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财东 石油师人的非凡人生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时,父母忍痛将他送去参军,那时他不满16岁;
  转业成为石油兵,他由一名共青团员锻炼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由一名司机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
  他带领青年突击队敢想敢干,曾经开着挂着12个拖斗的货车,赢得“小火车司机”的美誉;
  他就是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油田老司机、新疆石油管理局小车大队大队长李财东。
  李财东老人的家位于克拉玛依油田职工小区,77岁的他和老伴身体硬朗,慈祥和睦。眼前的李财东老人满头黑发,原来为了接受采访,他专门还去染了头发。
  客厅的沙发旁边,两箱子荣誉证书和奖章是李财东老人辉煌一生的见证。接下来的时间里,李财东老人讲述了自己参军、转业成为石油兵、学习驾驶以及在早期油城运输线上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往事。
  争取来的学车机会
  1936年8月14日,李财东出生于陕西省岚高县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玄,上面有三个哥哥。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战乱,一个哥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音信全无。解放后,李财东勉强上完了小学,初中刚上了半年,这时农会主任亲自到家中做李财东父母的工作,希望李财东能参加人民解放军。“他的哥哥参军都没回来,小儿子再怎么也不能再当兵了。”李财东的父母最初坚决不同意。“现在是人民解放军,跟国民党军队不一样。”农会主任解释。在农会主任第三次上门做工作时,李财东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1951年3月,李财东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所在的部队为岚高县独立营。因为年纪轻个子小,领导安排李财东担任通讯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发通知,跑腿送信。
  1952年,毛主席亲笔签署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改编为中国石油第一师,支援国家石油工业建设。170、171团改编为石油师一团、二团,李财东所在部队编入西北野战军57师三团一营。
  1952年8月1日,对57师全体官兵来说,是个神圣的日子。那天,李财东所在的部队召开全师万人典礼大会。从此,他兵转工,成为石油战线上的一员。
  当时,西北石油管理局的安排是,一个团担任钻井工程,一个团担任安装工程,一个团担任运输任务。李财东所在的三团进驻汉中,战士们听说是运输团后,高兴得活蹦乱跳。“一团钻、二团建、三团开着车子全国转”。他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是,李财东能开上汽车却是自己争取来的。当时不满16岁的李财东担任团部通讯员,不属于基层连队,因此刚开始没有将他纳入汽车驾驶员的培训行列。对此,李财东开始闹起了小情绪。
  团长让他去送通知,他故意不去。
  “你这小同志,组织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团长教训道。
  “战士们都在学汽车,为什么不让我去?我现在也有力气。”李财东顶嘴道。
  三天后,李财东被分到三连,开始学习汽车驾驶。当时,西北石油管理局给三团配备了雪佛兰、万国、大道吉、小道吉等40辆汽车,并从外面请来了42名教练员。
  从此,全团开始了学技术、学驾驶的热潮。一个排30多人配一部汽车,每人只有五分钟时间。“时间太宝贵了,有时候还没有回过神,就到点了。”李财东说。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教练规定的任务是,每个人在三个月时间里累计学习20多个小时,有时候在外面还要就地挖坑做饭,吃饭也在车上吃。三个月的学习结束后,李财东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驾驶执照,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司机。
  1953年10月,三团与西北石油运输公司合并,编制为玉门油矿运输处。玉门油矿当时为国内的第一大矿,年产原油12万吨。但是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石油产出来了,但是因为铁路线路不够长,运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此,石油部从捷克、德国、苏联购买了750部大型的柴油车。
  李财东取得驾驶执照后,就开始加入运送石油的运输大部队。“时间紧,任务重。基本上都是歇人不歇车。”李财东说,每次出车都是两人,主司机和副手,他因为技术好,一直都是主司机。
  克服困难屡建奇功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为了摘掉贫油帽子,石油战线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大会战。
  1954年冬天,火车通到了兰州的大柴沟。李财东所在的运输队接到的任务是从玉门拉油运送到兰州的大柴沟火车站的卸油站。甘肃的冬天干冷,汽车开着开着就会抛锚。一次卸车卸了两个多小时,车上的油箱、油管子都冻了,只能找了个拖车、把冻车拖出来。他下车查看,发现油管已经被牢牢冻住,他从驾驶室里找来一件破棉袄,把棉花扯出来点燃,将结冰的油箱烤融化。不料意外发生了,油箱底部突然起火。“当时非常害怕,如果汽车油箱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李财东回忆,他不顾一切地脱下棉衣用水打湿,把油箱上的火星扑灭,避免了一场火灾。
  李财东重新发动汽车继续行驶,但是汽车大约开出去不到几十里又“趴窝”了。原来油箱又被冻住了,李财东将中指伸进油箱口,几分钟后,当他把中指拿出来发现已经完全没有知觉,后来中指的指甲被冻掉了,“疼得钻心”。虽然那次任务后,李财东被冻病了三天,但是他圆满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1956年,随着兰新铁路延伸到酒泉,李财东所在的部队结束了玉门原油东运的任务,接着奔赴克拉玛依新油田。9月份,李财东大队的原班人马,经过一星期行程,来到独山子。
