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企业经营朝着集团化、多元化、跨地域甚至跨国经营方向不断迈进,大企业集团已成为我国财政和税收收入的重要支柱,对于稳定财政、保障就业、服务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使税收管理服务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研究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降低大企业税收征纳风险,为大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税收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各级国税机关的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模式与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适应。一是大型企业集团跨地域经营、统一决策、集中核算与现行税收征管属地管理体制下的孤立、分散型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企业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投资、融资经营能力;一个大企业往往横跨若干行政区划,各个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辖;各税务机关根据本地税源情况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二是所属税务机关之间信息管理不对称,形成企业总部主管税务机关与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管得着的见不着,见得着的管不着”的现象。属地税务机关分别管理大企业的各个部门,其中有独立法人企业,也有各级分支机构,各类企业分别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税务机关内部对企业的管理情况沟通不够,对企业的综合信息了解不够,影响了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税收整体的把握和控管。三是税务机关内部层级管理体系与管理任务分配不配比,形成“倒金字塔”管理模式。上级税务机关将管理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到基层税务机关,基层管理疲于应付,致使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监管乏力甚至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二)纳税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手段尚不完善。大企业财务核算较为健全规范,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准也较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因此要求税务机关有着较为高超的管理艺术和服务水平。但是,目前税务机关的管理服务基本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上,缺少针对大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问题,虽然开通了“绿色通道”和“税收直通车”等服务项目,也仅仅限于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一般性项目,还没有开展比如税收风险防范机制、依法纳税筹划等深层次服务项目。
  (三)缺少一支适应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大型企业出于自身长远发展需要、集团内部的监督和制约等因素影响,对国税机关纳税服务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要求在人员配备上以业务骨干为主,工作方式上以团队管理为主,团队的知识结构上以懂经营、晓政策、通法律的复合型为主。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国税机关的纳税人是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日常管理以税务分局管理为主,税收管理员是主要的管理力量。而税务机关的业务精英往往集中在省、市等上级部门,与企业缺乏直接的联系;在县级机关各业务骨干也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管理着政策落实和上传下达工作,没有形成“骨干团队管理骨干企业”的局面。干部的知识结构以常规财税知识为主,知识更新较慢、专业深造机会较少。由此在业务创新、团队建设上难以形成骨干队伍,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对大企业的复杂涉税业务应对能力不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四)税收信息化管理与大企业经营方式不相匹配。随着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了全国性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但在相关软件中缺少对大企业基本信息、税收结构、经济税源变化等信息资源的全面掌握和有效反馈,对大企业的组织构架、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情况难以进行正确评价、预测、分析,不能有效开展税收分析、税源监控、专业化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大企业税收风险是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来源。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点多面广,经营分散,内部组织架构庞大,核算体系复杂,税收政策的执行也很难统一。虽然大企业的财务人员精通财会知识,依法纳税意识较强,但因为经营业务的多样性,致使对税收政策的把握难免不够全面、深入和及时,适用税法不准确、不及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统计: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各类政策性文件819个,平均每年发布各类政策性文件200多个。一般税务人员掌握起来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企业财会人员了。一旦掌握不全,理解有误,运用政策出现偏差,不仅对企业造成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对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带来严峻的考验。
  二、大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选择合适的大企业管理模式是有效开展大企业管理的关键。针对大企业的特点,应坚持以大企业的需求为主导,更新理念,健全机构,明晰岗责,打造队伍,形成与大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
  (一)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设置管理机构,组建与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层级相配套的管理服务体系。着力理解和了解纳税人的商务环境、商业行为、遵从特征,实施业务创新,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充分满足其个性化的纳税服务需求。及时解决企业诉求,重点解决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中的统一性问题。打破过去内部层级过多、职责不相称、难以量化考核的管理结构,按照有利于管理的系统性、执法的统一性、人才的集聚性、复杂问题处理的有效性设置管理机构,行政区划管理服从企业层级管理,日常税收征管事项属地管理不变,税款归属和入库级次不变,国地税分工不变,实行专业化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二)建立覆盖企业经营网络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从“二维平面式”到“三维立体式”信息管理平台的转变。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为辅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监控平台,形成科学严密、信息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体系。强化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针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多、跨区跨国经营、汇总纳税,极易造成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不了解税收申报征收情况、总部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又无法进行日常税收管理的现状,建立大企业的电子信息库,使每一级税务部门都能全面掌握企业集团纳税实体的综合信息,形成与企业运作同步的信息流监控。对于实行统一申报方式的企业集团,采集到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单位的申报数据和财务报表,并审核比对其逻辑关系,使各级税务部门都能根据所管辖企业的特点,分析其关键要素,确定管理重点。   (三)建立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岗责管理体系,实现由“地方武装”单打独斗到“海陆空多兵种”综合作战的转变。大企业税收工作由大企业管理部门归口统筹,同时要加强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管理层级之间、国地税之间和地区间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要厘清属地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日常税收基础管理与服务主要由基层管理分局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应对、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等复杂事项由大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实施,形成业务上相互渗透、工作上相互配合的新格局。二是要理顺大企业管理部门与同级税政、征管、服务、稽查等部门的关系,形成大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各自工作职责明确,操作过程规范的新局面。三是要划清总局、省、市三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重点,以各个管理层级的比较优势为切入点,科学合理配置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新体制。
