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体验思维渐进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任务的顺利达成,还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渐进突破,更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生长情况. 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中注重思维渐进策略的达成. 笔者创设多元体验的方法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深入体验、渐进感悟、进阶提升的思维生长环境.
  [关键词] 多元;体验;思维;渐进;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创设多元化体验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感悟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建构方法与思想,生长思维与智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完善. 笔者借此文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情境活动初体验,思维兴趣初
  激发
  所谓情境活动的体验,指的是教师在正式讲授知识之前,创设出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教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强调这句话. 在教学目标和任务凸显前,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会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问题的存在,从而由外而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主动参与情境问题思考的兴趣和兴奋点,为思维方面的锁定和思维积极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开展分式应用教学为例,课堂上,笔者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借此促进学生思维兴趣点的提升、方向性的开启.
  情境體验 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0.31元,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 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 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这个问题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意识. 解决该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对这道题的题干进行梳理,填表格的过程就是将问题简化的过程(见表1). 学生一边对表格进行填写,一边指出自己所列方程所表达的含义.
  利用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巧妙地对接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与学生已学或将要建构的数学知识,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协助学生锁定思维方向,巧妙地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游戏活动再体验,思维兴奋再
  激发
  初中生虽然已经到了青少年发展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胜欲仍然比较强烈,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学生. 如果将游戏活动带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胜欲,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 游戏活动带给学生的体验是新颖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灵活运用游戏竞赛,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已有基础之上精心设计游戏,能使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再兴奋,进而启发学生思维.
  游戏体验 翻牌游戏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有趣的游戏,教师把54张扑克牌按照1,2,3,…,54的顺序进行编号后,背面朝上摆成一排. 班里正好有54名同学,同样,把这54名同学按照1,2,3,…,54的顺序进行编号. 游戏规则是:编号为1的同学把扑克牌中编号为1的倍数的所有牌翻一次;编号为2的同学把扑克牌中编号为2的倍数的所有牌再翻一次;编号为3的同学把扑克牌中编号为3的倍数的所有牌翻一次……直到最后一名54号同学把54号牌翻过来,游戏结束. 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有几张扑克牌最后被翻成正面朝上?写出它们的编号并说明理由. 经过一番指导和讨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得出了答案:7张,且分别是1,4,9,16,25,36,49.
  游戏的运用,将“寓教于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偶尔引入一些趣味小游戏供大家娱乐,既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又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推进学生思维跟进.
  亲历体验真活动,思维理解真
  深入
  教学活动的体验,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 只有真真切切地经历、体验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细节,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促进学生对相应细节的思维深入. 体验式教学,其本质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切实感受.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自己最真实的心情和感受去理解数学、感悟数学. 亲身经历,是一种直接的、不涉及任何中介的无可取代的过程,它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思维随着体验的深入而深入.
  亲历体验 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时,为了使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师在课堂上可抽出一段时间供学生做“抛硬币”的实验,即由学生自己动手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将抛出硬币的正反面频率记录下来,如A小组抛硬币20次,其中正面朝上为11次,反面朝上为9次;B小组抛硬币30次,其中正面朝上为14次,反面朝上为16次……经过学生的亲自试验后,大家都对得到的数据持有较高的信任度. 此时,教师再将历史上曾有人做过的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数据展示在大家的眼前.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给出的数据与自己试验得来的数据,可以发现抛掷硬币这个随机事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大约是0.5.
  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获得了知识与结论,还促进了思维的深入,在体验中真正加深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并促进了思维生长.
  情感体验真渲染,情感价值真
  熏陶
  随着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情感的熏陶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个方面,可通过情感的熏陶来渐进式地健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如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的社会实践等.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观念建立与健全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学行为,充实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的开展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用的人,帮助学生建构健全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情感的体验过程,体验的过程要做到真切而深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情感价值的重要性,真正达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 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普及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趣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精神品质.   情感渲染 一次,教师讲笛卡儿与蜘蛛的故事:1619年,笛卡儿所在军队的军营驻扎在多瑙河旁. 11月的一天,他因病躺在床上,天花板上,一只小小的蜘蛛从墙角慢慢地爬过来,吐丝结网,忙个不停. 从东爬到西,从南爬到北. 要结一张网,小蜘蛛该走多少路啊!笛卡儿就开始思考如何算蜘蛛走过的路程. 他先把蜘蛛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离墙角有多远呢?离墙的两边多远?他想着想着明白了,要是知道蜘蛛和两墙之间的距离关系,不就能确定蜘蛛的位置吗?确定位置后,自然就能算出蜘蛛走的路程了. 同学们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这就是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
  现在看来,直角坐标系不算新奇,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发现这一理论,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学生在故事中能够学习数学家认真钻研的精神品质.
