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吃”并不可取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vv5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六成市民习惯“趁热吃”
  其实,不只张先生喜欢“趁热吃”,笔者走访发现,“趁热吃”是不少市民饭桌上的传统。
  把热乎乎的菜放进嘴里,在寒冷的冬天里确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笔者随机采访了近20名市民,超过六成市民表示习惯“趁热吃”,其中11名市民说,除了在饭桌上喜欢招呼家人“趁热吃”,自己本身也喜欢“趁热吃”。市民曾小姐说:“菜变冷了就没有那个热乎的味道了,吃着感觉没那么新鲜。”只有少数市民是将热菜放在味碟或是碗边,等凉得差不多了才吃。
  “趁热吃”对身体无益处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趁热吃”的观念在餐桌上流传了这么多年,其是否正确?营养专家表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过热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烫伤食道黏膜,甚至会引起胃炎等一系列疾病。
  医学资料表明,人体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之间,适宜的进食温度不宜太低或太高,最好是在10℃~40℃之间。口腔和食道能耐受的高温一般在50℃~60℃之间。接触到75℃左右的食物时,娇嫩的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比较常见的情况有,舌头等部位被烫伤,导致起泡。口腔偶尔起泡还会逐渐愈合,而且疼痛时间不是特别长,所以不少市民都没当回事。故此很多人都习惯“趁热吃”,其实,这种饮食方式对身体并没有益处。
  营养专家表示,过热的食物经口腔进入人体后,容易烫伤口腔黏膜及食道黏膜并出现炎症、糜烂等,甚至会引起食道炎。此外,“趁热吃”还会对食道及胃造成不良影响。
  食物温度在37℃左右为宜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是不是开始担心自己的口腔黏膜已被“轻度灼烧”?别担心,其实人体口腔的血液循环非常快,也非常丰富,受伤的组织会及时脱落、增生、修复,所以偶尔一点点的轻伤很快就会恢复。但是,对经常吃过热食物的人来说,由于长时间的“热”刺激,黏膜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逐渐引发口腔溃疡、食道溃疡和食道炎等问题,患上食道肿瘤的风险就逐渐增多。所以饮食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趁热吃”只能作为餐桌上一种寒暄的方式,吃的时候还需掌控好食物的大概温度。
  其实,常吃过热或过凉的食物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建议人们进食时以不烫为准。食物温度一般在37℃左右,与人体体温相近,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刺激,这样口感既不会降低,也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吃热食物前不妨先“吹一吹”,感觉不太烫了再吃;太冷的食物也不宜“一口入肚”,解冻或是加热后再食用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些含油较多的食物,由于制作时油温较高,刚出锅的食物温度也较高,对口腔黏膜及食道黏膜等都会产生一些损伤,食用时要格外注意。
其他文献
目的:对肺炎患儿采取雾化吸入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治疗,观察与研究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76例肺炎患儿,采取奇偶数字方式将所有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