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特征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ing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肌瘤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2例M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CT、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行手术切除或穿刺肝脏肿瘤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指标:(1)CT、MRI检查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2)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情况。(3)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κ≥0.75为一致性好,κ≤0.40为一致性差,0.40<κ<0.75为一致性一般。

结果

(1)CT和MRI检查表现:22例患者中,16例仅行CT检查,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2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肿瘤部位:肝右叶14例,肝左叶7例,肝尾状叶1例。①CT平扫及增强扫描:22例患者肿瘤均呈低密度;20例患者肿瘤边界清楚,2例边界模糊;22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10例强化特点为快进慢出,12例为快进快出;12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12例患者肿瘤内见增粗血管走行;16例患者肿瘤周边见环状强化,内有部分血管形成,参与肿瘤血供。②MRI检查:6例患者肿瘤均表现为T1加权成像低信号、T2加权成像高信号;6例患者中,5例肿瘤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6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明显强化,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3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1例患者肿瘤内见增粗血管走行;5例患者肿瘤周边见持续环状强化,内有部分血管形成;6例患者MRI检查含弥散扫描序列,高b值(b=800 s/mm2)肿瘤弥散受限,平均表观弥散系数为1.549×10-3 mm2/s(1.209×10-3~1.796×10-3 mm2/s),肝胆期均为低信号。(2)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的一致性情况:两名放射科医师诊断肿瘤部位、密度、T1和T2加权成像信号、出血、强化方式、增粗血管的一致性好(κ=1.00,1.00,1.00,1.00,0.82,0.82,P<0.05);诊断肿瘤脂肪、钙化、囊变成分,边界,引流静脉,周边强化的一致性一般(κ=0.46,0.45,0.64,0.54,P<0.05)。(3)病理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行手术切除、5例行穿刺肝脏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均以平滑肌细胞成分为主,12例见厚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22例患者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均为阳性。

结论

肿瘤周边持续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内引流静脉显示、肿瘤内穿插增粗血管对MHAML的CT和MRI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一期确定性治疗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应用钢板一期确定性内固定治疗的69例Gustilo Ⅲ型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7例,女22例;年龄2~62岁,平均34.2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腓骨干27例(ⅢA型13例,ⅢB型12例,ⅢC型2例),胫骨远端4例(ⅢA型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6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5例行腹腔镜TAPP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患者均行腹腔镜TAPP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影响腹腔镜TAP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