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脉循行(原文):《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1],出属心系[2],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3],系目系[4]。
其直者[5]: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6],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7]之端,入掌内后廉[8],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译文:十二经脉之一。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
注释:
[1]心中——心脏之中。
[2]心系——意指心脏的系带,指心脏与肺相连的组织。
[3]咽——指食管。
[4]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5]直者——意指主要的一支,多属有穴通路。
[6]太阴、心主之后——指循行于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之后。
[7]掌后锐骨——手腕豆骨中,其后方为神门穴。
[8]掌内后廉——指掌心的后边(尺侧)。大指为前,小指为后。此处当少府穴所在。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痛,咽干,口渴。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本经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1)极泉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上肢不遂,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青灵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3)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瘰疬,手颤,头项痛,腋胁痛,健忘,暴喑。
配伍: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入为“合”。
(4) 灵道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心痛,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肘臂挛痛。
配伍: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5) 通里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络穴。
(6) 阴郄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郄穴。
(7) 神门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8) 少府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掌中热,善惊。
配伍: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9) 少冲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
配伍: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编辑:安然〗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3],系目系[4]。
其直者[5]: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6],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7]之端,入掌内后廉[8],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译文:十二经脉之一。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
注释:
[1]心中——心脏之中。
[2]心系——意指心脏的系带,指心脏与肺相连的组织。
[3]咽——指食管。
[4]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5]直者——意指主要的一支,多属有穴通路。
[6]太阴、心主之后——指循行于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之后。
[7]掌后锐骨——手腕豆骨中,其后方为神门穴。
[8]掌内后廉——指掌心的后边(尺侧)。大指为前,小指为后。此处当少府穴所在。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
脏腑病:心痛,咽干,口渴。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本经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1)极泉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上肢不遂,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青灵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3)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瘰疬,手颤,头项痛,腋胁痛,健忘,暴喑。
配伍: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入为“合”。
(4) 灵道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心痛,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肘臂挛痛。
配伍: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5) 通里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络穴。
(6) 阴郄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郄穴。
(7) 神门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8) 少府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掌中热,善惊。
配伍: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9) 少冲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
配伍: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