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打上小学我历史就不行,现在肯定还是学不好,您也别费劲了。”这种心理在偏科生中非常普遍,他们往往还没有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历史学习心理障碍。
一、历史学习心理障碍
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历史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二、历史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依赖心理。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在历史学习中,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①期望教师对历史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②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模仿、照搬。
2,急躁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容易导致解题出错。这种心理具体表现为:①未弄清题意,就急于作答。②没有准确链接所学知识,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⑧被设问蒙蔽,未采用辩证的、全面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仅看表面就作答。④答题后,忽视对历史问题进行整体回顾和反思。
3,定势心理。定势心理即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定势。一方面它有利于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历史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這种定势思维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学生偏重历史结论而忽视历史过程,衡量学习效果只重分数,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进行有创造性的讨论和研究。
此外,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克服心理障碍的钥匙——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1,平时养成四个习惯:预习——记笔记——思考——温习。
预习时要做到:扫除文字阅读障碍;在重难点、存在疑惑的地方作相应的标记,以便上课时“有的放矢”。上课时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画批,以便主次分明,系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记忆效率。“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时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
2,使用“七注意”学习法,学会读课本。
(D注意课前说明,明确学习目的。②注意课文目录,形成知识框架。⑧注意章节导言,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④注意正文,牢固把握基础知识。⑤注意注释、文献材料等,丰富历史知识。⑥注意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⑦注意书后大事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3,使用快速记忆七法,提高学习效率。
①口诀记忆法。如学习战国七雄相关知识时,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两句口诀,可轻松记住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及它们各自的方位。
②化简记忆法。可通过抓住关键词、关键点等,对繁琐知识进行抽象简化,以降低记忆难度。
③形象记忆和谐音记忆配合法。此法要求学生敢于联想、善于联系,使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生动的形象。
④特征记忆法。运用特征记忆法,要求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抓住历史知识的独特之处,善于观察、归纳、总结。
⑤中外联系记忆法。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将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联系起来,而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这样不仅方便记忆,还有助于形成大历史观。
⑥比较记忆法。如比较同属于资产阶级改革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1861年改革,进行记忆。
⑦图示记忆法。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可通过形象的图形表述出来,进行记忆。如记忆清朝疆域时,可以在图上勾画出来,并设计成“米”字形,从西面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记忆。
4,复习四步法。
①知识整合。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
②联系比较。以某知识点为主要出发点,联系比较,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③史论结合。进行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把基本的理论观点融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
④感受历史。通过系统复习,感受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得到启发。
历史复习这四步之间互相关联,知识整合是前提,是基础;联系比较、史论结合是核心,是关键;感受历史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认识并尽快克服历史学习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历史学习心理障碍
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历史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二、历史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依赖心理。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在历史学习中,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①期望教师对历史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②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模仿、照搬。
2,急躁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容易导致解题出错。这种心理具体表现为:①未弄清题意,就急于作答。②没有准确链接所学知识,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⑧被设问蒙蔽,未采用辩证的、全面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仅看表面就作答。④答题后,忽视对历史问题进行整体回顾和反思。
3,定势心理。定势心理即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定势。一方面它有利于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历史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這种定势思维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学生偏重历史结论而忽视历史过程,衡量学习效果只重分数,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进行有创造性的讨论和研究。
此外,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克服心理障碍的钥匙——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1,平时养成四个习惯:预习——记笔记——思考——温习。
预习时要做到:扫除文字阅读障碍;在重难点、存在疑惑的地方作相应的标记,以便上课时“有的放矢”。上课时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画批,以便主次分明,系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记忆效率。“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时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
2,使用“七注意”学习法,学会读课本。
(D注意课前说明,明确学习目的。②注意课文目录,形成知识框架。⑧注意章节导言,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④注意正文,牢固把握基础知识。⑤注意注释、文献材料等,丰富历史知识。⑥注意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⑦注意书后大事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3,使用快速记忆七法,提高学习效率。
①口诀记忆法。如学习战国七雄相关知识时,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两句口诀,可轻松记住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及它们各自的方位。
②化简记忆法。可通过抓住关键词、关键点等,对繁琐知识进行抽象简化,以降低记忆难度。
③形象记忆和谐音记忆配合法。此法要求学生敢于联想、善于联系,使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生动的形象。
④特征记忆法。运用特征记忆法,要求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抓住历史知识的独特之处,善于观察、归纳、总结。
⑤中外联系记忆法。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将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联系起来,而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这样不仅方便记忆,还有助于形成大历史观。
⑥比较记忆法。如比较同属于资产阶级改革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1861年改革,进行记忆。
⑦图示记忆法。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可通过形象的图形表述出来,进行记忆。如记忆清朝疆域时,可以在图上勾画出来,并设计成“米”字形,从西面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记忆。
4,复习四步法。
①知识整合。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
②联系比较。以某知识点为主要出发点,联系比较,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③史论结合。进行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把基本的理论观点融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
④感受历史。通过系统复习,感受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得到启发。
历史复习这四步之间互相关联,知识整合是前提,是基础;联系比较、史论结合是核心,是关键;感受历史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认识并尽快克服历史学习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