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近日在第七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上讲话时指出,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保监会成立后三届会党委的一致论断,也是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相一致的。
协会在未来行业教育培训定位的基本思考此前已阐述过,今仅就童蒙养正的重要性进行阐发。
为什么说我们当下仍旧处在童蒙时期?
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保监会成立后三届会党委的一致论断,也是与我国仍处於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相一致的。这一定位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与西方保险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引入保险机制历史还不长。若按照改革开放算起我们仅有30余年保险史,若按照民国来算我们也就一百来年,即便按照发现的广州1805地下保单算我们与地中海海上贸易与劳合社咖啡馆相比也起步较晚,更何况其间轮回替往,所以我们今天依然要经历成长成熟前的童蒙阶段。
(二)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1992年试点开放2001年正式开放,目的是借鉴所谓先进的产品、销售和管理经验,所以那时的保险产品、渠道、教育培训是百花齐放的,无所禁忌的,好处是开放多元,害处是个别公司试错无底线,重新审视,现在是到了应当保护市场资源、营造行业正气、严格会员自律、倡导最佳实践的时候了。
(三)开放的新兴市场面临很多新问题需要深化研究。中国保险在开放期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打乱了民族保险自我缓慢内生发展的稳定步伐,所以当今中国保险市场既是全世界最为开放的市场,也是一个最为复杂的市场,新产品新渠道层出不穷,全球问题和本土问题纠缠一处,而在这一点,我们,也包括发达市场在内,大家都处在童蒙阶段。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树立和积聚“正”能量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赵朴初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才非正不能奇”,保险业和保险教育也应当有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正气就是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险分散机制且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中国保险业在寻求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保险业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近两年寿险都是个位数增长,交强险依然亏损,销售误导理赔难依然存在,保险业占整个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依然不高,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依然有限,因而要求我们直面,更要扶正祛邪。
(二)保险机制本身若没有正气的引导容易迷失自己。保险行业的特点是交易的非时空统一性,缴纳保费在前,出险理赔在后;签署保单在一地,领取给付赔款在另一地;甚至投保人是一代人,收益人是另一代人,这需要保险业具有最大诚信。若没有铁面无私的监管,没有自身和行业的道德自律,保险机制一旦使用不当,极容易造成利已的过度和利人的忘失。
(三)只有正能量才能为制度文化所接纳。除必须遵循保险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它必须实现两个对接,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接,深入研究和接续上中国几千年来发展出的非常丰富的跟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工具,二是保险必须与经济社会制度相对接,保险只是一个工具,它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和谐社会建设。
(四)保险院校教育需要更深层次的反思。近代以降,大学全面学习西方,西方工业文明的知识成果,代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史子集”,但一百多年后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大学教育工作中技术化和非教养化的功利主义倾向加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片面发展和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所以我衷心期望保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重新捡拾起《大学》的精神,回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的正道上来,以寻求和科学的平衡发展,对于保险教育和培训,那就是从保险的精算、会计,满脑子的销售、话术和利润、股价中艰难沉重而又不得不去打开一条门缝,让清新的、也是老祖宗几千来的天地一体、人我一心的神圣空气吹进来,保险应当为祖国和各行各业,为个人家庭企业营造出和谐安宁的整体氛围,有助于人心的安宁。未来的不确定依然存在,但人们的焦虑因为有保险机制的存在而得以缓解。
保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养”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必须彻究根源,深入研究;要统筹兼顾,审时度势;要做好规划,分段推进。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行业要无限延续生命,就必须重视教育培训之“养“等。
养:对个人而言,良好的习惯需长期养成,对行业来讲,对规律的把握需要深入研究和长期坚持,正气需要涵养,《庄子大宗师》言: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化:2013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保险文化建设的一大步。《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保险业的人文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教:教育是薪火相传,是经验传承,是知识积淀;保险教育更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创新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组成行业教育的两个方面,教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培:现代社会,新事物日新月异,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培训是让人不落伍的不二途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本文根据王治超在第七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的发言整理,有删改)
协会在未来行业教育培训定位的基本思考此前已阐述过,今仅就童蒙养正的重要性进行阐发。
为什么说我们当下仍旧处在童蒙时期?
