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制造业“上云”和“不上云”的差别有多大?
江苏泰隆减速机公司(下文简称泰隆)就是一个例证。泰隆是减速机行业龙头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拥有大型数控磨齿机、数控镗铣床、蜗杆磨床、加工中心等生產设备,其中高精尖设备占比达到66%。但设备不能互联互通、综合效率不高、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3年前,泰隆与徐工信息合作,使用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系列服务之后,机床维修成本每年节省300万元,设备利用率提高3.6%,生产订单的计划达成率提升8.3%,一次成品率上升2.1%。仅以BW(BL)1815型号减速机的产品为例,年产24000台,实施后每年减少700万元的质量损失。
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像泰隆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而言,“上云”之路不仅能帮助它们解决固有的行业痛点,还能提质增效,收获更大的发展空间。所谓企业“上云”,指的是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等云服务,建设一个数据模式库,将企业的人事、销售、生产等各个方面链接起来,提高效益。就制造业而言,企业“上云”之后,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维护等多个环节会发生颠覆性改变,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化、智能化、精细化和外部连接的顺畅化、精准化、简易化。
“上云”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企业增效降本,对中小企业而言,这尤为重要。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云服务”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云”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共识。从口罩、耳温枪,到汽车、无人机,“云端制造”的场景处处可见。它是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
目前来看,大型企业因综合实力强,“上云”比例最高,中小企业增长速度更快。在云平台类型选择方面,与大型企业的私有云占比最高不同,中小企业更侧重使用公有云平台。业内专家分析,企业“上云”的进程通常包含三个阶段:互联网化系统“上云”、信息系统“上云”和核心系统“上云”。眼下80%的企业还处于互联网化系统“上云”阶段。未来随着企业需求增长,将会促进云服务市场繁荣。
数据显示,我国云服务市场总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预测为1300亿元,实际达到1334亿元,增速为38.61%。2020年、2022年预计分别达到1737亿元和2903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元。公有云市场迎来突进式增长,规模将超越私有云,2022年预计为1731亿元。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上云”需求将催生出云服务新蓝海。
在推动企业“上云”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已行动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曾经印发过《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企业上云提出了意见指导。自2017年起,我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鼓励企业“上云”的有关政策。从不久前苏州召开的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传出消息,江苏省正加快打造平台体系,建设省工业互联网平台66个,接入设备1000余万台,“上云”平台企业已达28.5万家。江苏省积极培育应用模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重点产业链正以数字化转型需求为方向,形成并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在传统制造业“上云”迎来蝶变的过程中,从底层到顶层链路上的任何节点都有突破的机会。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是其增强数字化发展内生动力的大好时期。
江苏泰隆减速机公司(下文简称泰隆)就是一个例证。泰隆是减速机行业龙头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拥有大型数控磨齿机、数控镗铣床、蜗杆磨床、加工中心等生產设备,其中高精尖设备占比达到66%。但设备不能互联互通、综合效率不高、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3年前,泰隆与徐工信息合作,使用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系列服务之后,机床维修成本每年节省300万元,设备利用率提高3.6%,生产订单的计划达成率提升8.3%,一次成品率上升2.1%。仅以BW(BL)1815型号减速机的产品为例,年产24000台,实施后每年减少700万元的质量损失。
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像泰隆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而言,“上云”之路不仅能帮助它们解决固有的行业痛点,还能提质增效,收获更大的发展空间。所谓企业“上云”,指的是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程序等云服务,建设一个数据模式库,将企业的人事、销售、生产等各个方面链接起来,提高效益。就制造业而言,企业“上云”之后,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维护等多个环节会发生颠覆性改变,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化、智能化、精细化和外部连接的顺畅化、精准化、简易化。
“上云”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企业增效降本,对中小企业而言,这尤为重要。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云服务”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云”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共识。从口罩、耳温枪,到汽车、无人机,“云端制造”的场景处处可见。它是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并进一步向流通、消费等领域拓展的产物。
目前来看,大型企业因综合实力强,“上云”比例最高,中小企业增长速度更快。在云平台类型选择方面,与大型企业的私有云占比最高不同,中小企业更侧重使用公有云平台。业内专家分析,企业“上云”的进程通常包含三个阶段:互联网化系统“上云”、信息系统“上云”和核心系统“上云”。眼下80%的企业还处于互联网化系统“上云”阶段。未来随着企业需求增长,将会促进云服务市场繁荣。
数据显示,我国云服务市场总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预测为1300亿元,实际达到1334亿元,增速为38.61%。2020年、2022年预计分别达到1737亿元和2903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元。公有云市场迎来突进式增长,规模将超越私有云,2022年预计为1731亿元。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上云”需求将催生出云服务新蓝海。
在推动企业“上云”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已行动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曾经印发过《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企业上云提出了意见指导。自2017年起,我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出台鼓励企业“上云”的有关政策。从不久前苏州召开的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传出消息,江苏省正加快打造平台体系,建设省工业互联网平台66个,接入设备1000余万台,“上云”平台企业已达28.5万家。江苏省积极培育应用模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重点产业链正以数字化转型需求为方向,形成并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在传统制造业“上云”迎来蝶变的过程中,从底层到顶层链路上的任何节点都有突破的机会。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是其增强数字化发展内生动力的大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