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如同璞玉,如果未经打磨,可能永远只是被当成石头而已;所有连城的价值,若一开始被视而不见,就可能永远不见天日,被尘封、埋没,这是人生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哀!然而,教师如果善于赏识学生,一切就会发生改变。
被视为后进生的学生,常常受到抱怨、指责、贬低,有老师说他们笨,有老师埋怨他们粗心……老师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成长,于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黯淡无光了,孩子渐渐丧失了自尊和自信,言谈举止也就随之“笨”了起来。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运用赏识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赏识学生就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他们的潜力和灵感,并持之以恒。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当这种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时,学习的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赏识学生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在我们的课堂内出现赞美泛滥、俯拾皆是的情况,“好”字不绝、掌声一片。这种为了赞美而进行的赞美,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实际上表现出的只是教师的虚伪。“奖不副实”“奖过其实”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副作用。赞美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赞美必须要有方法、有原则,要讲科学。只有这样才能触动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赏识学生的大前提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决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歧视。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和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要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惩罚手段。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而艺术地进行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努力,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成就学生的光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