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瘴病与文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叶,面对国家落后挨打的残酷现实,很多人将希望寄托于舶来的西学,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责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护养国人数千年的中医也受到质疑,甚至被视为骗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医疗史的研究也成了少有人问津的冷门绝学。但中医历史悠久,中国古人在保健、养生、疗疾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却是无人可否认的事实。文学家则在各种文体中对此做了记录,这类作品不仅为医疗史保留了鲜活的典型案例,还在题材、自我身心体验、艺术表现等方面,为文学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具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本期的四篇文章,以中唐诗人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及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为个案,重点讨论他们追求健康的实践及对疾痛疫灾的文学记录。柳宗元以种植花木抗御瘴病,白居易重视起居饮食与斋戒坐禅。最奇的是刘禹锡,他对医学的精通,在文学家中实不多见。因此,在自我保健之外,还搜集验方以救人济世。三位诗人在世时,即并称“刘柳”“刘白”,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医疗书写相互启发,对当时及后世也有明显的影响。蒲松龄可算是他们的异代知音,不仅在诗文中记录了他自己和亲人的疫病体验,更在《聊斋志异》中,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疫疾,有独特的艺术表现。这些文章对推进文学史、医疗史及医疗文学史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对普及传统医学,提升生命质量,也不乏有益的启示。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怀荣
  杜甫《梦李白(其一)》说:“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不离西阁二首(其一)》又说:“地偏应有瘴,腊尽已含春。”根据学者徐时仪的解释,“‘瘴’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毒气。”而“‘瘴疠’一词又指人们初到南方湿热地区不服水土而感染的一种病,后又与人们的心理情绪产生关联, 成为一种文化地理上的感受和意象”。(徐时仪《说“瘴疠”》《江西中医药》2005年第2期)
  概而言之,瘴病是一种环境疾病,与地域、气候相关。唐代文人被贬江南、西南者为数不少。这些生于中原或关中地区的文人到达贬谪地后,多数不易适应。不仅内心受到打击,而且身体也受到损伤。他们所写的文字可谓“凄凄惨惨戚戚”,往往要经历一个身心上自我预防以及治疗的过程。
  中唐时期是士人贬谪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也是诗人关于瘴病书写的集中时期。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大诗人均在其中。韩愈、元稹、柳宗元等人均曾患上瘴病,地处偏远、难以直接获得药物,只能靠友朋寄药或者自家种植可入药的花木以治病。就种植花木以疗疾而言,柳宗元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柳宗元的人生是从唐都长安开始的,他从读书到入仕,算是踏上了人生的坦途。河东柳氏家族的荣耀激励着他,母亲的涵养和父亲的人格气节深深地影响着他,从一名小吏到“新进朝官”,柳宗元登上了政治场,为自己的激进付出了代价,也许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会就此在贬谪生涯中了此一生。柳宗元正在释放青年人的激情,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被一下子卷入漩涡,抛出了主流空间。“永贞革新”中“二王八司马”被贬,柳宗元先是贬为邵州刺史,已经行至江陵,再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度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涯。这期间患病之日居多,常常在书信中诉苦。
  如《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中说:
  哀荒穷毒,人理所极,
  亲故遗忘,况于他人。
  《上严东川寄剑门铭启》中说:
  然而窃以累受顾念,踊跃盛德,恐没身炎瘴,卒无以少报于阁下。
  《与萧翰林俛书》中说: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这里的“穷毒”“炎瘴”“炎毒”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梁朝顾野王所作《玉篇》中解释“瘴”:“疟疠也, 疫也。”据《圣济方》之《脚气门·江东岭南瘴毒脚气》:
  夫江东、岭南之地卑湿,?春夏之间气毒弥盛,又山水湿蒸,?致多瘴毒、风湿之气从地而起,易伤于人。所以此病多从下上,脚先屈弱,然后痺疼头痛,心烦痰滞吐逆,两胫微肿,小腹不仁,壮热憎寒,四肢缓弱,精神昏愦,大小便不通,毒气攻心,死不旋踵。此皆瘴毒、脚气之类也。
  这一解释比较具体,结合上述材料可知,柳宗元自长安入永州,后又自长安至柳州,因水土不服所患的是瘴病。
  瘴病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如肿瘤、浮肿、毒气、脱发、脚气等。治疗瘴病以预防为主。居于永州,柳宗元并没有官舍,先是住在龙兴寺,再迁至法华寺,后移居冉溪。患病的癥状在写给杨凭、许孟容的书信中有所描述。《与杨京兆凭书》中说:
