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人的异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技术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学家马尔库塞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走上了异化的道路,即主体所创造和发明的科学技术违背了人的意愿,反过来控制、奴役、束缚主体自身。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同时人类对新媒介的过度依赖也导致了人的异化。本文在阐述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媒介环境下人异化的表现,对新媒介引起的异化问题进行反思,旨在警醒沉迷于新媒介技术的大众。
  关键词 新媒介 人的异化 技术异化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66
  Human Alienation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Idea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Marcuse
  XIAO Yeju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Technical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Critical theorists Marcuse thought and theory. He believe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not value-neutral,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alienation, that is the subject of the creation and inven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ainst the people's will, in turn, control, slavery, bondage body itsel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meet the human needs, but at the same time over the human reliance on new media has led to alienation of people. This paper, Marcuse's theory of alien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servant alienation, alienation caused problems reflect the new media, aimed alert addicted to new technologies of mass media.
  Key words new media; human alienation;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1 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
  1.1 科技对人的异化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摒弃技术中立的观点,提出了科技异化理论。“科技异化”指科学技术丧失了其本真面目,失去了科技的原始本性。简单来讲是指原本由人创造的科技却成了控治人、束缚人、奴役人的一种异己力量。科学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虚假的满足感让人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维度。从而,马尔库塞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批判技术理性的公式:技术的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奴役的扩展,并以此来解释科学技术发展的两重性,即技术给社会到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人成为技术、物质资料生产和消费的奴隶。马尔库塞认为正常社会中人的两个向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之保持一致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是协调发展的。而技术异化使人丧失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维度,成为只有肯定和认同维度的“单向度的人”。
  1.2 技术异化引起消费异化
  马尔库塞本以为,“本来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工艺程序可能使得个人的经历释放到一个未知的、超越需要的自由领域”,①但结果却相反,技术在带来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是增加了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在单向度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媒介有意识地制造“虚假需求”,人为了满足“虚假需求”而一味追求产品消费,无形中使人被“物化”,导致人们忽视追求真实的需要和更高尚的东西。正如他所言:“人们好象是为了他们的商品而生活,他们把汽车、高清晰度录象机等作为他们生活的灵魂。”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挣脱物质匮乏的状态而进入到成一个病态的“富裕社会”,但却致使人忽视自身的精神思考和对价值世界建构。
  1.3 消除技术异化的根本途径:爱欲的解放
  马尔库塞认为,人本应该生活在一个物质财富丰富又可实现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健全的社会”,具有肯定与否定批判的双向思维。因此他深刻反思技术异化所带来的弊端,在其代表作《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了消除技术异化的途径,那就是爱欲的解放,爱欲可以把从异化压抑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找回人的本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重新拥有批判和反思能力。爱欲解放的关键是劳动的解放,劳动可以实现追求快乐的本性。首先,劳动的解放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保障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空闲时间,但如何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谋福利这取决于人的主体性活动。其次,马尔库塞认为爱欲解放可通过审美和艺术活动,审美和艺术可以引导人们真正尊重人性,找回人性中的否定、批判和超越维度。审美向度可以引发人们的精神思考,唤醒人类自由快乐的本性,使人对生活抱着美感,超越物质功利性而获得精神自由。最后,重塑人的价值世界。过分对科技的依赖会导致人们忽视自己精神、信仰以及心灵。因此,为了摆脱科技对人的束缚,用人的批判和否定对科技的奴役进行反抗,就必须重新塑造人的价值世界,时刻反思生活,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心灵的解放。   2 新媒介环境下人异化的表现
  2.1 人异化的含义
  技术革新促进了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印刷一电子—数字三大阶段。目前对新媒介没有准确的概念,本文把新媒介主要定义为当今社会中热门的电子新技术和数字类产品。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介的负效应也逐渐呈现出,出现了技术异化。新媒介背景下人的异化是指人创造和使用了媒介技术,反过来新媒介成为压制人和束缚人。如马尔库塞所言,发达的技术带来的是一种更加残酷的极权社会,即“异化了的主体被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③
  2.2 人异化的表现
  正如埃吕尔在《技术哲学》一书中指出,“现代技术已经囊括一切,使人们生活在技术环境中而不像以往那样仅仅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完全为技术价值所统治。”④然而对新媒介产品的滥用和盲目依赖会导致人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体异化:思维方式的僵化和精神空虚。新媒介产品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人类对于新媒介的过度依赖会产生惰性思维而缺乏否定精神,丧失批判能力。马尔库塞认为,人失去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维度而成为“单向度的人”的原因在于人沉溺于科技所制造的虚假需要和虚假幸福中。当人们过度依赖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现成的答案和信息代替了人的主动思考,将会严重影响人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当人将大部分空闲时间花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时,会导致人们的精神生活匮乏,一旦离开这些社交工具,人们变得迷茫而精神空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控”和“低头族”便是典型的例子。
  (2)消费异化:单向度的虚假消费。人本应该从消费过程中发展自己,但现实社会人反被消费所束缚,成为商品的奴隶,人们看中的是商品的符号意义,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当前对以iphone为代表的新媒介产品的消费已超过其使用价值,变成一种虚假的符号消费和欲望消费。2013年5月在人民法院报刊登的一篇名为《杭州地下卖肾团伙案始末:年轻人卖肾买iphone》的文章中,犯罪嫌疑人为了买iPhone手机而卖掉自己的肾。此外,人们在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时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而是导致人们的精神追求在消费产品中消失殆尽。人们沉迷于这些新的媒介产品,彻底成为“为商品而存在的人”,再也不主动进行思考和关心身边事物。
  (3)交往异化:人际传播障碍。新媒介的高交互性、虚拟性和新媒介信息的碎片化以及人们对它的依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现在,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新媒介产品获得重要信息和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新媒介产品来交流感情,释放压力。但人们在新媒介产品上的交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而是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传递进行,形成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阻碍,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因此智能手机等新媒介产品凭借其所具有的优越性无时无刻不控制我们的生活,它使我们逃避自我、虚度光阴、安于现时享受,成为人与人之间真实交往的瓶颈。
