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雾散终有时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为确保居家隔离的生活物资,我需要外出购物。于是穿上棉衣,戴上口罩,拿着一张小区下发的通行证,最后再查看一下手机微信里的余额——非常时期,最好不要用纸币,避免间接感染病毒。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才下楼,直奔小区大门。通过了小区保安的体温测量,我匆匆从江滨路往超市而去。
  在这春寒料峭的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下着绵绵细雨。我一路前行,不时听到手机信息提示铃声。我知道,那又是一个个关于疫情的消息。我在心里祈求,希望那些是治愈出院的好消息。我的心情阴郁,沉重的脚步移动在湿滑冰冷的雨路上。
  江滨路一边是商铺店面,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加强,店面门户紧闭,禁止营业。街道上,几乎无车辆与行人,与往日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有天壤之别,更别提“年味”和元宵节的节日氛围了。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人们听从政府要求,居家隔离,因此街上冷清是必然的。
  街道虽然寂寥但却异常整洁。我忧虑地前行,越想心越乱。祈愿咱们国家能尽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国人继续尽享国泰民安,事事顺意。
  “喂,大妹子,小心脚下!”一个沙哑的声音喊停了我前进的脚步。我回头一看,是一个陌生的环卫工人大姐在向我招呼。环卫服看上去很宽松,更显出她身材的瘦小。虽然戴着口罩,可那双有神而慈祥的眼睛却让人感到万分温暖。
  “大姐,咱们……认识吗?”我疑惑地问。“呵呵,算我认识你吧。我就是负责这一带街道的清洁工,之前碰到你带娃到江滨路玩沙子。只是我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所以你可能不记得我。”大姐微笑着走过来说道,那是曾经交谈过的和善之声。
  “哦,原来是您呀?”我赶紧挪开脚,以便让她能快速清扫面前那堆带有积水的垃圾。看着她这一身橙色的暖色调,我心里也跟着放暖了些。
  记得那次是傍晚时分,我跟孩子吃过晚饭,就带他到江滨路玩耍。偶然见到一堆园艺工人修补花带剩下的、干净的沙子,就兴致勃勃地堆起沙堡来。当这位大姐打扫到这边时,我估摸着该叫孩子起身,让她扫走沙子了。可当我俯身拉起玩兴正浓的孩子时,她却笑吟吟地看着孩子说:“玩吧,没事。”接着,她又挥动着手中那长杆扫把绕过了沙堆,一路向前扫去。从她那慈祥的表情、亲切的话语和她那如常的动作,我看到了她心底的一片阳光。
  在她回头用垃圾铲装垃圾时,我跟她闲聊了几句,得知她每天都要在这条街道上打扫几遍,尤其是后半夜的凌晨四点,也要准时起来打扫。我说:“您真是辛苦!”她反而笑了笑说:“习惯了。”从那以后,每到凌晨四点,听到那“沙沙沙”的扫地声,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她来。
  “大姐,现在疫情防控工作很要紧,大家都居家隔离,您怎么还出来打扫啊?您不怕病毒吗?”这个时候出来工作,我真替她捏把汗。“这就是我的工作呀。我们的工作安排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现在疫情越紧急,我们的清洁工作越不能疏忽。”大姐说得在理,我微笑着点头赞许:“您辛苦啦!”
