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20-01
在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一条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为此,我在学校素质教育研究中,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如下探索。
1发掘隐性课堂,筛选疑惑,提高课堂针对性
拓展课堂长度并不是拖堂,多讲几分钟,而是把握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抓好课后的完善工作。四十分钟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这是我们所能看得见的课堂,姑且称其为显性课堂。课前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课后的完善过程,是一种隐性课堂。如果能较好地把握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时间矛盾。
教师对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包括其成绩、思维灵活度、反应灵敏度、创新意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个组有一个“领头羊”,在数学的学习上起到榜样和激励的作用。数学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课前学生预习数学知识,培养其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以学案辅助预习,跟踪检验预习效果,充分发挥学案导学助学的功能。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与课代表以及各组组长交流,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学生自主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基本能掌握学生对一节新的数学课的疑惑在哪里,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较强。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启发学生思,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数学的积极态度。
2创建和谐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去常用方法是让“听明白”的完成任务的同学举起手来,这虽然比那种“没有完成作业的人站起来”和缓一些,可仍然会使因种种原因未完成任务的同学内心产生一种压抑,渐渐疏远同学和老师。因此,我们就成“听明白的点一点头”,“做好的向老师笑一笑”等,为学生增添一份温馨,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老师授课时,应征得学生讲“谢谢你”,它可以看作是课堂师生人格平等的一种表现,学生固然要谢谢老师,老师要谢谢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哪能完成成功呢?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期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的积累和挫折造成。如果能及时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缺陷,95%以上学生能达到学习目标”。树立每一个正常学生都能“学懂”数学的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后进生,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认真辅导,最好是给他们补课。一定有人会反对:补课岂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是“应试教育”的做法。且听我说:许多事不可一概而论,“素质教育”怎能不分对象,不问情况,去搞一刀切,对于后进生暂时补课就好似给病人用药。谁不知:是药三分毒,但从长计议,自然是治病要紧,且医早不医迟。道理相通:病人需治疗,后进生须补课。从营养学角度考虑,人体缺少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给后进生补课岂不一样。以上是从科学角度。下面再从公平角度细述其详:当下“素质教育”挑战“应试教育”的结果:在舆论上“素质教育”占上风,在行动上“应试教育”占了上风。在实际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口头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行动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对于学习上掉队的学生,他们已无暇顾及,这些后进生无疑成了应试教育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终日学无所获,“被挫伤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全面素质的提高”,“没有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所以这些后进生受到的也不叫“素质教育”,后进生没受到必要的教育,换言之,后进生受到的是不公正的教育(如果不去改变它)。再从实际角度看:他们中有的人数学基础差的让人吃惊,这些人不先给他补“最必要的基础”,老师还有什么高招能够把他们的数学教懂,一点不懂的数学课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吗?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吗?初中数学基础好的,高中数学不一定好,但初中数学基础特差的甚至是一点不懂的,可以肯定他高中数学好不了,这说明基础不能决定一切,但“必要的基础”是“继续学习”所少不了的。正因如此,数学学习的后进生就该补上他最缺的基础内容,我的观点是:面对特殊的对象,在特定的时期,可以用特别的方法,尽快补起素质教育所“必要的基础”,最终实观“素质教育”之目的。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渐实现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学素质的提高,我们坚信,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我们全国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焕发出活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20-01
在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一条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为此,我在学校素质教育研究中,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如下探索。
1发掘隐性课堂,筛选疑惑,提高课堂针对性
拓展课堂长度并不是拖堂,多讲几分钟,而是把握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抓好课后的完善工作。四十分钟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这是我们所能看得见的课堂,姑且称其为显性课堂。课前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课后的完善过程,是一种隐性课堂。如果能较好地把握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时间矛盾。
教师对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包括其成绩、思维灵活度、反应灵敏度、创新意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个组有一个“领头羊”,在数学的学习上起到榜样和激励的作用。数学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课前学生预习数学知识,培养其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以学案辅助预习,跟踪检验预习效果,充分发挥学案导学助学的功能。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与课代表以及各组组长交流,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学生自主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基本能掌握学生对一节新的数学课的疑惑在哪里,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较强。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启发学生思,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数学的积极态度。
2创建和谐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去常用方法是让“听明白”的完成任务的同学举起手来,这虽然比那种“没有完成作业的人站起来”和缓一些,可仍然会使因种种原因未完成任务的同学内心产生一种压抑,渐渐疏远同学和老师。因此,我们就成“听明白的点一点头”,“做好的向老师笑一笑”等,为学生增添一份温馨,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老师授课时,应征得学生讲“谢谢你”,它可以看作是课堂师生人格平等的一种表现,学生固然要谢谢老师,老师要谢谢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哪能完成成功呢?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期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的积累和挫折造成。如果能及时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缺陷,95%以上学生能达到学习目标”。树立每一个正常学生都能“学懂”数学的观念,对于数学学习的后进生,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认真辅导,最好是给他们补课。一定有人会反对:补课岂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是“应试教育”的做法。且听我说:许多事不可一概而论,“素质教育”怎能不分对象,不问情况,去搞一刀切,对于后进生暂时补课就好似给病人用药。谁不知:是药三分毒,但从长计议,自然是治病要紧,且医早不医迟。道理相通:病人需治疗,后进生须补课。从营养学角度考虑,人体缺少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给后进生补课岂不一样。以上是从科学角度。下面再从公平角度细述其详:当下“素质教育”挑战“应试教育”的结果:在舆论上“素质教育”占上风,在行动上“应试教育”占了上风。在实际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口头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行动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老师们也不堪重负,对于学习上掉队的学生,他们已无暇顾及,这些后进生无疑成了应试教育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终日学无所获,“被挫伤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全面素质的提高”,“没有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所以这些后进生受到的也不叫“素质教育”,后进生没受到必要的教育,换言之,后进生受到的是不公正的教育(如果不去改变它)。再从实际角度看:他们中有的人数学基础差的让人吃惊,这些人不先给他补“最必要的基础”,老师还有什么高招能够把他们的数学教懂,一点不懂的数学课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吗?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吗?初中数学基础好的,高中数学不一定好,但初中数学基础特差的甚至是一点不懂的,可以肯定他高中数学好不了,这说明基础不能决定一切,但“必要的基础”是“继续学习”所少不了的。正因如此,数学学习的后进生就该补上他最缺的基础内容,我的观点是:面对特殊的对象,在特定的时期,可以用特别的方法,尽快补起素质教育所“必要的基础”,最终实观“素质教育”之目的。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渐实现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学素质的提高,我们坚信,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我们全国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焕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