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是实现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其不足的地方。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成果为弥补其不足带来了机遇。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将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本文通过分析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意在为两者融合进而促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探索研究新形势下更加务实、更易操作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流程。
【关键词】SPOC;任务型语言教学;U-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47-02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教学法与二语习得研究相互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交际“任务”,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1]但在具体的语言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弊端也显露端倪。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当下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高效学习模式,结合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把MOOC视频材料当做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務。[2]SPOC的出现给传统任务型语言教学带来了机遇,两者的融合能够发挥出两者最大的优势,在此对两者融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
理论支撑
将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支撑是混合学习理论。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应用到教育领域,把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结合到一起的一种学习方式。[3]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达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4]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融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U-learning学习环境支撑
U-learning在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环境下的E-learnin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种3A学习方式,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任何科技工具(Anydevice)都能进行学习的方式。U-learning的泛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融合带来了崭新的契合点。首先,U-learning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语境,增加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使学习回归自然。其次,U-learning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教育,而是将学习延伸到工作、生活中,泛在技术给“对学习情境,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学习与生活、工作的关联性的强调”的终身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促进了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5]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SPOC的共通性和互补性支撑
1. 共通性
第一,任务型语言教学和SPOC都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内化知识,学生是绝对的主体和中心。SPOC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布置作业给学生线下完成,课堂上教师作为指导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促进者的角色。
第二,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建构主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张利用与外界的互动和创设真实情境来完成语言输入,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都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创设情境的真实性。
第三,任务型语言教学和SPOC教学的重点都在“任务”的完成。教学前,教师都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等设计适合的任务;教学中,学生都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教学后,教师都要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习成果。
2. 互补性
第一,SPOC减轻了教师负担。SPOC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课下自主学习MOOC课程作为先备知识。SPOC的自动评分系统也会相应减少教师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二,SPOC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实行监督。SPOC采用的是专业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有学习讨论、作业、测验环节,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SPOC的大数据分析使教学更加科学化,评价更合理。教师可以登录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频度、学习时间跨度等。通过在线系统及教师人工介入对学习者学习状态进行整体性评价,既包括形成性评价,又包括终结性评价。
基于SPOC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模块,笔者拟构建一个基于SPOC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流程。
1. 教学前
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资源不仅需要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无限资源,更要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限资源,并且学习资源应与数字化生存和泛在化学习环境相适应,充分考虑双语教学。这里我们选择三种学习资源:MOOC课程、分类资源库、平行语料库。
2. 教学中
在“教学中”阶段,本文采用Willis提出的实施框架,即任务导学(Pre-task)、任务阶段(Task-cycle)、语言侧重阶段(Language focus)。
(1)任务导学。教师在线上向学生推送MOOC课程,布置学习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从注重语言本身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使学生的习得越来越自主化。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交际问题,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定位自主建立任务组,利用微博、社会网站等进行浏览、交流,达到初步的自主学习。 (2)任务研学。这个过程分为课下、课上两个部分。课下,教师和学校要努力创设真实情境,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任务实践机会,并在线上随时汇报任务进行情况,任务结束后由企业、机构进行线上评价。课上,各任务组通过多元化手段,如制作PPT、小视频等呈现任务成果,并实行同伴互评制度,互相找出问题,进行讨论。
(3)语言侧重。这一阶段同样分为课下、课上两个部分。课下,学生依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泛在化学习环境自主查缺补漏。课上,教师对课程作业和学期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出學生语言侧重点和盲点,以及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不足,以便教师在课堂上点明并进行重复练习。
3. 教学后
(1)教学评价。课下,一方面,教师通过SPOC的在线评分系统收集数据,包括考试测试结果、课程讨论区活跃度等,在线系统根据测试结果和学习者平时活跃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根据平时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课上,各任务组根据任务汇报进行评分。
(2)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应该反馈到教学前、教学中阶段,并且需要教师对每一次的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教学不断完善。
SPOC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融合是大势所趋,是改善传统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有利机遇,并且两者融合不仅具有理论支撑和现实环境支撑,还互相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两者的融合是可行的。笔者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了基于SPOC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流程,也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更加深入地验证和完善该流程,以期摸索出一条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学习者需求的路径。
参考文献
程馨. 英语任务型教学: 过程观、综合观与真实观[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S1): 220-221.
康叶钦. 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1): 85-93.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 1-6.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 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 中国远程教育,2006(4).
