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美”尽情绽放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对于以视觉为主的学科——美术教育来说,已经全方位地感受到了“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聋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为构建聋校学科高效课堂服务。
  关键词:聋校;美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40-02
  一、运用信息技术寻找发现“美”
  俗话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经历等方面的局限,其生活视野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创作的主题缺少生命力,表达的画面缺乏表现力。信息技术运用于聋校美术教学是实现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要表现“海底世界”这方面的作品时,要求学生想象绘画出丰富的海底世界,大多数聋哑学生从未见过“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去发现海底世界的美?教师可以课前发动学生去收集一些有关海底的图片、录像片,上网去下载一些资料,若有必要,教师也可以积极帮助学生去找寻相关资料,在教学时通过相互展示,使得学生在不出课堂、没有实际经历的情况下,也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直接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体验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从而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海底世界,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参与收集信息,极大地发挥了齐心合力的作用。很多的信息聚集到一起,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合力,并在交流、讨论、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发现“美”,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面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美”
  所谓“昙花一现”,其实就是说美的事物总是显得那么的短暂。因此,人们总希望能够将美好的东西永远地留在自己的身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教学《京剧脸谱》这课时,笔者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了许多脸谱的图片和有关京剧艺术的起源、发展、现状等知识,如果仅靠让学生简单浏览一下、欣赏一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回去创作时仅凭记忆也不能很好地表现画面。这时,教师如果能教会学生综合几个相关网站,将收集到的图片由学生自己整理筛选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并由教师统一整理存放,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创作及课后延伸的资料,这样就有助于帮学生抓住美,为学生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学生在静下心来真正创作作品时,就可以随手拈来,有内容可画,有激情可发。
  学生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信息这一实践活动的同时,不仅能较熟练地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在抓住美的同时,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材料。在这里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注重了聋哑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欣赏感悟“美”
  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资料,而美术教材上的资料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通过各种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解决常规教学中信息量单一等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有系统性、灵活性。
  美术欣赏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后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放入电脑点击播放就行。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教师先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世界,以及优美的节奏,给学生的视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当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借助多媒体电脑,不但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形状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作品旋转活动起来,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使用这种手段在中年级的《立体构成》与高年级的《组合形体写生》一课中,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学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浏览路线,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浏览一座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般的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再现信息创造“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社会美、自然美的高度概括,是真、善、美在作品中的有机统一。许多美好的事物总是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已。当众多美好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汇入学生的脑海时,如何进行信息再现,把心中的美定格成理想的艺术作品,重塑自己心中的美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对大量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对美好生活进行观察,使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美、艺术的美,进而感悟、思考、体验、创造美。因此,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要将平时所积累大量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启发创作思路和创作灵感。多媒体电脑可以将大量图片、录像处理,通过投影仪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欣赏分析。大量丰富而多样的图片、录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满足了学生的视觉享受。如教学《螳螂》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寻找、发现、收集、整理的有关螳螂特征的信息、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造型、色彩、创意上欣赏、分析。有的学生认为螳螂的前足上有很锐利的锯齿,像一把镰刀,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美。于是笔者利用电脑放大螳螂的前足,仔细观察、探索,在创作时画出的螳螂的前足就像钢锯一样,显示出了一种稚拙的美。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最感人的事物用各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或泥塑、或想象画、或拼贴画、或电脑绘画,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才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这里,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共享交流传递“美”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如果不注重对外交流和信息互通,那么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等都会落后,美术教育尤其如此。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舞台空间。如在学校举办的一些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会拍摄一些活动的摄影作品,创作一些活动的美术作品等。如果仅在自己的学校开展活动进行交流,显得视野狭窄,活动效果肯定不理想。运用网络在网上进行作品交流,通过互览、互议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作品水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信息技术有着很强的交互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在线作业、讨论交流,使教学效果能得到及时反馈,同时也能加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关系。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春天——标志设计》这一课时,学生制作的作品很丰富,而且比较精致,却不便于课堂展示,如果让学生一件件来呈现,又过于浪费时间。考虑到这一点,笔者便在课堂上利用数码相机将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拍摄下来,复制到电脑上,通过大屏幕放映出来,并将许多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比较和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师生通过讨论,彼此交流、共享信息等活动,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 学生利用电脑完成的美术作业,可以用Email方式发送到教师电脑上,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这样在很多时候减少了反馈的时间,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使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
  此外,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将自己在平时上课、练习中产生的感想、问题及时与大家交流,用文本的方式记录于电脑,在教学网络建立学生给老师的留言箱,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调整和处理好师生关系。对一些特长生,尤其是对那些“偏才”、“怪才”的学生,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教育环境,允许他们用电脑作品替代美术作品,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交流让学生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和谐。
  (编辑:李晓萍)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广泛,文章就如何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到小班化教学的“预习导航”中来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预习导航”,学生可以接触到新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共享预习成果,有助于提高预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预习导航情况进行评价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预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发展起来。文章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移动学习开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移动学习的特征和成人学习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培训策略来激励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关键词:策略;移动学习;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4-0086-03  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数字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工作坊(workshop)是提升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也称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确立4-5人为学习组,选定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互动学习,协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高效课堂、增强课堂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分解教师教学任务、增强课堂多边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主体内容  一般分为以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学科,需要重视与各门学科的联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就会产生“学而不用”的现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呢?我们可以通过主题化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
摘 要:文章以《星际演化与外太空探索》课程为例,介绍了利用网络硬盘和QQ群构建集“资料下载、在线教学、移动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开放式教学平台的方法,探讨了该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对该平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硬盘;QQ群;在线教学;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87-02  一、引言  《星际演化与
2011年12月20日,德州仪器DLP产品事业部在北京举办了媒体专访活动。多年以来,德州仪器DLP持续关注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致力于教育的创新,希望通过提供各种创新技术,帮助学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3D技术引领教育创新   迄今为止,已经至少有16个品牌推出了基于DLP技术的3D-Ready投影机,而且市面上超过90%的DLP投影机等具备这一功能,与传统投影机相比成本也无
摘 要:文章简单阐述了实体教学模型虚拟数字化应用于基础医学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实现基本途径,并结合实例介绍实现实体教学模型的仿真效果,以及制作产品整合展示的专题网站,从而达到在信息教学环境下方便师生课内外浏览,通过虚拟教学模型促进学生了解人体或人体器官的结构、形状和特征。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模型;3D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
小说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种文本,作家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应该说小说是大部分学生最爱读的一种文学体裁,但传统小说教学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四大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已成了小说教学的公式。这种公式般的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需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掌握一些诸如叙事学之类的小说理论,但一般的理论书籍在普通读者读来却是艰涩难懂,如云里雾里。  《小说课》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家读大家”
今年,受疫情影响,两会延迟到5月底才召开。老师说,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关注两会的内容。舒心姐姐,我想问问,今年两会关于教育的热词有哪些呢?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会议,会上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教育问题,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关于教育的热词,第一个就是“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全社会如何形成合力、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呢?这的确是两会代表们的讨论热点。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會上,习近平爷爷要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结构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而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二者的有机整合能为教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结合微信平台的功能特点,构建了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旨在为促进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