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讨论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结构,把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疑难所在,编成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中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再由师生共同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笔者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讨论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运用问题讨论法的一般原则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紧扣课堂主题,富有层次性、逻辑性的原则
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所讨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进难前后的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
例如在讲授《电能的输送》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所以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问答:(1)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2)在输电过程主要考虑什么问题?(3)根据已有知识,请你说明在输电过程中为什么有电能损失?(4)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5)减小电流应怎样做?(6)应怎样升高电压呢?(7)用户需要较低电压怎么办?(8)从理论上分析能不能减小电阻来减少电能损失?(9)如何减小电阻?(10)在实际情况下用减小电阻来减少电能损失有何局限?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而最后又进行追问深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提高,培养了学生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了引思路、教方法和举一反三的目的,又引导了学生从实际出发来考虑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际的道理。
二、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问题。要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点拨,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认为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识结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迫使学生思维,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做完托里折利实验后,在学生疑团莫释的情境中,及时提出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折利管中的水银面比槽中的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玻璃管不竖直时,对读数有什么影响?此时管中水银柱长度怎样变化?管内外水银面高度有没有变?(4)有内径不同的玻璃做这个实验时对读数是否有影响?(5)实验时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那么玻璃管至少要多长?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这个实验全面辩证的理解。
三、量力性原则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它包括若干类的好奇心、上进需要、自激作用和同伙伴的相互作用等。激发内部动机的刺激特点,通常有新奇、惊异、复杂性、趣味性、矛盾等,它们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确定信息。如果说不确定信息(如问题)是引起内部动机的原因,那么信息不确定的程序是否适当,则是引起好的内部动机的重要问题。例如确定度过高的信息,学习者的心意不致丧失均衡,固而知性冲突较弱,内部动机不能充分激发起来,相反不确定度较低的信息学习者开始就接近不了,经不起过强的均衡丧失,就会弃之不顾了,所以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具有的“要求水准”,使信息的确定性程序达到最佳水平。
比如,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遵“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即量力性原则。所提问题应当像摘果子那样,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问题提得过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松的心理。例如在教《声音的发生传播》时,如果叫学生讨论拉紧的橡皮筋受到拨动后会怎样?显然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用经过讨论也能轻松做出回答。再如问学生为什么发音要靠介质传播?显然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是没有办法也用不着知道的问题。所以教学中是不要设置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来决定。
四、教师的指导原则
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有效地进行问题的讨论同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进行问题讨论法教学中不仅要善于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要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原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点破迷津,另辟新径。这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将问题化整为零,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问题讨论法”所得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无疑能激发中优等生求异创新;对于差生如果提出的问题总是有趣味和吸引力,就能吸引他们踊跃参加讨论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信心。同时在讨论问题时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和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错者要鼓励、有创见者要赞扬;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气和鼓励的言词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绝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褒扬,这是教师的法宝。当然,这法宝要用好,要由衷、真诚,要恰如其分。
总之,问题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组织教材,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才能发挥问题讨论法的教学功能,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紧扣课堂主题,富有层次性、逻辑性的原则
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所讨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进难前后的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
例如在讲授《电能的输送》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所以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问答:(1)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2)在输电过程主要考虑什么问题?(3)根据已有知识,请你说明在输电过程中为什么有电能损失?(4)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5)减小电流应怎样做?(6)应怎样升高电压呢?(7)用户需要较低电压怎么办?(8)从理论上分析能不能减小电阻来减少电能损失?(9)如何减小电阻?(10)在实际情况下用减小电阻来减少电能损失有何局限?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而最后又进行追问深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提高,培养了学生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了引思路、教方法和举一反三的目的,又引导了学生从实际出发来考虑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际的道理。
二、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问题。要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点拨,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认为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识结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迫使学生思维,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做完托里折利实验后,在学生疑团莫释的情境中,及时提出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折利管中的水银面比槽中的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玻璃管不竖直时,对读数有什么影响?此时管中水银柱长度怎样变化?管内外水银面高度有没有变?(4)有内径不同的玻璃做这个实验时对读数是否有影响?(5)实验时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那么玻璃管至少要多长?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这个实验全面辩证的理解。
三、量力性原则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它包括若干类的好奇心、上进需要、自激作用和同伙伴的相互作用等。激发内部动机的刺激特点,通常有新奇、惊异、复杂性、趣味性、矛盾等,它们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确定信息。如果说不确定信息(如问题)是引起内部动机的原因,那么信息不确定的程序是否适当,则是引起好的内部动机的重要问题。例如确定度过高的信息,学习者的心意不致丧失均衡,固而知性冲突较弱,内部动机不能充分激发起来,相反不确定度较低的信息学习者开始就接近不了,经不起过强的均衡丧失,就会弃之不顾了,所以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具有的“要求水准”,使信息的确定性程序达到最佳水平。
比如,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遵“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即量力性原则。所提问题应当像摘果子那样,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问题提得过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松的心理。例如在教《声音的发生传播》时,如果叫学生讨论拉紧的橡皮筋受到拨动后会怎样?显然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用经过讨论也能轻松做出回答。再如问学生为什么发音要靠介质传播?显然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是没有办法也用不着知道的问题。所以教学中是不要设置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来决定。
四、教师的指导原则
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有效地进行问题的讨论同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进行问题讨论法教学中不仅要善于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要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原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点破迷津,另辟新径。这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将问题化整为零,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问题讨论法”所得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无疑能激发中优等生求异创新;对于差生如果提出的问题总是有趣味和吸引力,就能吸引他们踊跃参加讨论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信心。同时在讨论问题时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和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错者要鼓励、有创见者要赞扬;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气和鼓励的言词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绝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褒扬,这是教师的法宝。当然,这法宝要用好,要由衷、真诚,要恰如其分。
总之,问题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组织教材,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才能发挥问题讨论法的教学功能,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