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送绰号叫“喀扎”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沙雅县,如果你跟人打听一牧场的远教管理员艾买尔·阿不拉,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说不认识,但如果你提起他的绰号“艾买尔·喀扎”,就几乎是无人不知了。为啥他会有这么个绰号?那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远程教育卫星数字接收设备维修高手,而卫星锅的维吾尔语翻译过来就是“喀扎”,因此“艾买尔·喀扎”这个名字就慢慢叫开了。
  2009年,沙雅县全力建设第三批农村远程教育站点,“艾买尔·喀扎”也成了建设队伍中的一员,随着施工人员奔波在各乡镇和农牧场。由于部分村队地处偏远,建站时经常会遇到棘手的技术问题。只要是在卫星调试这块碰到难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艾买尔·喀扎”来看看。有一次,塔里木乡一个偏远的村委会在安装卫星接收装置的时候怎么也搜不到信号,施工人员调试了一天都没成功,就有人提议找“艾买尔·喀扎”来试试。第二天,“艾买尔·喀扎”兴冲冲地赶到这个村,又测试了一天,还是毫无进展。当天晚上,施工人员都坐车返回县里了,可“艾买尔·喀扎”却坚持留下来继续在村委会周围寻找合适的安装位置。凌晨四点多,值班的村干部起来上厕所,看到厕所边上有一束微弱的亮光,隐隐约约还站着一个人,以为是小偷,就抄起一块砖头扔了过去。砖头砸在“艾买尔·喀扎”的脚边,吓得他“哎呀”了一声。那村干部循声细看,原来是他,就上前问他咋还不睡。“艾买尔·喀扎”笑笑说:“信号调不出,我哪睡得着啊?别说,你这一砸还真砸出信号了,看来设备就得安在这儿。”
  对于工作,“艾买尔·喀扎”一直保持着十二分的敬业态度。2012年6月16日,沙雅县遭受了冰雹灾害,一牧场是重灾区,受灾棉田面积超过5200亩。当时,对如何展开救灾工作,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把绝收的面积全部犁掉,重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另一种就是果断自救,加强作物管理,可能会比翻种多减少一些损失。到底该如何抉择?为此,“艾买尔·喀扎”跑遍了场部所有的受灾棉田,收集第一手资料,并从远教平台上下载了很多抗雹救灾的技术资料,与当前的灾害情况仔细对比,小心求证。心里有了谱之后,他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提出了进行受灾棉花自救的意见,并详细陈述了依据和操作方法。最后,棉农们决定:不犁掉棉田,精心维护,等待棉苗重新发芽长叶。方向明确了,接下来为了提供关键的技术保证,“艾买尔·喀扎”又多方查找刺激棉苗发芽和促进枝条生长的技术,配合农业专家组织棉农施肥喷药。几天后,受灾的棉苗重新长出了嫩叶,棉农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艾买尔·喀扎”连续六年被评为县级优秀远程教育管理员。在他的心里,远程教育是值得守望耕耘的美丽事业,他要一直干下去。
  (作者系新疆沙雅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干部)
其他文献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会犹豫彷徨。”这是河北省唐山市优秀大学生村官高康的一句话。然而,人生的道路充满波折,难免有彷徨的时候,高康又岂能例外。而高康的优秀之处在于,彷徨中他能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方向。  关于价值的顿悟  怀着浪漫的幻想来到唐山市丰南区西崔坨村担任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的高康,在到岗几天后便进入了人生的“空窗期”。当时的西崔坨村贫困落后,环境脏乱差,使高康心目中关于农村的美好想象轰
期刊
●作品简介  《鄂尔多斯星空》是一部用电视纪实手法反映鄂尔多斯市党建及组织工作的电视片,从2012年5月开始创作到2013年7月完成,历时一年多时间。摄制组先后深入鄂尔多斯市260多处采访点实地拍摄300余组镜头,录制同期声、现场音50多个,累计拍摄高清视频素材37小时,整理出两万多字采访笔记,翻阅核对近5万字的文稿及200余张照片,经过后期包装制作,形成上下两集共50分钟的电视片。在2013年的
期刊
1. 真实。就是真实自然,有真情实感。如,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创作的《做一辈子志愿者》,反映志愿援助西藏医疗卫生事业31年的老党员叶如陵退休后长期志愿为孤寡、伤残老人上门看病的典型事迹。淡淡的几个字,以真挚的情感色彩,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真实是专题片的生命,拟定设计片名也不例外,那种假大空、小题大做,甚至装腔作势的片名会让观众嗤之以鼻。  2. 准确。就是紧扣内容,确切地表达中心思想,不跑题。如,山