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保监会成立后三届会党委的一致论断,也是与我国仍处於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相一致的。这一定位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与西方保险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引入保险机制历史还不长。若按照改革开放算起我们仅有30余年保险史,若按照民国来算我们也就一百来年,即便按照发现的广州1805地下保单算我们与地中海海上贸易与劳合社咖啡馆相比也起步较晚,更何况其间轮回替往,所以我们今天依然要经历成长成熟前的童蒙阶段。
(二)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1992年试点开放2001年正式开放,目的是借鉴所谓先进的产品、销售和管理经验,所以那时的保险产品、渠道、教育培训是百花齐放的,无所禁忌的,好处是开放多元,害处是个别公司试错无底线,重新审视,现在是到了应当保护市场资源、营造行业正气、严格会员自律、倡导最佳实践的时候了。
(三)开放的新兴市场面临很多新问题需要深化研究。中国保险在开放期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打乱了民族保险自我缓慢内生发展的稳定步伐,所以当今中国保险市场既是全世界最为开放的市场,也是一个最为复杂的市场,新产品新渠道层出不穷,全球问题和本土问题纠缠一处,而在这一点,我们,也包括发达市场在内,大家都处在童蒙阶段。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树立和积聚“正”能量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赵朴初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才非正不能奇”,保险业和保险教育也应当有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正气就是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险分散机制且要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中国保险业在寻求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保险业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近两年寿险都是个位数增长,交强险依然亏损,销售误导理赔难依然存在,保险业占整个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依然不高,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依然有限,因而要求我们直面,更要扶正祛邪。
(二)保险机制本身若没有正气的引导容易迷失自己。保险行业的特点是交易的非时空统一性,缴纳保费在前,出险理赔在后;签署保单在一地,领取给付赔款在另一地;甚至投保人是一代人,收益人是另一代人,这需要保险业具有最大诚信。若没有铁面无私的监管,没有自身和行业的道德自律,保险机制一旦使用不当,极容易造成利已的过度和利人的忘失。
(三)只有正能量才能为制度文化所接纳。除必须遵循保险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它必须实现两个对接,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接,深入研究和接续上中国几千年来发展出的非常丰富的跟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工具,二是保险必须与经济社会制度相对接,保险只是一个工具,它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和谐社会建设。
(四)保险院校教育需要更深层次的反思。近代以降,大学全面学习西方,西方工业文明的知识成果,代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史子集”,但一百多年后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大学教育工作中技术化和非教养化的功利主义倾向加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片面发展和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所以我衷心期望保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重新捡拾起《大学》的精神,回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的正道上来,以寻求和科学的平衡发展,对于保险教育和培训,那就是从保险的精算、会计,满脑子的销售、话术和利润、股价中艰难沉重而又不得不去打开一条门缝,让清新的、也是老祖宗几千来的天地一体、人我一心的神圣空气吹进来,保险应当为祖国和各行各业,为个人家庭企业营造出和谐安宁的整体氛围,有助于人心的安宁。未来的不确定依然存在,但人们的焦虑因为有保险机制的存在而得以缓解。
保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养”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必须彻究根源,深入研究;要统筹兼顾,审时度势;要做好规划,分段推进。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行业要无限延续生命,就必须重视教育培训之“养“等。
养:对个人而言,良好的习惯需长期养成,对行业来讲,对规律的把握需要深入研究和长期坚持,正气需要涵养,《庄子大宗师》言: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化:2013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保险文化建设的一大步。《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保险业的人文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教:教育是薪火相传,是经验传承,是知识积淀;保险教育更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创新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组成行业教育的两个方面,教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培:现代社会,新事物日新月异,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培训是让人不落伍的不二途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本文根据王治超在第七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的发言整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