  自遭责逐,继以大故,荒乱耗竭,又常积忧,恐神志少矣,所读书随又遗忘。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眊眊然骚扰内生,霾雾填拥惨沮,虽有意穷文章,而病夺其志矣。
  《寄许京兆孟容书》中进一步描述患病的状态:
  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非独瘴疠为也。
  他在《觉衰》诗中有“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之句,可知身体状况确实不佳。
  面对此种境况,柳宗元别无他法,只能利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加以预防。他主要通过以种植花木来预防。所种花木以药用为主,也可改善自然环境。柳诗有《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零陵”为永州治所,这是特意将桂树种在诗人居住的佛寺周边。桂树可温中散寒,暖胃止痛,亦是可药用的植物。又有《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读“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结合诗人对于木芙蓉生活境地的描写,不难感受到言外之意。花是孤独的,复受风霜的欺凌,言语之间显然有诗人的自况。根据医书的解释,木芙蓉的花或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痈疽肿毒。这样看来,移植木芙蓉不仅是洁身自好,还能疗疾治病。柳宗元还移植海石榴,《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云:几年封植爱芳丛,韶艳朱颜竟不同。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这首诗中感叹衰老,睹木思深,既有赏花之情趣,又隐含着以古木治衰翁所患疾病之意。柳宗元还有《新植海石榴》,海石榴树属中药,既可以消肿止腹泻,又能解毒杀菌,特意植海石榴树当也与药用有关。   对于种植花木以治病的举措,柳宗元在《种白蘘荷》诗中有明确的交待: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据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三:“葛洪方曰:‘人得蛊,欲知姓名者,取蘘荷叶,著病人卧席下,立呼蛊主名也。’”《本草纲目》也有记载:“蘘荷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白蘘荷入药则可祛痰止咳,解毒消肿,针对的正是柳宗元所患的痞疾。这首诗从身处瘴疠之地写起,“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写尽外来者饱受疾病摧残之苦,“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申诉贬谪之苦,纵有“嘉草”疗疾,又岂能做到“全余身”呢。
  元和四年(809),这是居于贬所的第四年,柳宗元已经饱受瘴病之苦。关于这一点,读《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便可体会,柳宗元在倾述“夙志随忧尽”的同时,亦道出瘴病缠身的苦楚。好在有挚友李建予以慰藉并寄来药饵,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云:
  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余甘,破决壅隔大过,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痹。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
  为防痞疾,柳宗元种有仙灵毗。《种仙灵毗》云:
  穷陋阙自养,疠气剧嚣烦。
  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风温。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
  门有野田吏,慰我飘零魂。及言有灵药,近在湘西原。
  服之不盈旬,蹩□皆腾鶱。笑忭前即吏,为我擢其根。
  蔚蔚遂充庭,英翘忽已繁。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
  灵和理内藏,攻疾贵自源。壅覆逃积雾,伸舒委馀暄。
  奇功苟可征,寧复资兰荪。我闻畸人术,一气中夜存。
  能令深深息,呼吸还归跟。疏放固难效,且以药饵论。
  痿者不忘起,穷者宁复言。神哉辅吾足,幸及儿女奔。
  这是柳宗元详细叙述得病治病过程的诗作,诗中先写自家所受瘴病的苦痛,再写“野田吏”为我推荐良药,又写服药的效果,最后叙述自家种植仙灵毗并“采曝”及捣药的过程。仙灵毗是治痞疾的良药,可强筋骨,祛风湿,正对柳宗元的症状。柳宗元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一文中拒绝方术,却在中药中寻找治愈瘴病的妙法。种朮亦是为了预防瘴病。《种朮》云:
  守闲事服饵,采朮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
  戒徒劚灵根,封植閟天和。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
  这首诗写柳宗元为获得药饵“采朮东山阿”。关于朮的药用,医书多有记载,其味苦,性温,能够应对脾虚腹胀,健脾益气,多用于因水土不服引发的食少腹胀、水肿、气虚等多种不良症状的治疗。
  种植花木既是为了治病,又能够美化环境。《茆檐下始载竹》曰:
  瘴茆葺为宇,溽暑恒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
  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
  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
  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夜窗遂不掩,羽扇宁复持。清泠集浓露,枕簟凄已知。
  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岂伊纷嚣间,重以心虑怡?
