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期媒体的奥运报道看,各种媒体都在加大力度。以央视为代表的各电视台增加了奥运报道的时间和深度,搜狐、新浪等主要门户网站公布了自己的奥运报道计划,平面媒体更是不惜版面把专题做深做透,通讯社则凭借自己在采访和图片方面的优势抢占制高点。在竞争的同时,很多媒体还选择了合作,以聚合更大的能量来迎接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TOM网组建的“28+1奥运报道联盟”、搜狐网与35家地方平面媒体组成的搜狐奥运媒体联盟及由网易、新浪和腾讯三大门户网站发起的奥运报道联盟。
而作为目前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具市场化、专业化特色的综合性体育类报纸,《体坛周报》对于奥运报道自然也是非常重视,定期推出了北京奥运特刊,此特刊所占的版面是B1至B8版。特刊所占版面之多充分说明了《体坛周报》对北京奥运报道的重视程度。但是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媒体大战中取得一席之地,《体坛周报》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特色以及内容上的优势。本文试图分析《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前期报道上所具有的特色。此外,本文还将简单探讨《体坛周报》奥运报道凸显的议题。
报道总量
媒体对某个对象报道量的多少,体现了媒体对其的关注程度。
《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1天的3月26日推出了北京奥运特刊。之后基本上在每周三都会推出一期。《体坛周报》每期的版面共有32个版,其中北京奥运特刊有8个版面,占到全部版面的1/4,共有头版、纵横、要闻、专题、国际、名人堂等6个栏目。在本文所研究的时段内(2007年8月8日至2008年2月27日),除了2007年10月17日、2008年2月13日这两期外,其他的每个周三都有北京奥运特刊(注:2008年2月6日《体坛周报》未出版),共有27期、216个版面,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各类报道总数为748篇。以上的数据说明了有关北京奥运的报道受到该报的极大重视。
报道类别
《体坛周报》北京奥运特刊的报道涉及了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在参考了各大媒体奥运报道的分类方法后,笔者将其分为奥运会筹备情况、中国备战奥运情况、世界诸强动态、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类活动、外国媒体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回顾、北京体育场馆介绍、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及其他等9个主要报道类别。
从报道数量上看,中国备战奥运情况的报道数量最多,占到了报道总数的25.4%,其次是北京体育场馆介绍(15.5%),再次是世界诸强动态(14.8%)。
报道特色
从对报道类别的有所侧重以及对报道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体坛周报》的北京奥运报道具有以下特色:
报道视野广阔,奥运报道的内容具有广泛性。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回顾、北京体育场馆介绍、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等奥运背景报道,数量很多,三者相加共有256条之多,占到总报道量的34.2%。《体坛周报》并没有拘泥于对北京奥运会本身的报道,还在报道中增加了很多与奥运会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奥运会的了解程度,增加受众对北京奥运会的兴趣。例如,在奥运知识方面,推出了金牌夫妻、金牌兄弟和金牌家族等系列,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历届奥运会回顾方面,主要回顾了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回顾的内容包括奥运会主办方在开闭幕式的设计(《水火相容》、《火炬接力事故频发》)、场馆(《场馆禁行鸟粪成堆》、《垃圾场变身奥运村》)、安保工作(《奥林匹克公园的爆炸声》)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北京体育场馆介绍方面,涉及的奥运场馆包括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朝阳体育馆、东单体育中心、东长安街体育场等;在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方面,涉及的前奥运冠军包括林伟宁、杨凌、乐静宜、李娜、罗薇、陈艳青、熊倪、唐灵生等。
《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涵盖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方方面面,报道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向读者全方位地介绍了北京奥运会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体坛周报》充分发挥了平面媒体在深度报道上所具有的优势,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报道体裁和形式反映同一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着眼于深入解剖、深刻透视。比如,在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北京奥运特刊中,围绕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这个主题,《体坛周报》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地报道了各类与此主题有关的活动、各界人士的反应以及国外的知名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是主要的报道议题。根据统计,中国备战奥运情况和世界诸强动态这两个类别的报道数量分别为190条和111条,两者相加占到了总报道数的40.2%,可见《体坛周报》很重视对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报道和关于世界诸强相关动态的信息传播。对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的报道既包括对有关赛事的报道,也包括对有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备战情况的报道。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有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但是竞技体育毕竟还是要靠成绩说话的,镁光灯往往是为获胜者准备的,他们才是媒体和观众的宠儿,媒体不遗余力地报道有望得奖的运动员近况也是正常的。
