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学吹笛

来源 :老人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我就被电影中悠扬的笛声所吸引,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学习。退休以后,我决定学吹笛。想来容易,真做起来困难重重。首先是手指僵硬笨拙,又无音乐基础,为了克服困难,首先要把目标定得合理,我不求达到音乐七级、八级,更不求成为笛子演奏家。只求每天学一点,每天有进步,每天有提高就行。这样一想,我就有信心。
  开始学习,我没有从漫长的基本功训练开始,而是一开始就以《扬鞭催马运粮忙》为目标,来练习指法、气息控制,还有一些技巧,如花舌、历音、颤音、双吐三吐等。这首曲子很有代表性,它几乎使用了笛子演奏中的全部技巧,学会了它,再吹其他的曲子就容易了。以此为具体目标,心里清楚劲朝什么方向使。
  接下来就是逐个攻破难点,先练颤音,尤其是无名指打“颤音”。因为手指粗笨、不灵活,颤音不快、不均匀。为了练习手指灵活,我在散步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手中拿一根棍子,用手指在上面快速地打点,练得手指又酸又疼。经过一段时间,手指终于灵活多了。
  还有一个难点是历音,在一拍中要吹出8个或者13个音符,还要每个音符都清楚,真非易事。我开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慢慢吹,然后逐渐加快速度,直到在一拍内完成为止,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基本过关。
  学会了这些技巧,并不等于歌曲就能吹好。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歌曲感情的理解,如何表达歌曲中蕴涵的感情色彩。经过几年的练习,我渐渐领悟出用控制气息,控制强弱缓急来“褂味”。
  持之以恒,技艺方能精益求精。许多吹笛子者,特别是像我这样半会不会、半懂不懂的业余爱好者,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持之以恒。有的人听到别人吹得那么好听,心里非常羡慕,也想把笛子吹好,但是一拿起笛子时,却懒得多吹,练了十分钟,口腔稍稍酸了一些就放下笛子休息,吸上一支烟,喝上几杯水,一耽搁就是一阵子。还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情绪来了练几天,练了几天又没有了劲头,因而吹了多年的笛子,功夫还是不过硬。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像个练的样子,拿起笛子至少两个小时不停顿地进行练习,不累不休息。而且还要在口腔最累最酸时,在难以坚持的情况下,尽量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因为这往往是最关健的一分钟,最能长功的一分钟。
  吹啊,吹啊,高兴的时候吹,烦闷的时候吹,把喜怒哀乐吹出来,吹去了寂寞,吹去了无聊,笛子改变了我的生活。月明风清的夜晚,几个笛友欢声笑语,悠扬的笛声和歌声一起响彻云霄,此乐何及?
其他文献
中秋佳节的前几天,老战友张文同志派司机送来两样东西。一样是精美的月饼,另一样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她的回忆录《我的红军之路》。  张文是我的老战友。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我和她同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派出的华中大队,大队长是张文的丈夫洪学智将军。当时,我们行军途经几个省,历时半年才抵达苏北的新四军军部,受到刘少奇、陈毅同志接见。那时张文同志在行军中带着年幼的儿子洪虎,一路上吃了不
期刊
本刊自今年1月份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集以来,读者反响强烈,投写大量来稿,回忆他们在抗战时期的难忘经历。因版面所限,许多来稿未能刊出。本期汇集部分来稿的精彩内容,作为抗战专集的结束。在此深深感谢广大来稿读者对本栏目的支持和响应。    火烧日寇机场  陈皓/口述 潘宗豪/整理    抗战时期,日军在山西省长治城北地区,设有一个临时机场,虽然只停有三架飞机,却气焰嚣张,对我根据地的军民威
期刊
