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面对将来的社会需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结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给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综合能力;人才结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层次分析;实验室评估指标;MATLAB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8-0011-02
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评价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息息相关。而从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来看,还不尽人意,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
1 基础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研究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技术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师信息技术意识不够强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能力的高低。虽然国家推出素质教育很多年,但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从目前的基础教育中淡出。尤其是很多非信息技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基本还是应试教育,很少关注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动态。因而对于教育技术领域中的许多东西还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主动地使用教育技术。
1.2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理解 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部分基础教育的教师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类概念的涵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不再陌生。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难以在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
1.3 媒体使用率低 随着教育部2000年提出的全面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号召,以及新课改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肯定,基础教育中条件较好的学校都配备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率并不高。
2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能力结构
本研究从基础教育入手,调查了教育技术学专业面对将来的基础教育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教学设计能力、教育信息处理能力、媒体资源开发应用能力、构造维护物态教学体统的能力、研究能力等。
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行为,一直都有人在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术的问题而争论。从实际教学中看,学生对动手的应用技术比较重视,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更别谈综合能力了。
3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的是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想彻底改变目前基础教育教育技术现状问题,除了对现在的基础教育中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后备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现状和社会需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3.1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有很多实验课,如摄影、电视原理、电声、电视教材编制、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等。这些实验课的开设一方面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保障,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掌握各种现代媒体的具体使用技巧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强调实验课质量2方面入手。
1)增加实验学时。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有充足的实验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动手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验操作性的练习。如果能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由6[DK2]∶[KG-*3]4(目前有很多院校是这个比例)调整为5[DK2]∶[KG-*3]5或者4[DK2]∶[KG-*3]6,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与高教改革的思路相吻合。
2)强调实验课质量。目前,有的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课在“量”(时间和数量)上是有了,但是“质”方面却做得不好。多数实验教师墨守成规,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其重视不够。一方面没有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忽视实验报告的撰写。
强调实验质量还应该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践结果,不能仅凭最后的考试来决定其成绩。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实践结果为主要依据,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各院校配备的实验设备的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比如通过在课外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小组,配合教师的科研工作等给定学生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生在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余学术研究活动,力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实验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迸发其创作的激情。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3.3 强化综合实践教学,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是实施综合性创新实验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查阅资料,自行构思策划实施方案,逐步开展实践活动,最后完成综合性实践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直接相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落到实处,突出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既不能对学生事事过问,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过分“民主”,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而是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3.4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4种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更进一步引起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变化,进而将引起教育体制的改变。新时期的学生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适应将来社会需求,在学好各种技术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精品意识。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一要强化参与意识,积极参加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学生应重视实践参与的过程,而不过分计较实践参与的结果。二要强化创新意识,思维活跃,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要有竞争意识,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压力和动力。学生要通过各种实践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四要强化精品意识,无论参加什么实践活动,都要精益求精,善始善终,扮演成功的角色。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综合能力;人才结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层次分析;实验室评估指标;MATLAB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8-0011-02
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评价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息息相关。而从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来看,还不尽人意,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
1 基础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研究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技术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师信息技术意识不够强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能力的高低。虽然国家推出素质教育很多年,但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从目前的基础教育中淡出。尤其是很多非信息技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基本还是应试教育,很少关注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动态。因而对于教育技术领域中的许多东西还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主动地使用教育技术。
1.2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理解 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部分基础教育的教师对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类概念的涵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不再陌生。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难以在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
1.3 媒体使用率低 随着教育部2000年提出的全面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号召,以及新课改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肯定,基础教育中条件较好的学校都配备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率并不高。
2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能力结构
本研究从基础教育入手,调查了教育技术学专业面对将来的基础教育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教学设计能力、教育信息处理能力、媒体资源开发应用能力、构造维护物态教学体统的能力、研究能力等。
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行为,一直都有人在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术的问题而争论。从实际教学中看,学生对动手的应用技术比较重视,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更别谈综合能力了。
3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的是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想彻底改变目前基础教育教育技术现状问题,除了对现在的基础教育中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后备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现状和社会需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3.1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有很多实验课,如摄影、电视原理、电声、电视教材编制、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等。这些实验课的开设一方面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保障,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掌握各种现代媒体的具体使用技巧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强调实验课质量2方面入手。
1)增加实验学时。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有充足的实验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动手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验操作性的练习。如果能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由6[DK2]∶[KG-*3]4(目前有很多院校是这个比例)调整为5[DK2]∶[KG-*3]5或者4[DK2]∶[KG-*3]6,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与高教改革的思路相吻合。
2)强调实验课质量。目前,有的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课在“量”(时间和数量)上是有了,但是“质”方面却做得不好。多数实验教师墨守成规,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其重视不够。一方面没有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忽视实验报告的撰写。
强调实验质量还应该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实践结果,不能仅凭最后的考试来决定其成绩。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实践结果为主要依据,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各院校配备的实验设备的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比如通过在课外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小组,配合教师的科研工作等给定学生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生在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余学术研究活动,力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实验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迸发其创作的激情。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3.3 强化综合实践教学,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是实施综合性创新实验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后,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查阅资料,自行构思策划实施方案,逐步开展实践活动,最后完成综合性实践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直接相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落到实处,突出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既不能对学生事事过问,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过分“民主”,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而是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3.4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4种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更进一步引起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变化,进而将引起教育体制的改变。新时期的学生应正确对待这些改变,适应将来社会需求,在学好各种技术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精品意识。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一要强化参与意识,积极参加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使自己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学生应重视实践参与的过程,而不过分计较实践参与的结果。二要强化创新意识,思维活跃,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要有竞争意识,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压力和动力。学生要通过各种实践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四要强化精品意识,无论参加什么实践活动,都要精益求精,善始善终,扮演成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