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辩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应用,提出在辩论前要精心设置辩题,辩论中要遵守辩论程序,辩论后要进行总结点评指导三个做法,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辩论式 主动性 积极性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24-02
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学生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按照规定的辩论程序对我方观点发表见解,并尽力驳倒对方观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辩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搜集资料来对我方观点进行事实支撑,而对对方观点辩驳问难,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理论经过不同思想的碰撞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在辩论中能迅速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高对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辩识能力和自我的思想素养。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该如何实施辩论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置辩题,做好教学准备
辩题的设置是开展辩论式教学的第一步,辩题设置得是否合理、恰当,则是决定辩论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基础。通常辩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辩题应具备趣味性
辩论式教学的展开需要人人都参与,才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点,设置辩题时需要考虑趣味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可以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实际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或令其产生激烈争议的话题等作为辩题,例如学生可不可以追星、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等,这样的辩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也符合学生生活趣味,能引起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辩题应加强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对此,辩题的设置必须要保证教育性。初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建立且不稳定的阶段,具有教育性的辩题,可以帮助他们辨清是非黑白,认清事实的真相,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建立。
(三)辩题应强调可辩性
可辩性是指辩题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考虑学生的学识能力,难度要适宜,稍微高于教材,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如果辩题设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辩论的信心;如果辩题设置得太容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辩出结论,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辩题的可辩性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特点,调查和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多方面搜集资料寻找相关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方可设置出可辩性较强的辩题。
综合以上几点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分别设置如下辩题:
二、遵守辩论程序,顺利展开教学
严格遵守辩论程序是辩论教学顺利展开的保证,对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遵守辩论程序,把握辩论规则。一般而言,辩论程序要遵循以下顺序:第一步,学生根据辩题自主选择观点,教师按照学生的观点立场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与所选观点搜集资料。资料搜集途径可多样化,常用的有互联网、书籍、报刊查阅或人物采访等,获取资料后选择有利信息。第二步,组内成员之间交流讨论,从对方角度出发,反思我方的论据是否有漏洞,适当增减论据资料,归纳内容,整理发言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三步,进行辩论,这个环节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但规定一人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宏观把控辩论过程、辩论秩序,做好辩论过程的组织者、调控者,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辩题核心展开辩论,切勿偏题或者离题。对于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不可马上打断或者做出评论。另外,对于辩论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做好应急预备方案,如学生表现太过于积极,造成严重超时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强调辩论要有针对性,鼓励学生把辩论活动延伸到课后进行。诸如此类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教师要学会保持从容的心态,冷静、快速处理问题,促使辩论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公共利益》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能否两全”这一辩题,正方观点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可以两全,反方观点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学生自主选择正方或反方,经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之后,进行如下辩论:
正方1: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看似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双方,实则只要调节好两者的关系,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可以两全的。
反方1:对方同学请不要忘记,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要牺牲部分人的财产利益,甚至是生命利益,这就很好解释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能两全的观点。
正方2:在这里我要先解释一下,两全指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保全,是一个趋势,不要求完美无缺,不要求在同一时间都能实现。另外,利益是有大小之分的,就像对方所说,在战争年代,放弃了财产,就能获得生命,那你能说他没有收获利益么?
……
这时,反方的小组只有几个学生踊跃参与辩论,其他学生则表现出“搭便车”的状态,甚至一度出现冷场的局面,对此,笔者迅速采取干预对策,以随机点名的形式增强反方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给予点到名的学生适当的鼓励,告诉他们大胆开口,说错了也没关系,尽量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反方5:对方同学说“两全并不是完美无缺”,但《辞海》的解释却为:“全,完美齐备也”,可见对方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可以两全的,那么,对方同学必须证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追求的过程中互不影响、互不干预,然而对方同学并没有证明出来。 ……
在以上过程中,双方学生各抒己见,向对方辩驳问难,辩论的氛围热烈活跃,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辩论过程突发冷场情况时,教师沉着冷静地处理了问题,使得辩论教学按程序继续展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总结点评指导,提高思维能力
总结点评指导是辩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过程可以深化辩论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教学不经过这一阶段,那么,辩论极可能流于形式,毫无教学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辩论总结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表现情况
评价辩论情况,重点不是点评胜负结果,而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教师在点评时更多地运用赏识机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对于学生积极性不高、言辞不善等不良表现,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指出错误之处,提醒下次切勿再犯。如有一次辩论教学过程中,期间有两位学生言语情绪异常激动,甚至一度发展为争吵谩骂。在总结阶段,笔者严厉批评了这两位学生,明确强调辩论纪律,警告他们下次再犯,将严禁参加辩论活动。
(二)辩论主题的核心内容
第一,对双方的辩论思维进行梳理,指出双方能驳斥对方的关键点,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以及论述过程中的漏洞。如在上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能否两全”这一辩题的辩论过程中,笔者进行如下总结:正方同学首先对辩题中的一些词语做出解释,把“两全”中的“可以”解释为“不等于必然”,这就是正方的漏洞之处,也就是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之下绝对没有例外。反方就把这个“两全”解释为《辞海》中的“完全”,这就占了有利地位,于是,他们就一直强调个人與群体是对立的,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不能两全的。第二,回归到辩论主题中所涉及的教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强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在上述辩论中,笔者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进行总结,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相辅相成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当公私利益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法,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辩论式教学的展开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课前付出大量的精力掌握学科内容,进行辩题设置,课中要指导学生遵守辩论程序,推进辩论教学顺利展开,更要具备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在初尝辩论式教学阶段,也许会遇到困难或经历失败,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总结改进,借鉴同行中成功的教学经验,便能在下次教学中游刃有余。