  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收获情感价值,感受数学学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也是情感的陶冶与生长. 同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与技能,还为了陶冶情操与素养,历练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最终服务于社会.
  实践活动真体验,应用思维真
  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采用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 这些活动所带给学生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教学时,可以合理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体验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学生的数学水平就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体会. 久而久之,学生的潜意识中就会多一种意识,那就是应用思维. 假如学生带着学以致用的意识去学习,带着学以致用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学习将不再只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生活的需要.
  实践体验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运用.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 众所周知,旗杆很高,不能实地测量,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选择了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带学生去户外进行测量,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对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这是直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实践内容是这样的:XX同学身高1.6米,在同一时刻下,他的影长为2.4米,旗杆的影长为12米. 这时,阳光照射的光束角度相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出旗杆的高度为8米.
  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最为直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利用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数學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使这种能力在实践应用中逐渐提升、逐渐完善.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教材和环境为学生创设丰富而深入的体验活动,以此启发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训练思维、提升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别条件的探究中,文章从关注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出发,探讨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发现、主动探究的能力,培養学生构造数学模型等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 标准;本质;素养;平行四边形教学  数学是一种“思维体操”,“生长数学”理念下的思维必然主张是指教师根据数学学习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数学知识的结构中,构建合适的思维场景,让学生在
[摘 要] 课堂即时性评价是学生主动探究深度学习的加油站,本文在阐述了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的内涵意义的基础上,以《线段大小的比较》一课教学为例,提出了一些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生成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生成  课堂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引导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的学
[摘 要] 分层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差异而生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此,笔者践行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走班教学,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入而有效的分层走班教学,效果显著,以期借助文章抛砖引玉,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 分层走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班级人数众多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的学习较小学更加抽象、复杂,为此,刚开始初中的学习时就给学生一个启发、一种引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启迪学生的思维方法,助推学生的思维生长. 本文以“有理数的计算”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理数;思维;策略  “有理数”是苏教版初中数学的第一章,内容包括正数和负数、有理数、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的乘
[摘 要] 教师对“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决定了教学的高度. 宏观角度讲,这种理解水平体现在教者对章、单元、一节课的整体设计上;从微观角度讲,这种理解水平表现在教师对例题、练习等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上. 文章从微观角度,以代数中常见的两个计算题和两个应用题为例,探讨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深度理解,才能带领学生触及问题本质,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关键词] 深度理解;问题本质;数学学科能力 
■巧借参数,便于运算,妙释疑难  例1 已知x,y,z>0,且lgx lgy lgz=0,求x■·y■·z■的值. (选自高三考试题)  解析:由lgx lgy lgz=0?圯lg(xyz)=0?圯xyz=1.  设x■·y■·z■=t, ①  将①式两边同取以10为底的对数得  lgx■·y■·z■=lgt  ?圯lgx■ lgy■ lgz■=lgt  ?圯■ ■lgx ■ ■·lgy ■ ■l
这是一款海上救援无人机,在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大海上,它能准确定位落水者的位置,并能提供动力推进,把落水者送回岸边,这样既能及时救援,又能避免救援人员的不必要傷亡。  (设计师:Sarsenbek Hazken)
[摘 要] 习题教学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核心知识与能力的强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更多的方法,体验更多数学思想,在不断的反思、领悟和探究中提高解题效率,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习题课;核心素养;习题教学  从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材以及数学中考试题中不难发现,核心素养已经在推行与践行中. 数学核心素养并非简单的数学技能,它是高于知识技
生活在热带的蚂蚁,往往要爬到离巢十几丈远的地方去活动。而一般它们都能安全地找回自己的家门。  难道蚂蚁还能认路吗?对!蚂蚁确实有认路的本领,别看它们长着小小的身体,可是视觉非常灵敏,不但陆地上的景致,连天空中的景致都能被它们用来认路。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趁着一队蚂蚁正在回巢的途中,用一个筒状的围屏把它们罩住,使它们不能看到周围的景致,只能看见天空,结果蚂蚁队伍还是按照准确路线进行。后来,试验者又用
写下这一题目,我的心竟分外平静,豁然明白:那段忙碌而充实的高三岁月已然成为历史,自己也已成为“过来人”。  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洗礼的人,我自然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态度总是很重要的,面对高考,我们应带着“四心”,从容上阵。  第一,你要有决心,自己在心中定一个远大的目标,下决心达到这个目标,青春年少时,我们有资本去梦想、去憧憬,正所谓“人不痴狂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