  (四)更新纳税服务理念,建立一套完善的大企业服务制度体系,实现税务机关由“打击型”到“服务型”的转变。树立现代税收服务观,认真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对大企业服务的空间,确保企业合理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从注重事后严厉打击到事前预防、事中提醒和事后维权结合并重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一是税前提供宣传、咨询、辅导服务。发挥服务厅直接沟通的优势,提供“面对面”服务;落实大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召开座谈会进行“心贴心”交流;利用网站、“网上办税服务厅”提供“网接网”信息服务,提高企业办税能力。二是税中提供预警防范服务。充分利用税收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预警评估系统发布的分析指标、预警信息,采取书面建议、电子邮件、电话通知、短信告知等方式给纳税人予以提醒。推行纳税安全服务,为企业发放《纳税安全服务手册》,增强企业安全纳税意识;制作《涉税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告知书》,指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减少企业风险。三是税后提供维权服务。成立纳税人投诉举报中心,设置意见箱,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完善税收争议调解机制和税法援助体系,及时调解争议,为纳税人提供税法援助,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化解企业对税务管理的抵触情绪,做到最大限度地预防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以非对抗手段解决遵从问题。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队伍。配备财税、法律、贸易等多种高层次人才,形成分工合作、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工作团队。并针对每个大企业的特点开展特色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把握大企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政策执行、管理服务、改革创新、综合协调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上。成功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己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与企业这种“视觉转向”相似,我国的职业技术院校,由于越来越倾向于企业化的发展方向,也必然要像企业那样宣传和推广自己。这就需要技术学院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来达到提高自我形象的目的。本文通
期刊
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用人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不断面向社会招收了一大批大学生员工,大学生青年员工的涌入不断充实着农村信用社的升级和活力。至此,农村信用社面临一个新的课题:怎样能进一步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员工执行力,切实将其变成促进农村信用发展的有形、无形资源呢?  一、教育员工树立“从我做起”思想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与企业兴衰、员工荣辱密切相关,堪称“队伍之魂”
期刊
军队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根据国家、军队有关政策、法规,以货币形式用于军人住房消费的经济补偿。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军人住房保障社会化的必要手段,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军队住房资金存在的矛盾和面临的问题  自中央军委1999年颁布《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始,军队人员住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军队房改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但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和经济适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企业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并逐步形成新的建设管理体制。在新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成为摆在我们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住宅产业,在以货币形式分配以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工程质量。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以质量求效益,质量求生存,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发展
期刊
一、前言  探究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应从司法公信力的主体和对象,即社会公众和司法裁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  (一)法律信仰的缺乏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信仰一般是指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一种尊敬敬仰的态度,是对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信仰的姿态。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人污蔑而判死刑,为了维护城邦法律的尊严,他虽有机会出逃,却毅然地选择了死亡,他坚信法律必须
期刊
摘 要:在“后”学为旗帜的理论和思潮下,女权主义致力于质疑和抛弃过去主体霸道的思维模式,在主体间性的理论指引下走向了两性对话。致力于两性和谐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也被重新得以重视。  关键词:主体间性;双性同体;两性对话;女权主义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出现新的突破和高科技腾飞,以及消费文化兴起的20世纪最后20年间,世界经济的繁华伴随着危机和贫困的加剧,意识形态和文化
期刊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很常见的问题,但并不是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再依此从设法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外界条件对混凝土变形的约束、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裂能力等方面给出一些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砼裂缝原因;裂缝控制措施  在现阶段中国的房屋建筑结构中,砼结构形式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着砼结构使用率的提高,但实际施工中会时常出现裂缝超过标准,如何在施工中采取有
期刊
摘 要: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的法制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审判实践中,曾一度提出“调解为主”的口号,但由于片面追求调解率,甚至存在违背当事人意愿强迫调解、变相调解等做法,使调解制度受到质疑。实际上,面对诉讼案件日益增多而司法资源增长有限带来的压力,诉讼调解制度仍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与对抗性很强的庭审诉讼相比,其注重矛盾的修复与和睦关系的再造,在方式上也更为灵活,易于化解矛盾,缓解对立。因此,有必要通
期刊
摘 要:家,对于这个字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不仅仅是一幢房子,也是可以使我们漂泊的灵魂休憩的温暖港湾。离家、想家、回家,我们经常重复着这件事,但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枯燥。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匆匆赶路,此刻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家。闲暇时刻我们会精心布置它,让它使我们的家人感到更温暖。由于我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及不同的成长过程,所以对室内的颜色倾向也有着各自的偏爱,导致在室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军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在适应市场,加强管理,突出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比较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由于部分建设单位管理的“内功”不足,加之市场不够规范,导致一些单位的建设项目投资“无底洞”、发包“吃回扣”、建设“马拉松”、质量“豆腐渣”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对军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