  李财东、蔡新厚和胡斯培三人首先担任了直达克拉玛依的运输任务。那时去克拉玛依的公路很差,150公里的路程要走一天,就这样,李财东三人还是按时到达了目的地。
  当时全油田共有6辆大罐车,李财东的任务是两辆罐车保一台钻机用水。到克拉玛依的4天,3天都是白天开车工作,晚上睡在车上,到第四天才住上地窝子。
  李财东驾驶的是生活用水车,为三个食堂供水,路程虽然只有40多公里,但由于没有正式公路,汽车跑过的地方的车辙如同蜘蛛网一般,车子在里面绕来绕去就绕迷路了,时而还有受惊的野猪和黄羊到处乱窜。   当时的环境恶劣,刮起风来很是恐怖,刚刚还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会尘士飞扬,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见,人在驾驶室憋得透不过气来。“每当水拉到驻地,我们的心就得到了安慰”。
  有时他们白天拉生活用水,晚上拉钻井用水,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车子坏了还得自己修,也不管是不是休息日,李财东的心里只有两个字“干活”。
  当时有个顺口溜:“克拉玛依有三宝:风吹石头跑,男的多女的少,戈壁黄羊满地跑。”尽管如此,战友们从未因艰苦而产生思想情绪,反而非常乐观且积极向上。正是由于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才使得克拉玛依成为今天祖国西北边陲的一个新型石油工业城市。作为一个参加建设的石油师战士,李财东亲历了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小火车司机”美誉
  1958年,一次钻井急需的五个井架,要从玉门拉运,任务交给了李财东的青年五分队。
  井架又高又长,装在五辆大拖拉车上,井架尾都要伸出车身两米多,高度离地面近5米。这种情况对于长途运输来说非常困难,加上公路不好,行驶过程中前俯后仰很是危险。
  车子行驶一段,井架都会上下摇晃,左右摆动,常有错位现象,一偏一错,就得及时调整,否则就会出大事故。
  而每调整一次要把10个人全部组织起来,人推、肩拉、杠子撬、汽车拉,千斤顶等,尽管开得很慢,五台车每天都得折腾好几次。30公里一停、20公里一站,每天起早贪黑也只能跑100多公里,而每遇到电线就得停车站在井架顶上把电线拨开,以免挂到。
  在路上,李财东一行啃大饼、喝凉水、睡驾驶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十天的苦战,终于安全地提前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保证了油田钻井的急需。
  李财东还有一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就是他带领拖挂车运输争先创优。李财东所在的运输一队分了80辆拖车,他所在的分队是整个运输处乃至全矿的青年突击分队。当时队长兼书记李功勋大力宣传,在全队形成了带拖拉的热潮。
  李财东带着三个拖挂常到和什托洛盖拉煤,唐调度把他叫“小火车司机”,“对我还特别照顾,我也感到自豪”。后来运输处在玉门召开输运会议时,有一个司机创造了车吨月上万吨公里的记录,这对李财东的触动很大。
  回来后,在车队副队长齐敬和老战友林本棋及助手吐尔逊的帮助下,李财东驾驶10吨车挂了12个5吨托斗,载重70吨,由独山子到百口泉,当天又带上3个拖车到煤矿拉煤返回克拉玛依,创造了日产14350吨公里的记录。用汽车创造了“列车化”,在当时的条件下,创造了全疆乃至全国在运输战线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大小车的轮胎就有120条。
  回到克拉玛依后,李财东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不胫而走,上级领导对他的行为也表示极大的鼓励。随后《新疆日报》的记者也慕名前来采访,李财东和克拉玛依运输处创汽车列车化的先进事迹刊登在《新疆日报》上。如今回忆这些往事李财东依然显得很激动。
  李财东所在的青年突击队从1958年成立,到1960年一直保持先进突击分队的称号,获锦旗8面。1960年4月,李财东被推荐出席了首届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并荣幸地见到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的领导,“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1961年,李财东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干,后被任命为克拉玛依油田运输处一队当指导员。
  1966年,“文革”开始,新源铁厂上马,李财东被任命为新源铁厂运输站站长,后任指导员兼站长。该站在1979-1981年连续三年评为局级先进站,这是前所未有的,他本人也同时被评为局级先进工作者和局级优秀党员
  此时的他再次走上司机岗位,又开了十年汽车。 在李财东的带领下,这个原来从来没有进入荣誉先进行列的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队站。
  1982年,李财东调入厂生产技术科任科长。这个曾经的落后科室在李财东的带领下,当年就被评为先进科室。1985年,李财东调回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小车大队任大队长,1993年退休。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这句话是石油师人的真实写照。李财东说,他最初来克拉玛依时只有一个人,如今他的一大家子共有12口人,两个儿子一个女子全部都在石油系统。
  李财东来克拉玛依工作43年,对油城充满了感情。老人退休后的生活非常充实,从1996年到2005年一直做党的工作,担任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鸿雁退休站党支部书记、连任三届十年,在十年中一直都是先进支部,他本人也一直是中心级的优秀党员,2003年还荣获中石油总公司优秀退休职工。“我这一辈子虽然辛苦,但是苦尽甘来,我晚年觉得非常幸福,是党组织和领导的培育、培养才有我今天的幸福,我从内心感恩党和组织。希望克拉玛依的明天越来越美好!”李财东说。
  (感谢克拉玛依史志办的大力协助)
  责任编辑 陈晰
其他文献
见到郭光灿院士,是在中国科技大学一场有关“西部人才引进”的座谈会上。当时,已年过七旬的郭老依旧精神焕发,一身笔挺的西装,加上标志性的金丝眼镜,尽显学者的儒雅风度。发表观点时,说着一口带着“闽南风味”的普通话,丰富的手势极具感染力。  “在人才体系建设上,我们可以‘输血’,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造血机构’。”谈及我国人才制度时他观点鲜明,但又接着感叹,“老一辈的科学家,如严济慈、钱学森,他们放弃国外优
