5(11):196-199.
[10] 杜静珍.论社会工作实验室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必要性[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