  3 新媒介环境下人异化的反思
  3.1 双向思维的复归
  在新媒介时代,满载的信息和快捷的搜索引擎使人在追求知识和真理时的思维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让人逐渐失去了否定、批判和超越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单向度的人。受众要实现双向主体的复归,就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被新媒介技术所奴役的严重危害。人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新媒体技术,加强人与技术关系的认知,提高个人的能力素养以及道德责任感,让技术更好地激发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此外,人还可以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培养人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审美艺术活动来激发人们的精神追求,唤醒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找到最本真的自我。
  3.2 充实精神世界
  消费异化使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和符号消费,彻底成为消费商品的奴隶,很少会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是把追求财富和虚假需求作为人生的目的,新媒介技术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缺陷。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幸福观,优化消费结构,在满足物质消费时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浪费行消费,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关注自身价值世界的建构,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
  3.3 理性交往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传递进行的虚拟交往已经存在,那么人们的虚拟交往就应该遵循交往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实现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融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虚拟交往减少了人和他人、社会的互动,使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下降,人的主体性被弱化。所以虚拟社交不可能取代现实交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拟交往中,要敢于走出网络,在平等尊重、真诚宽容、互利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人与人间的真正交往。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通过实现双向思维的复归,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理性交往走出新媒介对人的束缚和制约。
  注释
  ①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
  ②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72.
  ③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
  ④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24.
  参考文献
  [1] 余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民族中学师生课堂互动冲突,以及师生和谐互动关系构建进行系统探讨,并试图为民族中学师生课堂互动关系之重构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师生互动 重构 符号互动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61  A Study on The Reconstruct
期刊
摘 要 传统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素描学科因程式化的教学,阻碍其作为电脑美术专业基础课程作用的发挥,因此笔者提倡把人性化的温度带入素描课程,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现今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二是素描的本质;三是素描教学的改革,营造有温度的素描课。  关键词 素描 教学 温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
期刊
摘 要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表达了以此在中心论为基本观点,但此观点保留了主体主义,这是海德格尔一直要避免的,为此,他在其30年代即开始“转向”,转向后期的存在本身,而不是通过此在来展示存在。《林中路》一书集中了海德格尔对此转向的深刻思索,而此书的“导言”极其重要,导言直接指出了本书的线索。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林中路 转向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在案例教学逐渐为教育学领域运用的背景下,文章对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在分析案例教学遭遇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型案例的模真性、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启发性三个基本要求,并尝试探索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质量提升和师范生专业发展共赢的理论案例教学模式。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理论案例教学 理论型案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中,综合课是一门主干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段、篇章、修辞等综合性的汉语知识。中级阶段综合课是该课程的桥梁支柱。  关键词 中级阶段 综合课 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65  Intermediat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云终端网络教室建设的研究趋势及优势,设计了云终端网络教室系统模型构建方案,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云教室建设项目的工程案例为例,介绍云教室的建设思路、基础架构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云终端网络教室 云计算 云教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11  Cloud Ter
期刊
摘 要 在幼儿看来,幼儿园是与家庭不同的快乐的生活场所。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场所,要开展适应幼儿的生活,通过让幼儿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实生活,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自我充实。幼儿作为生活的主体,是生活的承担者与创造者。幼儿教育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把握幼儿的生活节律,重视幼儿的生活感觉,从而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以及开创新生活的能力。教师作为幼儿生活的伙伴,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与之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共同
期刊
摘 要 社会急剧发展,团队力量不可或缺。当今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膨胀,合作意识潜藏。如何因材施教、激发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必要。笔者认为,合作能力的培养应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在一日生活中激发意识,巧施方法,因材施教,让合作意识在幼儿阶段扎根成长。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培养 合作 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期刊
摘 要 务工群体子女的学习渐成教育关注点,在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中,探究该群体学生的学习心理,倡导生活化语文学习,履行育人和教学并举的责任,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务工群体子女 语文教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76  Life-oriented Chinese Teachi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许昌学院为例,围绕成立档案馆的目标定位、机构设置、场馆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档案馆制度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树立服务第一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思考,提出了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档案馆 机构设置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84  Research 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