郭成,赵婷婷,陈敏. 泛在学习理论视野下的终身学习模式的构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 19-2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SPOC;任务型语言教学;U-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47-02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教学法与二语习得研究相互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交际“任务”,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1]但在具体的语言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弊端也显露端倪。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当下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高效学习模式,结合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把MOOC视频材料当做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務。[2]SPOC的出现给传统任务型语言教学带来了机遇,两者的融合能够发挥出两者最大的优势,在此对两者融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
理论支撑
将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支撑是混合学习理论。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应用到教育领域,把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结合到一起的一种学习方式。[3]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达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4]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融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U-learning学习环境支撑
U-learning在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环境下的E-learnin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种3A学习方式,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任何科技工具(Anydevice)都能进行学习的方式。U-learning的泛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SPOC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融合带来了崭新的契合点。首先,U-learning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语境,增加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使学习回归自然。其次,U-learning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教育,而是将学习延伸到工作、生活中,泛在技术给“对学习情境,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学习与生活、工作的关联性的强调”的终身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促进了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5]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SPOC的共通性和互补性支撑
1. 共通性
第一,任务型语言教学和SPOC都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内化知识,学生是绝对的主体和中心。SPOC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布置作业给学生线下完成,课堂上教师作为指导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促进者的角色。
第二,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建构主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张利用与外界的互动和创设真实情境来完成语言输入,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都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创设情境的真实性。
第三,任务型语言教学和SPOC教学的重点都在“任务”的完成。教学前,教师都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等设计适合的任务;教学中,学生都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教学后,教师都要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习成果。
2. 互补性
第一,SPOC减轻了教师负担。SPOC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课下自主学习MOOC课程作为先备知识。SPOC的自动评分系统也会相应减少教师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二,SPOC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实行监督。SPOC采用的是专业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有学习讨论、作业、测验环节,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SPOC的大数据分析使教学更加科学化,评价更合理。教师可以登录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频度、学习时间跨度等。通过在线系统及教师人工介入对学习者学习状态进行整体性评价,既包括形成性评价,又包括终结性评价。
基于SPOC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模块,笔者拟构建一个基于SPOC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流程。
1. 教学前
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资源不仅需要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无限资源,更要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限资源,并且学习资源应与数字化生存和泛在化学习环境相适应,充分考虑双语教学。这里我们选择三种学习资源:MOOC课程、分类资源库、平行语料库。
2. 教学中
在“教学中”阶段,本文采用Willis提出的实施框架,即任务导学(Pre-task)、任务阶段(Task-cycle)、语言侧重阶段(Language focus)。
(1)任务导学。教师在线上向学生推送MOOC课程,布置学习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从注重语言本身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使学生的习得越来越自主化。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交际问题,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定位自主建立任务组,利用微博、社会网站等进行浏览、交流,达到初步的自主学习。 (2)任务研学。这个过程分为课下、课上两个部分。课下,教师和学校要努力创设真实情境,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任务实践机会,并在线上随时汇报任务进行情况,任务结束后由企业、机构进行线上评价。课上,各任务组通过多元化手段,如制作PPT、小视频等呈现任务成果,并实行同伴互评制度,互相找出问题,进行讨论。
(3)语言侧重。这一阶段同样分为课下、课上两个部分。课下,学生依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泛在化学习环境自主查缺补漏。课上,教师对课程作业和学期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出學生语言侧重点和盲点,以及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不足,以便教师在课堂上点明并进行重复练习。
3. 教学后
(1)教学评价。课下,一方面,教师通过SPOC的在线评分系统收集数据,包括考试测试结果、课程讨论区活跃度等,在线系统根据测试结果和学习者平时活跃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根据平时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课上,各任务组根据任务汇报进行评分。
(2)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应该反馈到教学前、教学中阶段,并且需要教师对每一次的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使教学不断完善。
SPOC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融合是大势所趋,是改善传统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有利机遇,并且两者融合不仅具有理论支撑和现实环境支撑,还互相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两者的融合是可行的。笔者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了基于SPOC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流程,也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更加深入地验证和完善该流程,以期摸索出一条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学习者需求的路径。
参考文献
程馨. 英语任务型教学: 过程观、综合观与真实观[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S1): 220-221.
康叶钦. 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1): 85-93.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 1-6.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 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 中国远程教育,2006(4).
郭成,赵婷婷,陈敏. 泛在学习理论视野下的终身学习模式的构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 19-2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