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理念融入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EM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念,其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确保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实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必须明确和掌握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用策略。基于此,文章先对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做简要的介绍分析,进而重点分析论述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用策略,包括针对性设置实践活动主题,并保证贴近生活、创新STEM教育理念,确保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性、开展综合实践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从社会实践活动、自然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来谈一谈STEM教育理念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能力
  一、 引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求重点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可以对所学到的知识点综合运用,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一直以来均得到高度的重视。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教学无论是理念还是组织形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课程教学要尽量回归到生活中去,凸显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为了更好落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STEM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可以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加以整合,能够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考虑到学生特殊的学习能力,如何科学应用STEM教育理念是十分关键的。比如教师在应用STEM教育理念时,必须掌握将生活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合起来的方法,只有如此,才可以发挥好STEM教育理念的优势,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用策略,现做如下的论述。
  二、 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
  STEM教育理念是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属于一个联合性的教育理念。在实际应用时,其中的科學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技术和工程这两门学科要求学生可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此来解决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便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是技术和工程学科的基础性工具。由此可以看出,STE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即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可以说,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教育理念,STEM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灵活且系统地去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将相关的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由此也表明了一个事实,即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多数是需要多种学科共同来解决,这让STEM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应用。
  就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来说,集中体现在两点上,即综合性和真实性。在综合性上,从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上来说,STEM主张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四门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教育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教学课程,确保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在具体应用时,因为STEM涉及四门学科知识,因而会含有很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去分析和整合这些知识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均有很好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诸多知识点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鲜活性,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与感受。在真实性上,STEM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始终凸显出学生这一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均可以紧紧围绕着学生来展开。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均可以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且富有足够的真实性,学生可以由此接触到有关于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更好地去探究问题。另外,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的广泛,将STEM教育理念与“生活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引入更多真实性的学习案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由此得到提升,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
  三、 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用策略
  (一)针对性设置实践活动主题,并保证贴近生活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在使用STEM教育理念时要始终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这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来设置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更重要的一点是,所选定的实践活动主题和内容均要尽量去贴近生活,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带有生活特性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
  比如在“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而且还要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化、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要先向学生做好详细的理论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知晓和掌握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在活动宣传时可以组织学生去设计海报,并张贴在宣传栏内,确保每一位学生均明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而后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开展细节内容,比如要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再比如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去郊区植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着引导学生去思考,谈一谈自己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看法,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更好融入STEM教育理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这四个角度去分析,继而提出更为全面、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相信通过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在应用STEM教育理念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生活化、新颖的话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以此拉近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但需要特别注意一点,所设置的实践活动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确保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确保后续的活动内容可以顺利开展。   (二)确保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确保可以完成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目的,必须结合活动主题来丰富形式和内容,确保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性,这对落实STEM教育理念意义重大,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基于STEM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原则与要点,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凸显合作性和凸显创新性。
