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系统性整体护理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脆性增加,运动系统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退化和损害,容易导致跌倒摔伤致股骨颈骨折,目前我国对股骨颈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活动功能好的一项技术[1]。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再加上老年人体质差、基础疾病多,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肺功能差等,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风险,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我科针对老年病人做术前、术中、术后系统性整体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6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92例 ,年龄68~88岁,平均75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8例,糖尿病34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积极控制原发病: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及过敏史、药物史,避免术中发生意外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拟定计划进行系统的治疗及护理, 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方可进行手术。如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糖尿病者血糖维持在5.6 mmol/L均可耐受手术[2]。
2.1.2 维持有效牵引:术前进行皮肤牵引3~5 d,以松解髋关节,利于手术操作。牵引时要注意,牵引绳与股骨纵轴方向一致,翻身及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牵引方向,床尾抬高30 cm,随时观察牵引情况;同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活动情况。
2.1.3 训练指导:①呼吸训练:深呼吸每日2次,每次20~30 次,以增加肺活量,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②体位训练:向健侧翻身时,双膝部垫一个软枕 ,防止髋关节内收而引起脱位。
2.1.4 心理护理: 与年轻患者不同中,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期待、敏感猜疑、悲观绝望、自卑孤独、幼稚心理。我们对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首先要耐心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利用亲情使患者明白身边还有很多亲人在关心自己,同时明白现代医学先进,高龄患者接受手术已很常见,早日康复对自己及子女都有好处。沟通时注意患者的表情变化,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促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提,配合治疗。
2.1.5 术前准备:术前1天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常规器材,包括普通手术器械,普通骨科手术器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配套器械、电动骨锯、电动骨钻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器械护士要熟悉专用成套器械的使用方法,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6 术前访视:术前1天下午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患者病历及各项检查结果。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经历、文化程度的不同,进行术前宣传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并耐心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的例子,让患者掌握相应信息,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2.2 术中护理
要检查骨突处的皮肤情况,因为多为卧床患者,如有红肿给予相应的处理,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整洁、干燥,以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吸氧,床头备吸引器。保持静脉通畅,在健侧上肢选择充盈明显的血管穿刺,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注意调节滴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留置针尽量选择18~20号,配以1~2个三通管,利于术中给药。协助麻醉师摆好麻醉的穿刺体位,动作尽量轻柔,减小患者骨折处的移动,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体位对于老年人体位的舒适至关重要,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是侧卧位,容易引起压疮,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腋下、两腿之间放置体位垫,体位垫要松软、大小适中,两手分别放置于拖手架上,胸前给予一个高度适宜的软枕,避免特殊体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骨突处给予安普贴薄膜贴用,以防压疮的发生。使用高频电切的患者负极析要放在肌肉丰富及干燥处,手术完成后检查该处的皮肤情况。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血垫等,保持手术间安静整洁,监督参观人员、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避免增加感染的机会。术中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留意术中出血的情况,手术进程,以调节输液速度,注意不能过快、过多地输液,以免引起患者肺水肿。特别是放置骨水泥时,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骨水泥毒素对身体的不良反应,评估出血量,遵医嘱决定是否输血。预防术中污染,严格遵守及监督术中无菌操作,以防术中污染而造成术后的感染。与洗手护士在缝切口前、手术完毕时认真清点器械、纱 布、缝针,并做好记录,并把植入物合格证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背后一起放入病历,护送患者时一起带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2.3 术后护理
2.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术后睡气垫床,按腰加硬麻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平卧 6小时并低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生 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2.3.2 切口及引流护理:术后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无渗血,有渗血时及时更换,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交叉感染 。切口处引流管保持通畅,并保持负压状态 ,准确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颜色应从暗红变淡红,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鲜红液体,则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2.3.3 体位护理:患肢用薄枕垫高,并保持外展3O度中立位,每2小时给予足跟、膝部、小腿按摩1次,每次10-20分钟。在放置便盆时应保护患侧的髋关节。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告知医生处理。
2.3.4 疼痛护理: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处理不当,可影响患者休息,诱发基础疾患如心脑血管病情加重,影响肢体的功能康复效果。主管护士应了解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3],重视疼痛护理。正确干预非常重要,除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外,应多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及自我应对方法。轻度疼痛以口服非甾体镇痛药为主,严重疼痛以肌肉注射。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避免陷入术后疼痛不敢活动肢体一关节僵硬一活动时疼痛加剧的恶性循环。 2.3.5 并发症的观察:肺栓塞是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密切观察患者 是否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颈胸部皮肤和粘膜瘀斑及出血,水肿等情况。预防压 疮、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术后放宽止痛药的指征 ,疼痛可引起病人精神张,并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危险 。我们术后应用止痛泵2d左右,使病人无痛性康复,效果良好 。术后间断性吸氧可改善心脑血氧供应,此外鼓励病人尽早坐起,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叩背,练习深呼吸,有效咳痰、指导病人早进食高营养、富维生素易消化食品。以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发生。
2.3.6 功能锻炼:术后治疗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期的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及避免并存病加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功能锻炼,必须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 性,功能锻炼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循序渐进。对病人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顾虑,使 病人能够克服困难,主动进行锻炼。术后当日穿丁子鞋 ,10-12小时即可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术后第二天指导陪护患者做向心性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 身,臀部抬离床而,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 。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o~20o,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术后第2周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o~60o或 <30o,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 刷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一 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拆线后可坐起,在床上练习关节活动,待病人适应直立姿势后可扶拐下地行走,注意保护,防止跌倒、摔伤。
