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仿”,就是按照现成的样子做,它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仿”更是小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小学生的写话、习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178-01
“模仿”,就是按照现成的样子做,它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仿”更是小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小学生的写话、习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多做仿写练习,模仿名家怎么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甚至怎么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然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熟能生巧,创作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对提高学生的写话习作能力,增加语言功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篇课文的题材、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坚持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练笔训练,促进学生的写话能力。以下是我在执教“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材中,指导学生模仿练笔的一些具体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模仿“写词”
这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文中言辞瑰丽,给学生的积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首先,这一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大量描写颜色的词语,因此我设计让学生模仿有关颜色的词:
①淡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咖啡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红色的不同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跟颜色有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本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的量词,如:一个个凉棚,一束束灯光等,于是我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一()葡萄 一()彩虹
一()花炮 一()立交桥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强制写多写少,但对于多写的学生就给予充分地鼓励,激活他们积累词汇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大大地增加了。
2模仿“写句”
学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文中有一句:“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当学生明白了这句是比喻句后,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我们谁能给“犹如”换个词?
生1:好像,就像
师:很好,还有吗?
生2:如同
师:对极了!那你们能用上“犹如”来说一句话吗?
生3:树上飘下的片片黄叶犹如一只只飞舞的彩蝶。
生4:雨中的日月潭犹如童话中的仙境。
……
师:同学们真不错,说的句子一句比一句美,那还不快快把它们收集在采蜜本中。
再如《葡萄沟》一课,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式:“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看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情形可以用上这句式,最后让学生试着仿照下面句式写话。
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
以下是学生的仿写:
生1:到了傍晚,菜场就热闹起来了,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生2:秋天,校园里的菊花都开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3模仿“写段”。
段落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固定,作为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写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往往也比较受欢迎,训练起来行之有效。
学了《葡萄沟》以后,我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杨梅,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家乡的杨梅”。以下是学生集体创作的段落:
杨梅喜欢在山高谷深、水源充足的地方生长。初春,满山的杨梅花开了,一片雪白,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银海。山上到处是杨梅花的清香。到了六月中旬,杨梅成熟了,有紫红的、有鲜红的、有暗红的,还有青中带红的,一个个娇嫩欲滴,美丽极了。一颗颗紫得发黑的杨梅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红玛瑙,缀满枝头。要是这时候你到杨梅山上去,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摘下最大最甜的杨梅,让你吃个够。
看着自己写下的作品,学生都非常兴奋,自己身边熟识的杨梅在自己不知不觉地模仿中,居然成就了一段几乎可以于课文想媲美的美文,哪能不高兴呢?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仿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同学马上想到可以模仿《日月潭》来写家乡的水库——长溪水库。
4模仿“写篇”
学生通过对词、句、段有序地模仿,篇的模仿对于学生而言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了《北京亮起来了》后,我让学生看看“掌起”的夜景,寫下了《掌起亮起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掌起就亮起来了。整个掌起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29国道两旁,路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掌起大酒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五光十色的广告牌,绚丽多彩的霓虹灯,明亮的橱窗把慈客隆超市映照得像一座水晶城。走在大街上,抬望眼那一串串红灯笼犹如座座拱形桥,将整条大街勾画得异常喜庆。
夜晚的掌起公园比白天更美丽。五彩缤纷的草坪灯、造型各异的礼花灯将整个掌起公园装扮得异常艳丽。在不断变换的喷泉灯的照射下,水柱时高时低,时而又扭动着肢体,看起来是那样的神乎其神。
夜晚的掌起,多么美丽,多么繁华!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样的文章算不上什么好文章,模仿的痕迹太浓,稍显做作,不够自然。然而这又何尝不是让学生从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呢?我们的学生往往有很多话要说,却常常表达不出,即使说出口了,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很不规范的词句,写出来的更是词不达意。如今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完整、规范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178-01
“模仿”,就是按照现成的样子做,它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仿”更是小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小学生的写话、习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多做仿写练习,模仿名家怎么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甚至怎么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然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熟能生巧,创作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对提高学生的写话习作能力,增加语言功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篇课文的题材、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坚持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练笔训练,促进学生的写话能力。以下是我在执教“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教材中,指导学生模仿练笔的一些具体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模仿“写词”
这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文中言辞瑰丽,给学生的积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首先,这一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大量描写颜色的词语,因此我设计让学生模仿有关颜色的词:
①淡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咖啡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红色的不同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跟颜色有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本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的量词,如:一个个凉棚,一束束灯光等,于是我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一()葡萄 一()彩虹
一()花炮 一()立交桥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强制写多写少,但对于多写的学生就给予充分地鼓励,激活他们积累词汇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大大地增加了。
2模仿“写句”
学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文中有一句:“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当学生明白了这句是比喻句后,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我们谁能给“犹如”换个词?
生1:好像,就像
师:很好,还有吗?
生2:如同
师:对极了!那你们能用上“犹如”来说一句话吗?
生3:树上飘下的片片黄叶犹如一只只飞舞的彩蝶。
生4:雨中的日月潭犹如童话中的仙境。
……
师:同学们真不错,说的句子一句比一句美,那还不快快把它们收集在采蜜本中。
再如《葡萄沟》一课,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式:“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看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情形可以用上这句式,最后让学生试着仿照下面句式写话。
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
以下是学生的仿写:
生1:到了傍晚,菜场就热闹起来了,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生2:秋天,校园里的菊花都开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3模仿“写段”。
段落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固定,作为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写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往往也比较受欢迎,训练起来行之有效。
学了《葡萄沟》以后,我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杨梅,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家乡的杨梅”。以下是学生集体创作的段落:
杨梅喜欢在山高谷深、水源充足的地方生长。初春,满山的杨梅花开了,一片雪白,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银海。山上到处是杨梅花的清香。到了六月中旬,杨梅成熟了,有紫红的、有鲜红的、有暗红的,还有青中带红的,一个个娇嫩欲滴,美丽极了。一颗颗紫得发黑的杨梅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红玛瑙,缀满枝头。要是这时候你到杨梅山上去,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摘下最大最甜的杨梅,让你吃个够。
看着自己写下的作品,学生都非常兴奋,自己身边熟识的杨梅在自己不知不觉地模仿中,居然成就了一段几乎可以于课文想媲美的美文,哪能不高兴呢?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仿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同学马上想到可以模仿《日月潭》来写家乡的水库——长溪水库。
4模仿“写篇”
学生通过对词、句、段有序地模仿,篇的模仿对于学生而言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了《北京亮起来了》后,我让学生看看“掌起”的夜景,寫下了《掌起亮起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掌起就亮起来了。整个掌起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29国道两旁,路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掌起大酒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五光十色的广告牌,绚丽多彩的霓虹灯,明亮的橱窗把慈客隆超市映照得像一座水晶城。走在大街上,抬望眼那一串串红灯笼犹如座座拱形桥,将整条大街勾画得异常喜庆。
夜晚的掌起公园比白天更美丽。五彩缤纷的草坪灯、造型各异的礼花灯将整个掌起公园装扮得异常艳丽。在不断变换的喷泉灯的照射下,水柱时高时低,时而又扭动着肢体,看起来是那样的神乎其神。
夜晚的掌起,多么美丽,多么繁华!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样的文章算不上什么好文章,模仿的痕迹太浓,稍显做作,不够自然。然而这又何尝不是让学生从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呢?我们的学生往往有很多话要说,却常常表达不出,即使说出口了,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很不规范的词句,写出来的更是词不达意。如今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完整、规范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