  “没呢,跟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战士们相比,我们的工作不算什么的!”大姐把垃圾铲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后,擦了把汗,回头笑着继续对我说,“你瞧,钟南山院士今年都84岁了,还冲上武汉前线去给病人治病,研究对抗病毒方案。”
  “可惜我收入低,除了把大街打扫干净,就没啥可贡献的了。跟前线的英雄们没法比。他们可是拿命在为病人治病啊!”她动情地说着,继续向前扫去。
  “大姐,你的保洁工作也是在为人民、为国家办实事,也是大贡献呢!”我向着大姐的背影大声赞道。
  伴着江滨路那久违的阵阵花香,我才意识到,此时已是春花烂漫,我无心赏花,一路默然,继续向超市方向走去。
  “老同学,好久不见了,别来无恙哦!”迎面走来一位戴着口罩的高个子交警,正向我这边打招呼。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李宇,于是点头笑笑:“嗯嗯,你好,去哪儿这么早呢?老同学。”
  “我在县城路口值勤刚换班呢。”他略显疲惫地笑着说。
  “现在是非常时期,为了保护全县人民的安康,你们日夜执勤,真是辛苦了!”我觉得,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有了他们的守护,我们的生活才能如此安宁。
  “为人民服务,应该的。我们只是负责县道路口,比那些真正冲锋在前线‘战场’的医护人员和战士们,我们的工作真的不算什么。”
  “对了,小娟不也是护士吗?她现在情况怎么样?”李宇和小娟是夫妻,他俩都是我中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就成家了。
  “她也还在医院上着班呢。目前,咱们县还没有发现疫情,不过所有医务人员也都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了。”他话语坚定,表情庄严,“好了,先不说了,我得赶紧去超市买点汤圆,犒劳一下他们娘儿俩。我们一家子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可是上班时间基本错开了,感觉有十多天没得见面了!最近防疫工作紧,每天过得紧绷绷的,给自己来点儿甜味儿吧!”
  “好!為你们一家子点赞!咱们共同努力,争取‘抗疫’早日胜利!”我为他们心疼着,但听他说完,顿时也浑身来劲儿了。
  是的,病毒、隔离、治疗、死亡……这些字眼,使人们谈之色变,整个社会都为之颤抖。在病毒面前,人的生命是那么脆弱!然而,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我们的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义无反顾、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那一个个顽强坚守的身躯,让我们心安;那一份份温暖爱心,让我们感动;那一件件英雄事迹,让我们无比震撼!可以说,没有他们无私与忘我地付出,就没有我们这样的和谐与安宁。
  回想这么多天来,在疫情期间,我们国家能从容应对,运筹帷幄,从救治、隔离、防控、宣传到平稳物价,水电、燃气、网络正常供应,样样有条不紊。我们拥有如此治国有方的党和政府,何患“战疫”不成功?
  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更加温暖起来。当我点开手机屏,立即看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字眼,而《我爱你中国》的音乐旋律随即响起。顿时,我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陆婉珍,女,壮族,广西上思县人,防城港市作家协会会员。热衷于壮、汉双语文学创作。壮、汉文短篇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文岭》《边海文学》《防城港日报》《三月三》《广西民族报》等报刊。
其他文献
壮乡歌节又来临,又是一年好阳春;视频邀妹把歌对,又抓防疫抓春耕。  又抓防疫抓生产,三月歌节不一般;满园柑橘卖不去,妹想唱歌心又烦。  海面有风起波浪,领导心中有主张;防疫生产不松劲,你卖柑橘政府帮。  讲来心中就冒火,熟透果子往下落;疫情未过难销售,火烧猪肝心焦多。  春来百花朵朵开,惠民政策密密来;决胜脱贫攻坚战,网上销售上平台。  平台真是及时雨,复工复产调内需;干部帮买爱心果,解决滞销大问
期刊
摘 要:“芷江洽降”的说法是错误的,没有谁规定受降前必须先要洽降;芷江受降也不是南京受降的序幕,而是中国战区受降的重要一环;芷江受降更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战区战况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芷江受降纪念坊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物、重要文献、新闻报刊、影像档案等资料,充分证明芷江受降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关键词:受降;洽降;芷江;南京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
