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作文评语,添点“绿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ie87071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指导的一个步骤,作文评改的一个环节,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不容轻视的意义。而传统的作文评语以“中心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晰,过度是否自然,语句是否通顺,材料是否新颖”为评判的价值尺度,难免落入功利化、经验化、模式化的窠臼。这种空泛笼统、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忽视学生自我需要,缺少对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人文关怀,窒息了学生的灵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泯灭了学生的灵性,从而使得语文作文评语弥漫着“灰色”雾霾。
  如何使作文评语走出“灰色”的雾霾,由“灰”变“绿”,还学生一片清新明净的蓝天?那就需要语文教师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在作文批改时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融入人文关怀,带着尊重与赏识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作文的得失优劣。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人文素养。因此,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意义远远超出评语本身的意义。
  一、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绿”在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传统作文评语漠视学生的心理,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评价观,造成“人”与“文”分离的现象。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作文评价的角色,变冰冷的仲裁者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导者、启发者、鼓舞者。高中语文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用人性化的眼光去赏识学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写评语时,应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自我需要出发,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用洋溢着人文关怀、人性光芒的绿色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育、渲染、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绿”在赏识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被尊重与被赏识是一种幸福,而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能,学生更不例外。因为尊重和赏识使学生找到了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使学生保持着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评语不是玉中寻瑕而是沙里淘金,语文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以赏识为主。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与鼓励,学生在老师赏识的语气下、鼓励的言语中,思维空间更为广阔、个性特点得以张扬。当然,赏识与鼓励决不是盲目赞扬、一味吹捧,而是实事求是,恰到好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在作文评语中的赞美之辞,让作文评语变成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三、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绿”在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马克思哲学中也有“差异论”之说,也就是人的个性差异,人和人是不同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给学生写评语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熟悉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评价标准应高一点,多在发展等级方面下工夫,可从主题深刻、文化底蕴、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文采斐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表扬应注意分寸,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对于中等写作水平的学生,不能用空泛笼统的套话点评,不能挫伤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发光点,及时鼓励,激励他们写作的兴趣。并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商讨性的点评,让他们有信心通过努力提高作文水平。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抓亮点,找优点,多鼓励,从符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句通顺等基础等级方面提出要求,要求适当低一点,以鼓励为主。既发现闪光点点燃激情,又指出不足帮助改进。因此,作文评语要实事求是因人而评,使优生更优,使中等生和学困生树立信心,变后进为先进,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四、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绿”在情感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作文是学生抒写心灵、流露情感的芳草地,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显其中。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最要不得的是那种表面上平静似水,内里冷漠不堪的沉默。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评语只关注对作文本身进行评价,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语中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表扬,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躁、恐慌、厌倦、排斥等负面情感体验。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评语强化师生情感交流,通过评语,尽可能把赏识、尊重、理解、激励、关切之情化作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评语通常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师用情感和心血来写就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评语上倾注的情感和心血越多,它往往就越有光彩,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多。
  五、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绿”在生动性
  如果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文采斐然,语文教师的评语却干瘪无味、僵硬刻板,那是极不相称的。好的作文评语应该简短精悍,赏心悦目,催人向上。好的评语还应词语生动活泼,句式灵活多样,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意蕴且耐人寻味,能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品读回味。如果几行枯燥无味的红字,毫无新意,没有幽默风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地方。学生是不乐意看的,起不到导向作用。就如德国著名学者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为人所接受。”的确,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一条幽默有趣的评语不仅能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还能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还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当然,评语的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也要掌握分寸、把握尺度,否则,就有可能使学生认为老师在讽刺他,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那样就弄巧成拙了。
  给作文评语,添点“绿色”,以春风拂面温和之语来融化坚冰,以微茫的文字烛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之旅。请别吝啬你的“绿色”,播撒的是绿色,收获的将是蓬勃葱郁的花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主要是借离情别绪写江湖流落之感,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为结构美、语言美、绘画美三个方面。  一、结构美  结构是文学作品各
这一片山多好。这一片水多好  这一片方言,衣衫多好  这城市的后花园,在阳光里多好  鸟雀的翅羽柔软,嗓音明亮  狗的头颅温恬,尾巴亲切多好  来来往往的车辆,去去来来赶路的人  带动树叶的风声真好,给你一个服务区  给他一个瞭望的故乡真好,阿婆就是我的阿婆  大娘就是我的大娘,和着流水声  多好,这一片乡村,与我的乡村一样的形状  我多想抛弃车的马达声,从车上跳下  搂着你,你就是我的故乡,多好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诸多弊端,如诉讼迟延、法律职业工作者人数跟不上实践需要、诉讼费用高昂等,致使纠纷即使被诉至法院,也往往到不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