(责编 黄健清)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辩论式 主动性 积极性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24-02
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学生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按照规定的辩论程序对我方观点发表见解,并尽力驳倒对方观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辩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搜集资料来对我方观点进行事实支撑,而对对方观点辩驳问难,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理论经过不同思想的碰撞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在辩论中能迅速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提高对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辩识能力和自我的思想素养。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该如何实施辩论式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置辩题,做好教学准备
辩题的设置是开展辩论式教学的第一步,辩题设置得是否合理、恰当,则是决定辩论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基础。通常辩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辩题应具备趣味性
辩论式教学的展开需要人人都参与,才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点,设置辩题时需要考虑趣味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可以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实际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或令其产生激烈争议的话题等作为辩题,例如学生可不可以追星、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上学等,这样的辩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也符合学生生活趣味,能引起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辩题应加强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对此,辩题的设置必须要保证教育性。初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建立且不稳定的阶段,具有教育性的辩题,可以帮助他们辨清是非黑白,认清事实的真相,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建立。
(三)辩题应强调可辩性
可辩性是指辩题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考虑学生的学识能力,难度要适宜,稍微高于教材,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如果辩题设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辩论的信心;如果辩题设置得太容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辩出结论,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辩题的可辩性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特点,调查和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多方面搜集资料寻找相关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方可设置出可辩性较强的辩题。
综合以上几点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分别设置如下辩题:
二、遵守辩论程序,顺利展开教学
严格遵守辩论程序是辩论教学顺利展开的保证,对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遵守辩论程序,把握辩论规则。一般而言,辩论程序要遵循以下顺序:第一步,学生根据辩题自主选择观点,教师按照学生的观点立场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与所选观点搜集资料。资料搜集途径可多样化,常用的有互联网、书籍、报刊查阅或人物采访等,获取资料后选择有利信息。第二步,组内成员之间交流讨论,从对方角度出发,反思我方的论据是否有漏洞,适当增减论据资料,归纳内容,整理发言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三步,进行辩论,这个环节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但规定一人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宏观把控辩论过程、辩论秩序,做好辩论过程的组织者、调控者,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辩题核心展开辩论,切勿偏题或者离题。对于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不可马上打断或者做出评论。另外,对于辩论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做好应急预备方案,如学生表现太过于积极,造成严重超时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强调辩论要有针对性,鼓励学生把辩论活动延伸到课后进行。诸如此类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教师要学会保持从容的心态,冷静、快速处理问题,促使辩论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公共利益》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能否两全”这一辩题,正方观点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可以两全,反方观点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学生自主选择正方或反方,经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之后,进行如下辩论:
正方1: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看似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双方,实则只要调节好两者的关系,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可以两全的。
反方1:对方同学请不要忘记,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要牺牲部分人的财产利益,甚至是生命利益,这就很好解释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能两全的观点。
正方2:在这里我要先解释一下,两全指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保全,是一个趋势,不要求完美无缺,不要求在同一时间都能实现。另外,利益是有大小之分的,就像对方所说,在战争年代,放弃了财产,就能获得生命,那你能说他没有收获利益么?
……
这时,反方的小组只有几个学生踊跃参与辩论,其他学生则表现出“搭便车”的状态,甚至一度出现冷场的局面,对此,笔者迅速采取干预对策,以随机点名的形式增强反方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给予点到名的学生适当的鼓励,告诉他们大胆开口,说错了也没关系,尽量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反方5:对方同学说“两全并不是完美无缺”,但《辞海》的解释却为:“全,完美齐备也”,可见对方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可以两全的,那么,对方同学必须证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追求的过程中互不影响、互不干预,然而对方同学并没有证明出来。 ……
在以上过程中,双方学生各抒己见,向对方辩驳问难,辩论的氛围热烈活跃,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辩论过程突发冷场情况时,教师沉着冷静地处理了问题,使得辩论教学按程序继续展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总结点评指导,提高思维能力
总结点评指导是辩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过程可以深化辩论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教学不经过这一阶段,那么,辩论极可能流于形式,毫无教学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辩论总结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表现情况
评价辩论情况,重点不是点评胜负结果,而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教师在点评时更多地运用赏识机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对于学生积极性不高、言辞不善等不良表现,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指出错误之处,提醒下次切勿再犯。如有一次辩论教学过程中,期间有两位学生言语情绪异常激动,甚至一度发展为争吵谩骂。在总结阶段,笔者严厉批评了这两位学生,明确强调辩论纪律,警告他们下次再犯,将严禁参加辩论活动。
(二)辩论主题的核心内容
第一,对双方的辩论思维进行梳理,指出双方能驳斥对方的关键点,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以及论述过程中的漏洞。如在上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能否两全”这一辩题的辩论过程中,笔者进行如下总结:正方同学首先对辩题中的一些词语做出解释,把“两全”中的“可以”解释为“不等于必然”,这就是正方的漏洞之处,也就是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之下绝对没有例外。反方就把这个“两全”解释为《辞海》中的“完全”,这就占了有利地位,于是,他们就一直强调个人與群体是对立的,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不能两全的。第二,回归到辩论主题中所涉及的教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强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在上述辩论中,笔者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进行总结,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相辅相成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当公私利益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法,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辩论式教学的展开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课前付出大量的精力掌握学科内容,进行辩题设置,课中要指导学生遵守辩论程序,推进辩论教学顺利展开,更要具备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在初尝辩论式教学阶段,也许会遇到困难或经历失败,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总结改进,借鉴同行中成功的教学经验,便能在下次教学中游刃有余。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