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合成了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双二倍体(AABBDDVV)。其形态特征除株高、穗长、小穗数,籽粒大小和育性明显增加,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杂种幼胚无性系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F_1,经秋水仙碱处理,合成了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双二倍体(AABBDDVV)。其形态特征除株高、穗长、小穗数,籽粒大小和育性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外,分别与各自的再生植株F_1相似。双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为48—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2n=28Ⅱ的细胞占56.82%,每个细胞平均有27.10个二价体,1.44个单价体,0.08个三价体,0.03个四价体。经过连续两代单穗单株选择,结实率由15.91%提高到36.52%。
其他文献
新材料“J-11”比众所周知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具有明显更高的与黑麦的可杂交性,遗传分析表明,“J-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但控制“J-11”和“中
研究表明,三属杂种处于单核中晚期阶段的花粉最适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对促进三属杂种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利用以马铃薯提取物为基础物质的马铃薯-Ⅱ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_1,F_(?)和F_(?)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
本文对S.melongena与S.incanum种间杂交的双亲、F1和BC1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测定了SDH、PER、MDH和ME 4种酶的同工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双亲、F1和BC1中,ME酶谱表现一致;
利用基因枪将Bt基因导入玉米E28幼胚愈合组织中,在潮霉素浓度为5mg/L选择培养基上,经过35天的继代和分化2次选择及45天继代继续3次选择后分化再生成植株,PCR及Southern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潮霉素基因及Bt基因已导
对于75个小麦品种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距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表型平均值相关阵经主成分转换,计算品种间欧氏距离,再用类平均法聚类,似乎是适宜的距离分析方
对93株小黑麦×小麦的第一代花粉植株(H_1)进行细胞学观察,并用Giemsa分带技术鉴定其中的黑麦染色体,不同黑麦染色体表现出不同的传递频率。6R最高,1R、3R次之,7R最低。
零等位基因(nullallele)是指不能产生有功能的产物的等位基因。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揭示的零等位表现为在实验所用的严谨条件下一个探针与一个植物品种的DNA能够稳
本文报道了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的全顺序及其5′端上游的156bp和3′端下游的101bp的核苷酸顺序。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长为1491bp,和烟草、玉米相比,同源程度分别为98.5
利用含红霉素抗生基因和缺启动子-信号肽序列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双功能质粒pGPB14为探针载体,克隆了枯草杆菌的启动子-信号肽序列并对克隆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枯草杆菌染色体DNA经Sau3A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