  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
  谅无凌寒色,岂与青山辞。
  这首诗作于元和三年,从“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来看,柳宗元已经患脚气病。于是,在东邻的指导下栽竹,栽竹自然可令曲径通幽,可在“纷嚣间”葆有“亭亭质”,柳宗元将自家之品格寓于竹丛之中。就药用而言,竹汁具有驱风解热、祛痰健胃、消毒镇痛、抑制肿痛等功效,对于治脚气病当有益。元和九年,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仍然叙述脚气对他的影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至于种植灵寿木,则是为了减轻脚气病带来的痛苦,倚杖行路。《植灵寿木》云: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从“野田吏”到“长老”,柳宗元为治疗瘴病广寻良方。灵寿木又名扶老杖、椐。亦可入药,其根皮味苦,性平,久服,令人有子。这一时期的柳宗元壮志难酬,壮年无子,而又身心俱损,期待早日迎来返回长安的机会。
  柳宗元提及的还有芍药、橘柚等,如《戏题阶前芍药》: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芍药既可观赏,又可入药,柳宗元种植芍药既要赏其“孤芳”,又极有可能因入药之用。芍药有镇痉、镇痛,具备养血柔肝,散郁祛瘀的功效。写法相同的还有《南中荣橘柚》,写“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呈现出“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的景象,于是柳宗元思及自身,“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乃是一气呵成。这首诗借写橘柚有所寓意,不过就药用而言,橘柚既能促进消化、润肺止咳,还可缓解腹部胀痛。柳宗元还有《芙蓉亭》《苦竹桥》等诗作,均写周边环境,可见用心之良苦。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仕宦生涯的困难期,就此陷入人生的险境。如何从险境中走出来并且摆脱身心的困苦成为一个难解的心结。柳宗元用书启倾述巨大的孤独感,将用世之志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既然无法到达仕宦之通途,不妨以纸上的著述取而代之。他的申辩很少得到呼应,许身为国的理想渐去渐远,于是力让心灵安顿下来,游于山水之间,将世态万象以寓言叙写,在病痛的煎熬中完成思想家和文学家形象的自我书写。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自永州召回长安,再出为柳州刺史。从永州到柳州,柳宗元的人生转了一个小圈儿,此后“前度柳郎”再也没能回到长安故地。他依然以书信表达理想,给朝廷上《平淮夷雅》,给裴度献《平淮夷雅》,给李愬献《平淮夷雅》,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执着的士人形象,只是这些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柳州成为柳宗元的人生归宿。元和十二年(817),柳宗元又患霍疾。《寄韦珩》:
  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顛毛。
  于是,种木槲花、甘树等等。柑树可调气、消肿,故而《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说:“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身在柳州自然期盼早日回京,可是希望依然渺茫。柳宗元还种木槲。木槲,中医可入药,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柳宗元《种木槲花》: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
  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
  既然返京无望,“散上峰头望故乡”之余,唯有种木槲花疗疾才能在柳州长守。
  不仅柳宗元,其弟柳宗直也患有瘴病。元和十年,柳宗元赶赴柳州,柳宗直随之而来,路上染疟疾,因瘴病离世。《志从父弟宗直殡》:“七月,南来从余。道加疟寒,数日良已。”《祭弟宗直文》:“炎荒万里,毒瘴充塞,汝已久病,来此伴吾。”在柳州,柳宗元继续种植花木,由此可见,尽管小心预防,由水土不服导致的瘴疠之疾并不是那么好对付,尽管有友朋赠药,自己亦种植花木以预防,柳宗元依然过早离世,与患有多种瘴病有着莫大的关系。
  柳宗元为预防瘴病,一面力求改变环境,种芍药、栽竹子是其一,四处闲游以发现风景愉悦内心是其二;一面广植花木,以之入药疗疾。因贬谪永州入瘴疠之地,恐疾病缠身使他被迫学医自疗。人到中年就告别了这个世界,柳宗元不知留下了多少遗憾,刚刚涌起的激情就此搁浅。
  文学文本既能够呈现一个时间段的心灵史,也能够展示属于自我的治疗史。柳宗元种植花木的诗作,虽然未有堪称文学经典者,却可以一览其身体疗愈的具体举措,也能够窥知其心灵疗愈的进程。一个疾病缠身的孤独者形象将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作者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朋友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之一,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最高峰。现存的唐诗中,有关朋友的作品很多,如张说“气将然诺重,心向友朋开”(《岳州宴别潭州王熊二首》其一),高适“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人日寄杜二拾遗》),王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甚至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些诗作大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
