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科技不只是为了经济,也是为人类自身。信息技术惠及残疾人,消除了“信息鸿沟”,残疾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残疾人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我国近来不断推出许多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产品,如盲文计算机系统、盲人手机、盲人读书机、触摸屏幕、声控手机电话、残疾人用特殊软件等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将可能使盲人阅读汉字成为可能
用照相机来识别汉字的技术,通过扫描(或照相之后)把文字用声音的方式输出。盲人最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听阅读的汉字,加上国内读屏软件的普及,盲文也许会消失。以下技术的发展将是开发汉字阅读器(盲人读书机)的基础。
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已能识别27 000汉字,识别率可达99.8%。数字墨水技术采用全新易操纵的笔交互设备、高质量的墨水绘制技术、智慧的墨迹分析技术等,使它不仅可用作文字识别、图形绘制的输入,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Ink”数据模型,使手写笔记更易阅读、获取、组织和使用。数字墨水技术已作为产品,它还将继续发展,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优秀的自然交互设备。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盲人看得见、听得到
“人工眼”,由一副眼镜和一个解码器组成。解码器安在眼球后面。眼镜上的数码相机,把盲人看到的物体拍摄下来,送给解码器解读,解码器可以分辨数位相机拍下来的物体轮廓与明暗度,也就是说,盲人可以像恢复部分视力那样看到眼前物体,但只有黑白,没有彩色。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能帮助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患者获得或重新恢复听觉。它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把声音转换成编码的电信号传入内耳耳蜗,刺激分布在那里的听神经,再由大脑产生听觉。
手语识别和合成将会使聋人“说话”
所谓“手语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采集设备获得聋哑人的手语数据,采用模式识别算法,结合上下文知识,获知手语含义,进而翻译成语音,传达给不懂手语的正常人。这样,正常人就可以“听懂手语”。而“手语合成”则是指正常人通过语音表达自己的意图,计算机将语音翻译为手语并表现出来,向聋哑人传递信息。这样,聋哑人就能够“看懂声音”。
自然语言理解始终是自然人机交互的最重要目标,虽然目前在语言模型、语料库、受限领域应用等方面均有进展,但由于它的难度(方言等),自然语言理解仍是计算机科学家和语言学家的一个长项研究目标。
“尽管‘手语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出现,使得聋哑人与健听人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但要完全实现听懂手语,看懂声音的目标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点。”
肌电、脑电技术将让肢障人行动自如
由于肌电的信号强于脑电,所以肌电假肢的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肌电假肢得到很好的发展,到现在此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脑电控制的技术才刚刚开始。
高位截肢者控制相关运动的肌肉已被截去,但控制运动的神经依然存在。只是由于神经信号很微弱(在正常情况下也仅为10微伏~50微伏),因此直接用于假肢控制难度很大。神经移植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途径。这种技术将控制上肢运动的神经移植到代用肌肉(靶肌肉)中,利用代用肌肉的信号控制多自由度假肢。
用肌肉电信号控制的假手,可实现与人的意念一致运动。这是因为当人体产生动作意念时,相关肌肉会产生电信号,将这些信号提取出来用于假肢控制,就能实现当使用者想要假肢动作时,假肢便产生运动。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中心)
信息技术将可能使盲人阅读汉字成为可能
用照相机来识别汉字的技术,通过扫描(或照相之后)把文字用声音的方式输出。盲人最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听阅读的汉字,加上国内读屏软件的普及,盲文也许会消失。以下技术的发展将是开发汉字阅读器(盲人读书机)的基础。
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已能识别27 000汉字,识别率可达99.8%。数字墨水技术采用全新易操纵的笔交互设备、高质量的墨水绘制技术、智慧的墨迹分析技术等,使它不仅可用作文字识别、图形绘制的输入,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Ink”数据模型,使手写笔记更易阅读、获取、组织和使用。数字墨水技术已作为产品,它还将继续发展,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优秀的自然交互设备。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盲人看得见、听得到
“人工眼”,由一副眼镜和一个解码器组成。解码器安在眼球后面。眼镜上的数码相机,把盲人看到的物体拍摄下来,送给解码器解读,解码器可以分辨数位相机拍下来的物体轮廓与明暗度,也就是说,盲人可以像恢复部分视力那样看到眼前物体,但只有黑白,没有彩色。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能帮助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患者获得或重新恢复听觉。它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把声音转换成编码的电信号传入内耳耳蜗,刺激分布在那里的听神经,再由大脑产生听觉。
手语识别和合成将会使聋人“说话”
所谓“手语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采集设备获得聋哑人的手语数据,采用模式识别算法,结合上下文知识,获知手语含义,进而翻译成语音,传达给不懂手语的正常人。这样,正常人就可以“听懂手语”。而“手语合成”则是指正常人通过语音表达自己的意图,计算机将语音翻译为手语并表现出来,向聋哑人传递信息。这样,聋哑人就能够“看懂声音”。
自然语言理解始终是自然人机交互的最重要目标,虽然目前在语言模型、语料库、受限领域应用等方面均有进展,但由于它的难度(方言等),自然语言理解仍是计算机科学家和语言学家的一个长项研究目标。
“尽管‘手语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出现,使得聋哑人与健听人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但要完全实现听懂手语,看懂声音的目标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点。”
肌电、脑电技术将让肢障人行动自如
由于肌电的信号强于脑电,所以肌电假肢的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肌电假肢得到很好的发展,到现在此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脑电控制的技术才刚刚开始。
高位截肢者控制相关运动的肌肉已被截去,但控制运动的神经依然存在。只是由于神经信号很微弱(在正常情况下也仅为10微伏~50微伏),因此直接用于假肢控制难度很大。神经移植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途径。这种技术将控制上肢运动的神经移植到代用肌肉(靶肌肉)中,利用代用肌肉的信号控制多自由度假肢。
用肌肉电信号控制的假手,可实现与人的意念一致运动。这是因为当人体产生动作意念时,相关肌肉会产生电信号,将这些信号提取出来用于假肢控制,就能实现当使用者想要假肢动作时,假肢便产生运动。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