报道基本上都是本报采写,很少采用其他媒体作为新闻来源。《体坛周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平面媒体,周发行量一直稳定在400万份以上。报社拥有长沙、北京和深圳3个编辑部,北京、上海2个记者站,拥有强势的全球体育内容资源,在2004年度中国最知名500品牌中,《体坛周报》是唯一人选的体育平面媒体。在国内,《体坛周报》可以说是权威性的体育媒体,本身也拥有丰富的体育内容资源,因此它的新闻报道基本上都是由本报采写,对于国外媒体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也只是少量地进行了引用,涉及的国外媒体包括法国的《队报》、德国的《踢球者》和《明镜周刊》、美国的《今日美国》、美联社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比如,2007年8月8日这一期的北京奥运特刊选取了德国著名的体育报纸《踢球者》对北京奥运会的两篇报道——《美妙的和谐》和《中国对禁药的决心》。
《体坛周报》奥运报道的议题分析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传媒通过对报道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决定新闻的优先度、表述方式等,形成媒介议题/议程,而媒介议题/议程会作用于受众对现实的认知。具体到《体坛周报》对奥运会前期报道来说,其议程形成的过程就是《体坛周报》的决策部门确定发表哪些主题的文章,如何使报道的标题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语言是否生动,还有文章的篇幅、版面该如何安排。
笔者发现,首先,《体坛周报》在篇幅和版面安排上就体现了对北京奥运报道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它所拥有的广大读者把北京奥运新闻列为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能会提高读者对北京奥运的关注度。
其次,在报道内容的选择或者说是报道的倾向性上,《体坛周报》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或者说主要报道的都是我国在筹备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反映存在问题的报道只占极少的部分(如《刘翔国旗事件:没事找事!》、《奥运达标赛放水有理?》、《让奥林匹克纯粹一点……》、《明年,让海宁放心深呼吸》、《别把奥运弄恶心了》、《中国游泳水平不高猫腻不少》等)。这种报道倾向和我国政府扩大北京奥运会影响、争取把北京奥运会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奥运会的政策是一致的。在这里,政府的意图变成了媒体的核心议题。而接下来媒体的核心议题就可能会转化成公众的核心议题。
最后,在标题的使用和语言的运用上,一些既能吸引读者眼球,语言又十分生动的标题在报道中被经常使用,如《北京盛邀世界》、《姚明刘翔斗嘴:我要点火!》等。好的标题会使读者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生动的语言会加深读者对所阅读的报道的印象。《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在对标题和语言的运用上无疑是做得比较好的。
结语
作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体育平面媒体,《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上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在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北京奥运会报道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体坛周报》无疑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体坛周报》通过推出北京奥运特刊,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媒体大战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保证了报纸的销量,这对于其他平面媒体进行北京奥运报道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同时,《体坛周报》的北京奥运报道凸显出一定的议题,是媒介议程设置的体现。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研究生)
编校:施 宇
而作为目前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具市场化、专业化特色的综合性体育类报纸,《体坛周报》对于奥运报道自然也是非常重视,定期推出了北京奥运特刊,此特刊所占的版面是B1至B8版。特刊所占版面之多充分说明了《体坛周报》对北京奥运报道的重视程度。但是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媒体大战中取得一席之地,《体坛周报》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特色以及内容上的优势。本文试图分析《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前期报道上所具有的特色。此外,本文还将简单探讨《体坛周报》奥运报道凸显的议题。
报道总量
媒体对某个对象报道量的多少,体现了媒体对其的关注程度。
《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1天的3月26日推出了北京奥运特刊。之后基本上在每周三都会推出一期。《体坛周报》每期的版面共有32个版,其中北京奥运特刊有8个版面,占到全部版面的1/4,共有头版、纵横、要闻、专题、国际、名人堂等6个栏目。在本文所研究的时段内(2007年8月8日至2008年2月27日),除了2007年10月17日、2008年2月13日这两期外,其他的每个周三都有北京奥运特刊(注:2008年2月6日《体坛周报》未出版),共有27期、216个版面,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各类报道总数为748篇。以上的数据说明了有关北京奥运的报道受到该报的极大重视。
报道类别
《体坛周报》北京奥运特刊的报道涉及了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在参考了各大媒体奥运报道的分类方法后,笔者将其分为奥运会筹备情况、中国备战奥运情况、世界诸强动态、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类活动、外国媒体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回顾、北京体育场馆介绍、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及其他等9个主要报道类别。
从报道数量上看,中国备战奥运情况的报道数量最多,占到了报道总数的25.4%,其次是北京体育场馆介绍(15.5%),再次是世界诸强动态(14.8%)。
报道特色
从对报道类别的有所侧重以及对报道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体坛周报》的北京奥运报道具有以下特色:
报道视野广阔,奥运报道的内容具有广泛性。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回顾、北京体育场馆介绍、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等奥运背景报道,数量很多,三者相加共有256条之多,占到总报道量的34.2%。《体坛周报》并没有拘泥于对北京奥运会本身的报道,还在报道中增加了很多与奥运会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增强受众对奥运会的了解程度,增加受众对北京奥运会的兴趣。例如,在奥运知识方面,推出了金牌夫妻、金牌兄弟和金牌家族等系列,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历届奥运会回顾方面,主要回顾了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回顾的内容包括奥运会主办方在开闭幕式的设计(《水火相容》、《火炬接力事故频发》)、场馆(《场馆禁行鸟粪成堆》、《垃圾场变身奥运村》)、安保工作(《奥林匹克公园的爆炸声》)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北京体育场馆介绍方面,涉及的奥运场馆包括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朝阳体育馆、东单体育中心、东长安街体育场等;在对前奥运冠军的专访方面,涉及的前奥运冠军包括林伟宁、杨凌、乐静宜、李娜、罗薇、陈艳青、熊倪、唐灵生等。
