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万戈:我为家藏而活,家藏也成了我的人生

来源 :金点子生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4月11日,洛杉矶附近的亨廷顿图书馆推出“六代翰墨流传——翁氏珍藏书画精品展”,这是一组世界上最伟大的私人收藏之一。展品包括翁同及家人搜藏的41件中国书画精品。此次活动的主办人是亨廷顿图书馆留芳园的首位顾问——翁同玄孙、91岁的华裔收藏家翁万戈。
  
  翁氏家族收藏的故事
  
  这个艺术收藏的故事围绕一个中国家庭翁家展开,贯穿了中国150年间动荡的历史。这个家庭最著名的成员当属翁同和,他是清代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且两入军机,又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就像很多文官一样,翁同和酷爱艺术品,由他承接其父翁心存的收藏并逐步积聚而遂成大观。
  翁万戈是翁同和的第五代嫡孙,今年91岁,家住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他在郊区的住所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国艺术的爱好者前去参观。翁万戈现已退休,一直制作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教育的电影。他本人是一位收藏家、诗人、艺术家。他说他承袭了家庭的艺术爱好和历史意识。
  “如果没有历史意识,怎么会收藏这么多年呢,历史意识在六代人甚至历时更长的收藏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支柱。”
  据翁万戈介绍,由于翁同和没有子嗣,他的家藏均传给他哥哥翁同和爵过继给他的儿子翁曾翰。在之后的传承中,又有两人因没有子嗣,均从翁同和另一个哥哥翁同和书那一支的血脉里,过继给孩子来继承。
  翁万戈回忆说,1918年他出生于上海,在天津接受小学及初中启蒙教育。他刚被过继并接手这笔家藏时才两岁,什么都不懂,“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1938年,翁万戈先生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1940年获机电工程硕士学位。但他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随即入威思康辛大学美术系,改学油画。此后一直从事绘画、摄影及电影工作。
  1948年秋天,为避战火,翁万戈和他的家人把家传收藏打包,远渡重洋。先从天津运到上海,再从上海运到纽约,在1949年初到了美国。
  
  展品以明清文人书画为主
  
  此次展览上的41件展品都来自翁氏家族的收藏。以明清文人书画作品为主,包括沈周、文徵明、玩元汴、董其昌、项圣谟、陈洪绶、朱耷、清代“四王”、恽寿、华岩、金农等明清文人的书画,翁同和的墨宝、日记及少部分的文房四宝、玉印、古爵、如意等收藏品。其中年代比较久远的藏品是南宋宫廷画家梁楷以独特笔法和风格绘成的工笔画《道君像卷》。据翁万戈介绍,梁楷作品存世较少,目前台北故宫藏一件水墨画,北京故宫也藏有其作品,但梁楷的工笔白描真迹,目前仅这一件。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7世纪画家王荤的一件16米长的画轴,名为《万里长江》。画中富有想象力地描绘了中国这条著名大江从入海口至源头延数千公里的沿途景色,气象宏阔。翁万戈说,先祖翁同和年在居家附近文物市场寻获此卷,爱不释手,最后挪用原本存放购新宅的400两银行购得此画。展品中还有这个家族收藏者翁同和以及他的第5代嫡孙翁万戈的画作。其中很多展品将绘画和书法结合在一起,并附有题诗。亨廷顿图书馆的李馆长说,这是中国艺术的精华。“中国有高雅的瓷器,美艳的漆器,以及很多其他优美的艺术,但是这些艺术不是最高等的艺术形式,高等艺术实际上被誉为三大极品,也就是绘画、书法,以及诗词。”
  谈及此次展览,翁万戈认为,此展的三个层面包括展品的艺术之美,精品如何被收藏的历史故事,以及私人收藏者愿公开精品名画与众同乐的社会意义。
  
  翁万戈:收藏不跟钱发生关系
  
  985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翁氏藏书展览,许多孤本秘籍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令学界震惊。2000年,翁万戈将其家族收藏的80种,542册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书,通过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450万美元的价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去年12月,翁氏家庭6代家藏书画首度归国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
  翁万戈决心继续收藏这些珍贵的文物。他说,其中很多藏品都是无价之宝,但它们一个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不是金钱的价值可以衡量的。
  “我总是对人们说,别总问我这值多少钱。这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我有足够生活的钱,我不会考虑我的任何藏品跟钱发生任何关系。”
  