期刊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如何做好新闻节目,如何创新新闻节目的报道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传统电视媒体区别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传统媒体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块重要阵地。  一、央视新闻节目创新之处  1. 用数据说话,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直观  以央视的各档新闻节目为例,“两会”期间除了《新闻联播》推出的《两会大数据》之外,午间的重点新闻节目《新闻30分》
期刊
笔者近日针对我市农时制订阶段播放计划,安排了一定比重的水稻种植技术课件。随后,笔者在一次下乡中,有老乡向我反映:“你们安排的那个课件太老套了,前年播的这个片,去年播的这个片,今年还播这个片,想让我们看多少遍啊?”笔者闻言,尴尬不已。不是笔者盲目应付,实在是适用课件太少,不知不觉就拿以往播过的老课件充了数。不得不说,我们的教学资源建设速度已经有落后于百姓学习需求的嫌疑。  在基层单位,教学资源建设有
期刊
早春二月,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满达乡大桦树林子村,这里的农民正热火朝天地为农机做保养检修。“现在我们不种地,有合作社帮着种。我们还能给合作社打工,一人赚两份钱,日子老滋润了。”一位村民兴奋地向记者说。近年来,孙吴县在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等领域注重运用远教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农业产业向集约化道路迈进,给孙吴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  孙吴县远程办立足长远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大背景下
期刊
歙墨的遗香散发出厚重的历史底蕴,徽商的风光打造出争先的人文精神。坐望黄山的安徽省歙县电教中心,积极开发建设远教平台,大力整合拓展远教资源,自2014年以来实施了“三三制”(三个平台、三支队伍、三项机制)工程,以现代化手段、集约化资源、统筹化实施为方针,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信息发布远教平台,让党的声音传遍了歙县两千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使基层党员群众通过远教平台持续接受正能量的洗礼。  统合平台拓
期刊
黑龙江省嘉荫县常胜乡临江村有个“能人”叫郎佰田,头脑灵活,踏实肯干,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说,还帮着村民卖大豆、养蜜蜂,带着大家一起致富。郎佰田为啥这么能耐?这还得从他当上村站点管理员说起。  2008年,临江村开通了远教站点,村党支部考虑郎佰田文化高、有热情,就让他担任了管理员。郎佰田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要求全村党员群众在远程教育学习上必须得跟上进度,决不能有人掉队
期刊
创意内容:河南省平顶山市电教中心在实践中发现,以往的工作方法存在着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说完就拉倒、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做完不总结、对问题的跟踪回访不到位等缺陷,使远教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缺乏连贯性和针对性。为此,电教中心创立了例会制度,每周一早上全员开会、轮流发言,发现问题后集思广益,形成解决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并在本次例会上对上一次例会部署的任务进行回顾总结。  例会例会,援例开会。听
期刊
生活在现代都市,楼宇林立的水泥堡垒常让人们慨叹“邻里关系不好处”,更有人形象地说“楼里门对门,从来不见人”。然而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风华社区,却是另一番景象,整个社区的男女老少处得好着呢,亲得就像一家人。这是咋回事?原来,是因为社区里有这么一群“好邻居”。  “好邻居”全名叫风华社区“好邻居”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就是社区的第一党支部书记刘全国。在他的带领下,“好邻居”真的就把全社区的居民都带成了好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