十几年来,京剧学研究成为中国戏曲研究的一个亮点,傅谨教授及其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代表性成果便是《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十五卷本,精心选择一百多部专书,大体按照时代先后的顺序加以编排。因为民国卷时间跨度虽然只有38年,但由于近代传媒发达等种种原因,京剧史料数量浩如烟海,清代卷所分的任何一类,对应到民国卷里都是洋洋大观,令人目不暇接。  依据所收各书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
《七至八世纪赴日唐人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研究赴日唐人的专著,作者先后在浙江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学习研究,是此专业领域学术水平较高的青年学者。  全书共36万字,分为绪论与正文三篇。在绪论中,作者指出以往的赴日唐人研究多偏重于赴日不归的唐人,且多围绕八世纪的鉴真、道璿等僧侣和九世纪的张友信等商人的个案考察,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匮乏,对于赴日唐人综合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作者尽全
编者按:  2005年7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时曾强调指出:要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应用效益作为衡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重要标准。转眼一年过去了,业内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关注丝毫没有降温,更令人欣慰的是,大家不再仅仅聚焦于建设初期大张旗鼓的建设投入和仓促上马的盲目攀比。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学校
Authorware以其强大的交互与导航功能深受广大课件制作者的喜爱,使用它提供的下拉菜单交互响应可以很方便地制作标准Windows风格的下拉菜单。但是,系统没有直接提供制作动态快捷菜单的交互类型,要想实现快捷菜单功能,需要使用Authorware变量、借助外部扩展函数或Windows注册控件。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上述快捷菜单的实现方法,并对各种方案的实现环境要求及运行安全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一
《小橘灯》全文不过一千五六百字,体量并不大,但是内涵很丰富,值得细细咂摸。该文写于1957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十九春节将届之时,是冰心应《中国少年报》之邀约而写作的,文章刊发在1月31日丁酉新年正月初一的《中国少年报》上,因而冰心这篇短文紧扣“春节”时令:文章开头提到“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亦即我们所说的大年三十;文章中间部分提到了年夜饭——当“我”询问小姑娘她的母亲是否吃过饭、冒着热气的砂锅
哥特弗里德·伯恩的诗歌《一个词语》中写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从密码中升起/熟悉的生命,突兀的意义。”借着恰当的词句,我们看到熟悉的生活,而(生命的)意义就在此突然呈现,仿佛一次豁然开显。有一天,我看到《罪与罚》的封面上,那个路灯下忧郁悲苦者的背影时,我可能正在期望自己熟悉的、残酷卑微的生活得到一种揭示。潜意识里,我需要一副魔镜,希望通过魔镜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形象,看到真实的生活对我意味着什么
曾被列入全球历史上最伟大的50个机器人中唯一供教学使用的RB5X已由英贸芙(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独家引进,并成功用于教学领域。  RB5X是一个专供教学使用的全智慧教学机器人,拥有完整的教案及教程,目前已被美国的中小学、初高中和大学普遍采用。学生可通过编程,控制RB5X说多国语言,让它行走、旋转、跳舞和捡拾物品。此外,RB5X具备各种感应器(如声纳、触觉感应等)。  15年来,RB5X已被全球教育界
一、信息反馈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控制论认为:“及时取得反馈信息是系统得以优化的重要条件。”反馈原是控制论中一个概念,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把信息输出去,又把这些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可以不断纠正偏向与失误,起到调整控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是知识信息在学习者头脑中内化和重组的行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像录音磁带那样简单地被原样复制,学习
教学内容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本课属于第五章Excel 2000中的一节基础课,其主要内容为运用Excel 2000建立一张工作表。重点是数据的输入、修改和保存,难点则是数据的修改及行高、列宽的设置。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Word,因此,对于Excel中数据的输入与保存等,他们接受起来应该没有难度。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协作的良好习惯以及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