  美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翁万戈的儿子雨果是这批收藏品的第7代传人。他1952在纽约出生,好在莱坞做电影音响效果剪接。他说,他很惊讶地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东西开始感兴趣。
  “因为我小的时候,美国公众对这些东西不像现在这样感兴趣,我甚至认为在中国,当时由于政治形势的原因,这些传统艺术品并不受到重视。而目前一系列环境的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突出地位,发生变化的政治氛围,都共同产生了作用。因此最终,这些藏品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其他文献
4月6日上午,临海商城东面的月河路10号,朱伟周和谢庭喜开办的“集美广告”个体经营户挂牌营业了,这是两位年轻人的第一次创业,他们笑得很开心,一位今年28岁,另一位是25岁。  28岁的朱伟周2004年从台州学院毕业后,先后在电梯公司、电脑公司工作过,因为感觉没前途,之后投身于我市一家广告公司,一开始从设计入手。出于年轻人的激情和兴趣,他在工作上进步很快,屡屡在省、台州市、临海市的优秀广告作品大赛中
期刊
市场热销    布艺台灯走俏灯具行业  家居中,台灯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点缀家居最美丽的武器,一个好的台灯,能给家居带来意外惊喜。过去的台灯产品多是单纯的照明,只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如今,灯饰灯具产品在满足照明的同时,更要有驾驭装饰效果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  富有乡村气息的蕾丝台灯、时尚简约的蚕丝台灯等,采用节能灯和白炽灯作为光源,以贴心实用的细节化设计、丰富的色彩元素,与客制化的尺寸、
期刊
信不信由你:一个企业的名字往往会关联着这个企业命运的兴与衰!我不是宿命论者,但我相信大千世界的机缘之奥妙,有些现象至今无法解释。不是么?“黄河轮胎”,只要和“黄河”两字粘边,人们立马就会想到“祖国—母亲河”、“气势磅礴”“绵延万里”“神圣、伟大”这些词句。同时,也会想到历史上著名诗人的名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
期刊
近来,在一些城市出现一种新鲜玩意——“爱情证书”,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有的男子买来作为礼物送给对象,或是情侣两人共同拥有以作纪念。一些销售者说,“爱情证书”可以单本销售,也可一式两本成套销售,一个月能卖出几百本,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一天甚至能卖几百本。这种“爱情证书”的制作成本约3元钱,最普通款式的售价最低9.9元,高档的售价几十元,利润空间很大。这个项目操作十分简单。  
期刊
有些人最好一辈子都别去做生意,因为那会违反造物者的愿意。造物者给了你别的天分,你为什么还不知足,却要跌落商场的凡尘?  比如,你能想象京剧名伶梅兰芳,战场商场,变成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吗?或者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经营公司,过着锱铢必较的日子?又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像胡雪岩一样,呼风唤雨,跟钱打交道?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能想象上述的场景,甚至大多数人也都认为这不是一件对的事。因为造物主已经给他们指
期刊
要想走上创业的健康轨道,重庆市西南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邓茗主任认为,需要对资金筹措、项目选择、商业模式制定、创业者综合素质等这些元素进行配套组合:选择的项目首先要跟启动资金匹配,不匹配的话,用5000元做个大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依据资金、项目制定的经营思维、运作模式、经营方向和目标。  筹措起步资金十分关键  5000元的创业资金应尽量想办法自筹。因为人有一个心理障碍,如果你选择
期刊
金融危机肆虐,银行不愿借款,这使得原衣食无忧的富人也捉襟见时。但富人们自有高招。只需拥有一幅古典名画、一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等其他名作,他们依旧能通过艺术品贷款筹措资金。    取财自有道    美国纽约传统的典当行收取旧手表、电视机或珠宝首饰,随后支付给物主小额钱财。典当艺术品运作机制与传统典当并无二致,只是规模比过去的小买卖大得多。据艺术品典当机构“美术融资”网站介绍,客户典当一件艺术品后,就
期刊
叶琼在商海搏击了9年,现在她要让自己的生意上一个台阶。  她在湖北宣城中心区新开了一家店,采用自选开架式经营中高档服装。投入了租金、装修、进货等大额费用之后,她已经无力再投入了。但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还没做,那就是广告。冥思苦想之后,计上心来。  2007年叶琼的“××服饰城”即将开业的时候,她突然消失了。店里的生意都由助手打理。可不知为什么,助手把服装价格定得比其他店的同类产品高出将近一倍。区别
期刊
如今,各种招商广告多如牛毛,令投资者在寻找项目的时候眼花缭乱,无从辨别其优劣。不少项目一味地夸大其成功的一面,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风险。更有甚者,这个项目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只为“骗人”而存在。本刊综合多年采写、考察项目的经验,将这些骗人项目集中刊发,尽管经营这些项目的商家并非全部都是骗子,但这个项目的风险性较高,提醒读者在投资这些项目时候小心谨慎。    一、种植养殖类    案例:仙人掌种植诈骗
期刊
春节后,钱币市场连续多日“艳阳高照”,人民币、纪念币升值潜力自是不容小觑,而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的古钱币更是一路稳扎稳打,价格呈稳步攀升趋势。常州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张忠毅说,古币收藏在我们常州人气一直挺旺,最近甚至连许多30多岁的年轻人都加入这个行列,但想要在浩瀚如海的古币世界里搞出点名堂,也并非易事。    年代久的不一定就是“值钱货”,物以稀为贵才是硬道理  一些市民一直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