也许是年纪大了又从事脑力工作的缘故,开始喜欢吃花生了。因此家里糖果盘里带壳的炒花生不断。常这么吃,觉得单调,就想到用花生米做菜来调调口味。  花生米是做凉菜佳品,这里不妨介绍几款,让大家做菜时有些借鉴。我最有创新的凉菜是花生米拌香菜,将花生米炸好后,用醋和少许生抽、糖再加上香菜泡了吃,做起来虽很方便,但是必须现做现吃,泡的时间长了,花生不脆影响口感。也有不受此影响的,比如,豆腐干拌花生,先将花生煮
期刊
每当匆匆赶路偶见路边叫卖的白发老人,或是坐着马扎闲聊的老头老太,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奶奶。如果奶奶现在还活着,我一定也让她像这些老人一样,晚年悠闲自得。可是我没有办到,奶奶去世后,这成为我一辈子的遗憾。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就留下了寒冬的深夜,摇曳的灯光映着奶奶瘦小佝偻的身影那一幕。  听父亲说,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带着父亲改嫁,之后又生了3个孩子。不久丈夫又去世了,奶奶一个人与5个小孩相依为
期刊
1926年4月的北京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段祺瑞下野,张作霖率奉军,吴佩孚率鲁军进入北京。当年驱逐逊帝溥仪出宫的冯玉祥的国民军因为与直奉联军作战失利,即将退出北京城,故宫的防务工作安排由执政府内务部卫队接替。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想进驻故宫。直奉联军更是步步紧逼,派兵包围了紫禁城,还派空军轰炸,并进入神武门伺机为非作歹。  4月4日,有飞机飞过紫禁城,在南三所投掷了一颗炸弹。当时史学家陈垣和几位同
期刊
我老伴董俊兰,今年69岁,大我一岁。今年是我们结婚五十周年,回首我们共同走过的这半个世纪,不胜感慨。  我们的婚姻是旧式的。老伴出生在山东省鄄城县南十五华里处的董庄,我出生的张庄在董庄西边,两个村庄相距不足二华里,我们两家祖辈都是好邻里,老人见面都是兄弟姐妹相称,关系密切。老伴家的一个远房亲戚 住在我们庄,经她说合,我们两家定下了“娃娃亲”。当时她才14岁,我13岁。  我的岳父旧时念过几年书,在
期刊
爱因斯坦之孙披露晚年祖父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现年75岁的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孙子,很受爷爷喜爱。过去,他从来没有向外界公开透露过关于爷爷的任何事情。   但作为少数与爱因斯坦“亲密接触”的人,伯恩哈德·凯撒很受关注。7年前,为了准备爱因斯坦的回忆录,比利时文献专家弗朗西丝·沃尔夫和他联系,请他公开一些爱因斯坦的生前轶事。   由于生病等多种原因,伯恩哈德·凯
期刊
在西方社会,一年中的几个重大传统节日,全都集中在年终岁尾的第四季度,如十月末的万圣节,十一月末的感恩节和十二月下旬的圣诞节等。我和老伴应儿子、儿媳邀请,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正赶上过这些原汁原味的节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中最“闹鬼”的夜晚——万圣节。  万圣节(俗称鬼节),每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夜,在英文中有个专有的词叫“Halloween”。传说在基督纪元以前的古西欧国家,德鲁伊特人认为在
期刊
深秋,北京渐渐融入金黄。良辰美景,我却另有所思,自自然然地挂念鼓楼前、藏于深巷的那个小院,那个几近荒芜、而又蕴藏着许多历史故事的小院,和小院的主人。  1981年秋天,经友人介绍,我专程去拜访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溥任先生。行前,友人一再叮嘱,溥老平素以金友之行名于世,他甘于淡泊,喜欢平静,极少谈及爱新觉罗及其家事,所以,见面要称金老师,免得访问受阻。  这是京城一处很古旧的普通住家。一抹斑驳矮墙,闪
期刊
到新西兰开作家会议,自然不能放过观赏毛利文化。太阳还未落山,我们就驱车去寻找毛利村了。  我第一次看见毛利人,是在大洋洲华文作家协会年会的开幕酒会上,一群穿着土著服饰的艺人载歌载舞,欢迎我们这些宾客。那些人肤色比澳洲土著人白多了,虽然身子略胖、五官略粗,长相却比澳洲土著人精致。若换上日常衣服,与非纯种的白人没多大区别。毛利人的歌很好听,旋律丰富,激情奔放。  我们来到维多摩,那里有个毛利人发现的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