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小学教育针对的受教群体的特殊身体素质及心理状态特点分析,体育课程在整个小学的教学课程安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类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重要阶段,适当合理控制体育锻炼运动量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可行的教学措施,通过游戏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投入课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适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教学
针对小学生的对游戏的偏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游戏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同时可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及内容的理解与接受。教师根据所教课程及学生的年龄段等特点综合分析,将课堂中的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及操作速度等,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
游戏教学法切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特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融合游戏项目,学生通过游戏过程学习运动要点与体育知识[1]。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形式,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多产生厌倦及不耐烦情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多难以吸收知识点,易对体育课程产生心理排斥感[2]。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游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且直接了解活动原则。同时教师在设定游戏过程中可参杂知识性思考的项目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动选择性的接受活动原则或规则,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在教授相关体育项目之前选取合适的游戏开场,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直接热身,减少学生对传统热身项目排斥导致热身效果不明显的状况。
二、以游戏教学法构建有效性小学体育教学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减少或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即学生在完全投入过程中多会直接忽视安全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前安排游戏的过程中需多加考虑[3]。同时在选择运动场地及器材的时候需根据班级特征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将运动器材摆放于安全地点,同时需满足学生人数的要求以避免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争抢器材行为。且教师需在学生开始游戏活动前指导其正确使用器材的方法,避免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因不了解器材出现各种突发状况。
如在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中训练其反应能力及反应速度为课程重要要求,教师在安排学生游戏项目的时候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特征思考,如针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可选择老鹰抓小鸡等难度系数及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学生在集体游戏过程中的不可控制情况较小,可直接在操场或体育场展开且不需要借助伤害性较大的运动器械进行。针对高年级可安排丢沙包等游戏,这对学生的反应度及灵敏度要求较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被沙包砸伤或摔倒情况。教师在选择运动场地时可尽量安排在塑胶跑道上进行,沙包内容物选择冲击力较小实物。
(二)根据运动课程选择合适游戏项目,加强学生运动掌握能力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需仔细阅读教学材料,根据相关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合适的游戏项目。有效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直接体会教学内容的同时掌握运动技巧,即学生在主动的前提下消化教学内容[4]。这要求教师能够完全理解教学目标及意义,在此前提下研究相关的游戏项目内容并抓住游戏特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完成游戏及相关体育知识教学过程。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速度及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即学生能够在强身健体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跑步技巧及控球能力等。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跑步之前,根据学生年龄段及能力特点进行接力赛或是百米冲刺比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可直观的感受跑步的乐趣及意义。同时教师在赛后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是总结失败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跑步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诀窍等。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运动锻炼的前提下,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运动技能。
(三)根据运动内容提升趣味性,增加学生的体育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准备活动兴趣不大,而对于挑战性较大的运动项目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课相应的采取运动准备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运动准备工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运动内容表现的强烈参与活力,但是实际参与过程中多不按游戏规则活动,造成场面混乱或出现运动伤害等情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游戏趣味性,同时还需要想学生不断灌输纪律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状态不成熟,多莽撞冲动且胜负欲较强,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多不顾环境及群体合作性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加强德育的指导工作,即设定学生群体教感兴趣的游戏内容的同时需明确游戏规则。如指导学生开展接力赛前需强调游戏规则,即接力选手需在自己特定位置等候,当前一选手交棒后才可开始移动,且比赛过程中不可占用其他组的跑道以妨碍对方的比赛成绩。学生在强烈的好胜心趋势下强化运动心理,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理解运动精神,在比赛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由于理解并遵循游戏规则及比赛纪律,进一步有效减少和避免了运动损伤情况。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听从教师管理,同时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体育内容及相关知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解真正的体育精神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可有效加快小学生强身健体的速度,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同时完善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刚志才.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2):79.
[2]陈艳丽.试论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61-162.
[3]阚伟旭.小议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134.
[4]叶军华.论游戏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融入[J].现代阅读( 教育版),2012(12):134-135.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教学
针对小学生的对游戏的偏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游戏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同时可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及内容的理解与接受。教师根据所教课程及学生的年龄段等特点综合分析,将课堂中的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及操作速度等,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
游戏教学法切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特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融合游戏项目,学生通过游戏过程学习运动要点与体育知识[1]。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形式,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多产生厌倦及不耐烦情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多难以吸收知识点,易对体育课程产生心理排斥感[2]。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游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且直接了解活动原则。同时教师在设定游戏过程中可参杂知识性思考的项目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动选择性的接受活动原则或规则,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在教授相关体育项目之前选取合适的游戏开场,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直接热身,减少学生对传统热身项目排斥导致热身效果不明显的状况。
二、以游戏教学法构建有效性小学体育教学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减少或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即学生在完全投入过程中多会直接忽视安全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前安排游戏的过程中需多加考虑[3]。同时在选择运动场地及器材的时候需根据班级特征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将运动器材摆放于安全地点,同时需满足学生人数的要求以避免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争抢器材行为。且教师需在学生开始游戏活动前指导其正确使用器材的方法,避免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因不了解器材出现各种突发状况。
如在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中训练其反应能力及反应速度为课程重要要求,教师在安排学生游戏项目的时候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特征思考,如针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可选择老鹰抓小鸡等难度系数及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学生在集体游戏过程中的不可控制情况较小,可直接在操场或体育场展开且不需要借助伤害性较大的运动器械进行。针对高年级可安排丢沙包等游戏,这对学生的反应度及灵敏度要求较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被沙包砸伤或摔倒情况。教师在选择运动场地时可尽量安排在塑胶跑道上进行,沙包内容物选择冲击力较小实物。
(二)根据运动课程选择合适游戏项目,加强学生运动掌握能力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需仔细阅读教学材料,根据相关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合适的游戏项目。有效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直接体会教学内容的同时掌握运动技巧,即学生在主动的前提下消化教学内容[4]。这要求教师能够完全理解教学目标及意义,在此前提下研究相关的游戏项目内容并抓住游戏特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完成游戏及相关体育知识教学过程。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速度及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即学生能够在强身健体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跑步技巧及控球能力等。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跑步之前,根据学生年龄段及能力特点进行接力赛或是百米冲刺比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可直观的感受跑步的乐趣及意义。同时教师在赛后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是总结失败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跑步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诀窍等。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运动锻炼的前提下,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运动技能。
(三)根据运动内容提升趣味性,增加学生的体育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准备活动兴趣不大,而对于挑战性较大的运动项目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课相应的采取运动准备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运动准备工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运动内容表现的强烈参与活力,但是实际参与过程中多不按游戏规则活动,造成场面混乱或出现运动伤害等情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游戏趣味性,同时还需要想学生不断灌输纪律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状态不成熟,多莽撞冲动且胜负欲较强,在实际游戏过程中多不顾环境及群体合作性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加强德育的指导工作,即设定学生群体教感兴趣的游戏内容的同时需明确游戏规则。如指导学生开展接力赛前需强调游戏规则,即接力选手需在自己特定位置等候,当前一选手交棒后才可开始移动,且比赛过程中不可占用其他组的跑道以妨碍对方的比赛成绩。学生在强烈的好胜心趋势下强化运动心理,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理解运动精神,在比赛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由于理解并遵循游戏规则及比赛纪律,进一步有效减少和避免了运动损伤情况。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听从教师管理,同时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体育内容及相关知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解真正的体育精神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可有效加快小学生强身健体的速度,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同时完善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刚志才.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2):79.
[2]陈艳丽.试论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61-162.
[3]阚伟旭.小议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134.
[4]叶军华.论游戏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融入[J].现代阅读( 教育版),2012(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