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方法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考试大纲》指出:学生通过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政治原理和政治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结合材料应用理论知识,实现活学活用;要求学生在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为了能够达到要求,学生需要关注复习过程,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细化知识要点,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细化知识,了解学习重难点,为接下来的腾飞夯实基础。
  例如,在复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政府的性质以及基本职能。在探究每一种职能时,学生都要深刻理解,从职能的内容、目的上全面分析。例如,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候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等职能。它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了,在应用时就会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地进行选择。
  二、掌握解题方法,学会分析
  通过复习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也是复习过程中的要点和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进行科学思考和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潜能的爆发和实力的增强。授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找到解题线索,轻松地解决问题。措施类非选择题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此类试题一般通过结合具体事例,引申对这一事例的思考,通过设问指向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此类试题材料背景一般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类是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呈现一定的解决措施,让学生通过措施来总结和思考措施。另一类材料只给出问题的提出背景,让学生通过知识综合、发散思维,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一审、二看、三链接”。“一审”就是审设问,通過设问把握措施实施的主体,通过设问弄清问题指向与知识点。“二看”就是看材料,看材料的主旨含义,看材料中的具体措施,抽取关键词。“三链接”就是链接设问、材料,排除多余的知识点,整合问题答案。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策略,在面对问题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巧妙地与材料结合,思考分析,轻松应答。
  三、梳理知识框架,胸有成竹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提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变化角度和视角来分析解答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使其在大脑中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框架的清晰和完整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聚合知识,在应用时做到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例如,当谈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学生的大脑中就应该浮现出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个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理清两对关系就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资源配置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这四大措施。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学生会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探究和分析,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全面、深化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进行知识链接,开阔视野
  知识链接也就是进行知识拓展。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拓展,把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拓宽,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会使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分析,提高学习能力。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积累知识,以便在应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总之,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探究,从知识上和方法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复习收到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一、背景  1 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质疑,深入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2 基础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目标必须与具体课程相互对应,这样才更具实效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培养学生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经济生活的21世纪,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企业要使其生产经营系统有效运作,必须进行环境会计工作.环境成本管理是环境会计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有关环境成本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知识。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呢?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1.运用地图,说出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在教学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从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运用地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地理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读图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的好习惯  从学生开始学习地理这门课程开始,就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期刊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是设计高质量的高中历史复习教学课程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将学案作为历史复习教学的主要载体,借助导学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挖掘学生在历史复习课中的合作性、探究性以及自主性。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或指导功能,为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以及提升高中生历史知识综合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 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应用的设计理念  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
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坚硬的地壳之所以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或发生断裂形成裂谷,就是因为板块在不断运动。  一、板块的背离运动  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  1.地壳没有完全断裂,裂缝没有穿透岩石圈。  这种情况就会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如下图所示:  如果裂缝处被海水淹没,就会形成海洋,如下图所示:  2.地壳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20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
通过最近几年在工业锅炉外部检验和能效检测中发现的安全与节能问题,根据《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有针对性、实用性提出了锅炉日常运行管理中安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