  在合作性方面,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含有较多的专业性知识,有很强的综合性,若是由学生单纯去思考和实践,势必无法取得最佳的实践效果。为此教师可以考虑将班级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严格按照组建学习小组→情境创设→课堂探究的流程。①组建学习小组:在正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或书籍查询来获取相关的资料,而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来交流。而后教师便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合理分组,建立起学习小组,并设置小组组长,由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小组所承担的学习任务。②情境创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有明确的了解,掌握本次活动开展的基本原理,而后指导各个学习小组按照预先设定的主题和目标去开展小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能力来提出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小组带着问题参与到活动中去。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综合实践活动本身便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可以更加灵活,变得“活起来”和“动起来”。相信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尽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十分大的裨益。③课堂探究:探究环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此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四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更好地将STEM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比如在“创造”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些知名科学家的事迹,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这些科学家的作品,通过这种科普的形式帮助学生知晓更多的有关于创造的知识。在活动方式上,教师可以按照三种方式来展开,即制作纸塑模型、科学幻想画绘制、日常用品简易改型设计。无论选择哪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均要引导学生围绕着科技这一主题展开。比如在纸塑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模型和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活动形式上,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来科学确定,可以选择手工编织、创新作品制作、废旧物品利用、创意作品制作。比如在创意作品制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制作船模、车模、航模。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去探究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诸多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诸多学科的融合教育可以让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的全面。
  在创新性方面,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便是创新性,因而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小学学生来说,通过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为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保证活动主题尽量的富有创新性,并始终秉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服装设计”这一类活动主题上,因为题材丰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运动会服装设计要求去确定设计思路,确保服装设计可以充分代表运动会,既富有美观性也符合运动主题。当所确定的活动主题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时,整个活动的内容也会变得多元性,学生可以在活动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佳的实践效果。
  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STEM教育理念的具体应用
  考虑到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优先从生活、社会和自然这三个角度出发,让STEM教育理念融入得更深。以其中的社会和自然为例来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切入点放在学生的社会经验上,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体验到诸多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始终凸显出社会实践活动的自由性和实践性,因而可以采取自主体验与动手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在“自然与科学”这一类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灯笼”“海洋”“风筝”“古树”“汽车”等的跨学科课程整合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大自然中探索真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由此得到提升,可丰富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形式。在自然实践活动中,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已经十分急迫和关键,尤其是自然环境频频受到破坏,诸多的珍稀动植物已经灭绝,已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教师可以以这一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继而树立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的自我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考虑从生活中的细节着手,带领学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加以观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对于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案还可以组织实踐活动尽快去实行,以此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贯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五、 结语
  STEM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和活动形式,通过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四门学科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诸多的能力,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非常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三个角度出发,并做好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研究,打造高质量的实践活动,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闯荣.关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研究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30.
  [2]杨开城,窦玲玉,李波,等.STEM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2):20-28.
  [3]黄丽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察探究”的实施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7):30-31.
  [4]陈文硕.多媒体视域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点[J].基础教育研究,2020(6):54-55.
  [5]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42.
  [6]王然.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研究与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52 62.
  作者简介:
  陈亚兰,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淤溪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小衔接是当前人们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长久以来,这项工作中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班主任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当幼儿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之后,常常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这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对幼小衔接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幼小衔接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就助力幼小衔接班级管理的措施做了分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生活辨析相接轨等策略,将学生带入各项情境模式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  一、 引言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初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储备更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会有不同的效果,教学模式包括体验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文章对多种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摘 要:近几十年来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为了更好地用好教材,文章将人教版与统编版教材口语交际从教材的编排思路、教学目标、话题形式、评价要求四个方面进行比对,并基于对比后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统编版;口语交际;比对研究  一、 引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1988年的义务教育大纲中首次提出要把听说与读写摆在
摘 要:群文阅读,独特在一个“群”字,群文和单篇,形成反差,使得两种阅读教学拥有迥然不同的风格特色。群文阅读的“群”,有个切入点,那就是这一“群”文的链接点、中心点,专家学者老师们都称它为议题。议题,是群文阅读课的核心,整个课堂围绕“议题”设计和展开。师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共同议论,寻找预设甚至预设之外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而锻炼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归纳力、表达力的语文课。
摘 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美术创作,而是要在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角度展开,让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这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充满创造力,注重审美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个性化,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对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美术教师在对学生
摘 要:伴随着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各个学科在依托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做出了调整的同时还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我国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需要从四个方面完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即: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研究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从运用现代汉语搭建文言桥梁、注重教
摘 要:思与辩是“学思辩达”课堂的关键,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那么“学思辩达”课堂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课堂的论辩活力,这两个问题都很值得深入探讨。文章先是论述了唤起学生思维的五条途径:境—思(以情境为诱导,触发思维),问—思(以问题为导向,引发思维),知—思(以知识为基础,建构思维),辩—思(以论辩为动力,激活思维),行—思(以行动为载体,优化思维)。然后阐述了引发“辩”的三条途径,即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