期刊
阳春三月百花开,往年处处搭歌台;今年三月不一样,取消歌圩在家待。  今天疫情来骚扰,歌节无法歌场飘;虽然防控做得好,也還未到乐逍遥。  现在卡点得解封,继续努力抗疫中;麻痹思想不能有,防控意识莫放松。  山上百花红又鲜,壮乡儿女喜连连;既然病毒来骚扰,网络对歌心也甜。  壮乡儿女志气高,网络歌圩歌如潮;你有情来我有意,网上对歌也逍遥。  打赢这场抗疫战,全国人民不一般;歌台不能广场摆,网上来赶三月
期刊
山中百鸟朝凤凰,海里鱼虾敬龙王;抗疫英雄钟院士,我用山歌来赞扬。  又敬业来又爱岗,南山是位好儿郎;爱为人民做奉献,好比蜜蜂爱酿糖。  以父為鉴心明亮,吃苦耐劳志如钢;接过父亲接力棒,高尚医德他弘扬。  “我不冲上谁冲上,共产党员岂怕难”;二〇〇三抗非典,南山披挂破难关。  南山院士吐真言,句句打动人心弦;为何品德正高尚,心底无私天地宽。  全国卫生最高奖,改革先锋颁奖章;五一奖章亮闪闪,勋章挂满
期刊
在田林县浪平镇岑王老山脚下,有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叫九凤,分为上寨、中寨、下寨。下寨的后龙山如猫打坐,所以下寨又叫陇猫。这个村寨的房屋原来都是三间两厦的大瓦房,青瓦屋顶,杉木壁头,有的始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近百来年过去了,还是那样的崭新亮眼。晨光中,暮霭下,放眼望去,远处与近处,处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青瓦房子,依偎在岑王老山脚下,掩映在绿树丛中。  正月,乍暖还寒。春,还在岑王老山山巅的枝
期刊
尽管在县城工作近三十年了,可我一直认为,黄金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家乡。在县城生活,总有一种客居的感觉,只有回到了黄金,内心才归于平静,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我这里说的黄金是地名,而不是那个贵金属黄金。黄金是个小镇,位于广西河池市罗城东部,有句话自古就流传:想吃饱饭,黄金龙岸。  黄金镇的黄金街,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我的情感点不断向她靠近,好比一棵高高的大树,秋风过后,树叶纷纷落在
期刊
“五子山在双强村,五峰天挺俨如五子列坐,昔日尝以五子讲经目之。中有岩极清静,清康熙间贡生石士瑜、士珍读书处,故后人并称其岩曰‘读书岩’。”  闲来翻阅民国二十四年版的《罗城县志》,不经意间读到了这一行文字。它淹没在不起眼的地方史志中,已有近百年,却因为一次随意的阅读跳入我的视野,拨动了我的心弦。这不长的一行没有句读的文字原本很不起眼,我的目光也只是这么轻轻一瞥,却被触动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
期刊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织上那壮山好风光/献给领袖毛主席/织上那壮家心里话/献给领袖毛主席哎……曾经,一首《壮锦献给毛主席》唱响大江南北,壮锦随着嘹亮的歌声传遍千家万户。  壮锦,是心灵手巧的壮族人民用心织造的艺术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緂,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纹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其中的“白緂”
期刊
“我是个农民,能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一荣誉,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2019年9月,来自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东屏村的仫佬族农民谢庆良在首都北京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这位66岁的山歌手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中总是激动不已,笑脸开出了一朵花。“小到家庭,大到整个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一直以来都是主旋律。我感激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对农民的关爱。”  谢庆良1953年8月出生于河池市宜州区(原
期刊
一百多年前,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王秀屯。白山王氏三十四世后人王有宗迁离白山司那马城头横杆村(今大化镇红电社区塘德屯),蹚过王秀河,在龙公岭下王秀河边一个平缓的土坡上创立村屯。始祖筚路蓝缕,百年之后,后裔过百,村寨齐整。如今的王秀:  秀水龙公护,枇杷柚子疏。  斜阳江面照,山侧见青庐。  王秀,皇秀  夕阳西下,绿树掩映中的王秀屯慵懒地躺在山的怀里,河风轻拂她的脸颊,空气里弥漫着椿树新叶的芳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