期刊
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其作品是否具有独立的思想,能否彰显自己的个性创造。由明入清,被称清初“四画僧”的石涛、髡残、朱耷、弘仁,以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为沉寂已久的画坛引入了一股清流,开创艺术新风,并赋予中国绘画革新求变的时代精神。其中,八大山人朱耷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位,他亦僧亦道,亦画亦诗,在寂寞中生长华丽,成为开一代画风,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  朱耷(1626—1705),字个山,号雪个,又号八大
期刊
2014年6月14日,第11个世界献血者日。  这一天,台湾同胞陈泽人在江苏省血液中心宣传“无偿献血与成分血”,或许,在这一方面,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因为就在前一天,他在这里献出了自己在大陆地区的第300袋血小板,相当于全血240000毫升,是他全身血液的59倍。  陈泽人说:“病患可以因病死亡,但不能让病患因缺血而死亡。人因为无法治愈的疾病而死亡,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病患是可治愈的疾病,却因
期刊
经过“计生风波”折腾的著名导演张艺谋携新作《归来》高调上线,以一种“一语双关”意味重现公众视野,自然得到大家的喝彩。《归来》更被冠以文艺片身份,10天里创下2亿票房,刷新非商业大片的记录。老谋子果然出手不凡,十分了得!  因为在剧情简介及媒体的赞颂中,实在看不出这部“文艺片”特别文艺之处,向来很少踏进影院的笔者,也禁不住花钱去一睹为快。看完电影,怀着沉重而悲伤的心情走出影院,久久难以释怀。眼中仿佛
期刊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刚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反映海外华侨的电影《海外赤子》,让“文革”中饱受污名的海外华侨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那首《我爱你,中国》的插曲一直传唱到现在。  1984年春晚,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震撼全球,其中那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底引起极大的共鸣。  2014年5月8日
期刊
“有焊花在眼前,我心里就特安定,专注地工作时,身上所有的病痛也消失了。”  欧清莲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采访还没有开始,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女工欧清莲就主动对记者说:“我只是个普通的电焊工,能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党代表,都是因为身在南车,受南车培养,与南车共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今天一线岗位中,70后、80后既有知识又有技术,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你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  欧清莲的行动比
期刊
一项工程引出一群人  这是一项巨大的农业科技工程,涉及1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6亿人口,分别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3.3%和总人口的22.2 %。  它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将长期遭受旱涝碱灾害的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粮仓”。  工程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以中科院的专家为
期刊
5月6日至9日,宋楚瑜率亲民党代表团赴大陆访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分别会见宋楚瑜一行,双方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坦诚沟通,交换意见。习近平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而宋楚瑜也向大陆提出“四个体谅”。  自2010年4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后,宋楚瑜4年来未曾前往大陆访问。他在2012“总统”大选中再度落败后,相隔半年妻子陈万水病逝,让宋楚瑜呈现近乎“闭关”状态,鲜少公开露面及评论政事
期刊
凡是在国内航班上享用过飞机餐的旅客,都跟伍淑清有着联系,因为她是中国第一家航空食品提供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办者。5月8日,在首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颁奖典礼上,伍淑清获得了“特别荣誉奖”,她说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北京市政府、感谢这么多年来默默无闻服务侨界的工作人员、感谢北京市民航局。  与媒体见面时,伍淑清依旧是样式简约的米色毛衣配黑西服、除手表外再无任何配饰,虽无珠光宝气,倒是光彩
期刊
中国自古有“母仪家风”的说法,好家风是春风化雨的濡染,更是一个时代良善取向的承袭。母亲的唠叨,已经不是具象的叮嘱,而是价值理念的张扬。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互联网上,人们晒出各式各样的“母亲元素”,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恩和敬意。其中,一则追忆“老妈口头禅”的话题引起了大家广泛热议。“你怎么老是长不大?”“干脆钻电视里得了!”“在外工作不要太累!”“要诚实守信,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网友晒出的许多“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