《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涵盖了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方方面面,报道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向读者全方位地介绍了北京奥运会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体坛周报》充分发挥了平面媒体在深度报道上所具有的优势,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报道体裁和形式反映同一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着眼于深入解剖、深刻透视。比如,在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北京奥运特刊中,围绕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这个主题,《体坛周报》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地报道了各类与此主题有关的活动、各界人士的反应以及国外的知名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是主要的报道议题。根据统计,中国备战奥运情况和世界诸强动态这两个类别的报道数量分别为190条和111条,两者相加占到了总报道数的40.2%,可见《体坛周报》很重视对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报道和关于世界诸强相关动态的信息传播。对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的报道既包括对有关赛事的报道,也包括对有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备战情况的报道。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有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但是竞技体育毕竟还是要靠成绩说话的,镁光灯往往是为获胜者准备的,他们才是媒体和观众的宠儿,媒体不遗余力地报道有望得奖的运动员近况也是正常的。
报道基本上都是本报采写,很少采用其他媒体作为新闻来源。《体坛周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平面媒体,周发行量一直稳定在400万份以上。报社拥有长沙、北京和深圳3个编辑部,北京、上海2个记者站,拥有强势的全球体育内容资源,在2004年度中国最知名500品牌中,《体坛周报》是唯一人选的体育平面媒体。在国内,《体坛周报》可以说是权威性的体育媒体,本身也拥有丰富的体育内容资源,因此它的新闻报道基本上都是由本报采写,对于国外媒体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也只是少量地进行了引用,涉及的国外媒体包括法国的《队报》、德国的《踢球者》和《明镜周刊》、美国的《今日美国》、美联社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比如,2007年8月8日这一期的北京奥运特刊选取了德国著名的体育报纸《踢球者》对北京奥运会的两篇报道——《美妙的和谐》和《中国对禁药的决心》。
《体坛周报》奥运报道的议题分析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传媒通过对报道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决定新闻的优先度、表述方式等,形成媒介议题/议程,而媒介议题/议程会作用于受众对现实的认知。具体到《体坛周报》对奥运会前期报道来说,其议程形成的过程就是《体坛周报》的决策部门确定发表哪些主题的文章,如何使报道的标题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语言是否生动,还有文章的篇幅、版面该如何安排。
笔者发现,首先,《体坛周报》在篇幅和版面安排上就体现了对北京奥运报道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它所拥有的广大读者把北京奥运新闻列为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能会提高读者对北京奥运的关注度。
其次,在报道内容的选择或者说是报道的倾向性上,《体坛周报》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或者说主要报道的都是我国在筹备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反映存在问题的报道只占极少的部分(如《刘翔国旗事件:没事找事!》、《奥运达标赛放水有理?》、《让奥林匹克纯粹一点……》、《明年,让海宁放心深呼吸》、《别把奥运弄恶心了》、《中国游泳水平不高猫腻不少》等)。这种报道倾向和我国政府扩大北京奥运会影响、争取把北京奥运会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奥运会的政策是一致的。在这里,政府的意图变成了媒体的核心议题。而接下来媒体的核心议题就可能会转化成公众的核心议题。
最后,在标题的使用和语言的运用上,一些既能吸引读者眼球,语言又十分生动的标题在报道中被经常使用,如《北京盛邀世界》、《姚明刘翔斗嘴:我要点火!》等。好的标题会使读者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生动的语言会加深读者对所阅读的报道的印象。《体坛周报》的奥运报道在对标题和语言的运用上无疑是做得比较好的。
结语
作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体育平面媒体,《体坛周报》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上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在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北京奥运会报道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体坛周报》无疑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体坛周报》通过推出北京奥运特刊,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奥运会报道媒体大战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保证了报纸的销量,这对于其他平面媒体进行北京奥运报道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同时,《体坛周报》的北京奥运报道凸显出一定的议题,是媒介议程设置的体现。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研究生)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