3 出院指导
当病情允许,可以出院时,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出院后治疗及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7周~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练习。每日10~15次, 每次1-2min,直至术肢能单腿站立。术后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单拐4周。嘱患者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 90 o。术后 3个月以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但外出或长距离行走时除外,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 嘱患者做到“三不”(不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明确复诊治疗计划,并指导病人服用出院带药,调整饮食。通过对病人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健康生活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具有生理性退化性变化,故对手术的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均低于其他人,所以手术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使老年患者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
4 讨论
髋部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常常因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死亡[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可早期下地活动、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目前认为,此手术对高龄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4,5]。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6]。与以往旧的护理模式不同,整体护理是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患者的问题为目的的新型工作模式。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追求高的生活质量,这需要医生能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也要求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组通过对17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到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关节活动好,下床早的优点。我们对这类患者医疗过程采用系统整体护理,全程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把患者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护理较以往细化,制定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术前做好原发病的控制、有效的牵引、正确的训练指导、耐心的心理护理、细致的术前准备、充分有效的术前访视。使患者由被动地配合手术治疗变成主动、愉快地配合手术治疗,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及麻醉后反应,注意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输血速度不能过多过快,以防引起肺水肿,患者返回病房时动作要轻柔,专人托住患脚,避免拖拉动作,以防人工关节脱位,手术肢体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切口引流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功能锻炼。通过系统的整体护理,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杜克.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9.
[2] 莫庆梅,陈桂花.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文选,2003,22(5):761-762
[3] 汤敏生,何建新,张诚,等.经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2例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2(7):183-184
[4] 王福权,张华俦.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81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4):205.
[5] 刘中坡,聂志红,霍霁,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9,2(22);241-242.
[6]吴月凤,张玲,杨兴辰,等.整体护理的系统框架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75-176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脆性增加,运动系统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退化和损害,容易导致跌倒摔伤致股骨颈骨折,目前我国对股骨颈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活动功能好的一项技术[1]。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再加上老年人体质差、基础疾病多,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肺功能差等,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风险,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我科针对老年病人做术前、术中、术后系统性整体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6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92例 ,年龄68~88岁,平均75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8例,糖尿病34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积极控制原发病: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及过敏史、药物史,避免术中发生意外及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拟定计划进行系统的治疗及护理, 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方可进行手术。如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糖尿病者血糖维持在5.6 mmol/L均可耐受手术[2]。
2.1.2 维持有效牵引:术前进行皮肤牵引3~5 d,以松解髋关节,利于手术操作。牵引时要注意,牵引绳与股骨纵轴方向一致,翻身及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牵引方向,床尾抬高30 cm,随时观察牵引情况;同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患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活动情况。
2.1.3 训练指导:①呼吸训练:深呼吸每日2次,每次20~30 次,以增加肺活量,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②体位训练:向健侧翻身时,双膝部垫一个软枕 ,防止髋关节内收而引起脱位。
2.1.4 心理护理: 与年轻患者不同中,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期待、敏感猜疑、悲观绝望、自卑孤独、幼稚心理。我们对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首先要耐心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利用亲情使患者明白身边还有很多亲人在关心自己,同时明白现代医学先进,高龄患者接受手术已很常见,早日康复对自己及子女都有好处。沟通时注意患者的表情变化,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促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提,配合治疗。
2.1.5 术前准备:术前1天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常规器材,包括普通手术器械,普通骨科手术器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配套器械、电动骨锯、电动骨钻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器械护士要熟悉专用成套器械的使用方法,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6 术前访视:术前1天下午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患者病历及各项检查结果。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经历、文化程度的不同,进行术前宣传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并耐心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的例子,让患者掌握相应信息,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2.2 术中护理
要检查骨突处的皮肤情况,因为多为卧床患者,如有红肿给予相应的处理,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整洁、干燥,以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吸氧,床头备吸引器。保持静脉通畅,在健侧上肢选择充盈明显的血管穿刺,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注意调节滴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留置针尽量选择18~20号,配以1~2个三通管,利于术中给药。协助麻醉师摆好麻醉的穿刺体位,动作尽量轻柔,减小患者骨折处的移动,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体位对于老年人体位的舒适至关重要,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是侧卧位,容易引起压疮,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腋下、两腿之间放置体位垫,体位垫要松软、大小适中,两手分别放置于拖手架上,胸前给予一个高度适宜的软枕,避免特殊体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骨突处给予安普贴薄膜贴用,以防压疮的发生。使用高频电切的患者负极析要放在肌肉丰富及干燥处,手术完成后检查该处的皮肤情况。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血垫等,保持手术间安静整洁,监督参观人员、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避免增加感染的机会。术中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留意术中出血的情况,手术进程,以调节输液速度,注意不能过快、过多地输液,以免引起患者肺水肿。特别是放置骨水泥时,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骨水泥毒素对身体的不良反应,评估出血量,遵医嘱决定是否输血。预防术中污染,严格遵守及监督术中无菌操作,以防术中污染而造成术后的感染。与洗手护士在缝切口前、手术完毕时认真清点器械、纱 布、缝针,并做好记录,并把植入物合格证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背后一起放入病历,护送患者时一起带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2.3 术后护理
2.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术后睡气垫床,按腰加硬麻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平卧 6小时并低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生 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2.3.2 切口及引流护理:术后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无渗血,有渗血时及时更换,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交叉感染 。切口处引流管保持通畅,并保持负压状态 ,准确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颜色应从暗红变淡红,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鲜红液体,则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2.3.3 体位护理:患肢用薄枕垫高,并保持外展3O度中立位,每2小时给予足跟、膝部、小腿按摩1次,每次10-20分钟。在放置便盆时应保护患侧的髋关节。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告知医生处理。
2.3.4 疼痛护理: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处理不当,可影响患者休息,诱发基础疾患如心脑血管病情加重,影响肢体的功能康复效果。主管护士应了解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3],重视疼痛护理。正确干预非常重要,除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外,应多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及自我应对方法。轻度疼痛以口服非甾体镇痛药为主,严重疼痛以肌肉注射。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避免陷入术后疼痛不敢活动肢体一关节僵硬一活动时疼痛加剧的恶性循环。 2.3.5 并发症的观察:肺栓塞是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密切观察患者 是否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颈胸部皮肤和粘膜瘀斑及出血,水肿等情况。预防压 疮、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术后放宽止痛药的指征 ,疼痛可引起病人精神张,并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危险 。我们术后应用止痛泵2d左右,使病人无痛性康复,效果良好 。术后间断性吸氧可改善心脑血氧供应,此外鼓励病人尽早坐起,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叩背,练习深呼吸,有效咳痰、指导病人早进食高营养、富维生素易消化食品。以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发生。
2.3.6 功能锻炼:术后治疗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期的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及避免并存病加重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功能锻炼,必须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 性,功能锻炼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循序渐进。对病人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顾虑,使 病人能够克服困难,主动进行锻炼。术后当日穿丁子鞋 ,10-12小时即可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术后第二天指导陪护患者做向心性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天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 身,臀部抬离床而,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 。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o~20o,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术后第2周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o~60o或 <30o,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 刷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一 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拆线后可坐起,在床上练习关节活动,待病人适应直立姿势后可扶拐下地行走,注意保护,防止跌倒、摔伤。
3 出院指导
当病情允许,可以出院时,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出院后治疗及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7周~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练习。每日10~15次, 每次1-2min,直至术肢能单腿站立。术后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单拐4周。嘱患者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 90 o。术后 3个月以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但外出或长距离行走时除外,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 嘱患者做到“三不”(不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明确复诊治疗计划,并指导病人服用出院带药,调整饮食。通过对病人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健康生活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具有生理性退化性变化,故对手术的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能力均低于其他人,所以手术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使老年患者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
4 讨论
髋部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常常因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死亡[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可早期下地活动、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目前认为,此手术对高龄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4,5]。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6]。与以往旧的护理模式不同,整体护理是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患者的问题为目的的新型工作模式。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追求高的生活质量,这需要医生能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也要求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本组通过对17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到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关节活动好,下床早的优点。我们对这类患者医疗过程采用系统整体护理,全程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把患者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护理较以往细化,制定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术前做好原发病的控制、有效的牵引、正确的训练指导、耐心的心理护理、细致的术前准备、充分有效的术前访视。使患者由被动地配合手术治疗变成主动、愉快地配合手术治疗,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及麻醉后反应,注意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输血速度不能过多过快,以防引起肺水肿,患者返回病房时动作要轻柔,专人托住患脚,避免拖拉动作,以防人工关节脱位,手术肢体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切口引流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功能锻炼。通过系统的整体护理,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杜克.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9.
[2] 莫庆梅,陈桂花.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文选,2003,22(5):761-762
[3] 汤敏生,何建新,张诚,等.经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2例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2(7):183-184
[4] 王福权,张华俦.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81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4):205.
[5] 刘中坡,聂志红,霍霁,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9,2(22);241-242.
[6]吴月凤,张玲,杨兴辰,等.整体护理的系统框架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