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这首散文诗结构单纯,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歌咏了有情有趣、变幻多姿的四时晨昏之美,表达了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散文写作特点,展开丰富想象,感悟四时情趣。本课教学立足单元整体,重在朗读品味,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想象动人画面,细细体味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文章表达的意境及情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感悟情意、迁移仿写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情趣和韵味;第二课时,学习作者用一双慧眼捕捉细小事物来表达细腻情感的写作方法,尝试仿写。第一课时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晕”。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3.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感受春日的变幻、夏日的朦胧、秋日的动人、冬日的和谐。感悟作者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结合插图,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感受春日的变幻、夏日的朦胧、秋日的动人、冬日的和谐,感悟作者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版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设疑:我们已经读过许多写四季的诗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写秋天的美,谁也来说一句?(指名背诗)一年四季,美不胜收。一篇文章,如何能写出四季的美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年的美文——《四季之美》。
3.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本文是一千多年前,日本女官清少纳言所写,清是姓,少纳言是官职。清少纳言喜爱汉诗文、中国古典文学,著有《枕草子》,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散文集。《四季之美》就是其中第一篇,由卞立强翻译。
解析:师生轻松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四季诗文,感受四季动人景象,自然引入本文。关注文中注释,简单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亲近美文,与美文对话。
版块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四季之美,美在一年四季哪四个动人的时刻?
出示: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学习生字“黎”,“黎”是上下结构,上面禾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中间撇捺要舒展;部首是下面的“氺”。)
2.作者选择了四季的四个时刻来写,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很独特。(板书:独特视角)也只有这些时刻,她才有闲暇,能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美妙的瞬间。
3.导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每个季节动人的景象。
出示:鱼肚白的天空 彩云
明亮的月夜 萤火虫
点点归鸦 成群结队的大雁 风声虫鸣
落雪 遍地白霜 熊熊炭火
这些景物你见过吗?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声音朗读这些词?
教师评价:你的声音中传递着喜爱;你轻轻地读,读出了一个宁静的月夜,看到萤火虫的惊喜;心静了,才能听到风声虫鸣;你的声音真好听,读出了温暖的感觉!我们一起读好这些动人的景象。
4.没有雄奇壮观的景象,只是细微平常的景物,读来却充满美妙的诗意,这就是自然的神奇、生活的美好。
过渡: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板书:韵味)
解析:先反馈预习,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黎”,理解相关词语,整体感知本文脉络,了解作者清晰的表达顺序、独特的时空视角。朗读词语,借助词串韵文初步感受作者笔下那独特而美好的景物,感受作者细腻而敏感的心灵,丰富而雅致的性情。
版块三:柔和春日,静谧灵动
1.一说到春天的美,你会想到什么?作者却写了春天最美在黎明。请一位学生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春天的黎明美在哪儿?
2.交流:
(1)天空的颜色是美的。
(2)天空的颜色不仅美,还会变幻呢!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变幻之美的?(板书:变幻)
(3)学生交流。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妙?答:“泛”字,天空渐渐亮起来了!范围越来越大!读得轻而慢;“染”字,霞光渐渐映照,让天空如一位化了妆的少女,变得明媚生动。依然读得轻而慢;“飘”字,自由流动,为天空增添神秘与生机。读得轻盈而活泼。
3.小结:天空是静谧的,云彩是灵动、变幻的,作者捕捉并表达出这独特的动态之美,令人陶醉。(板书:表达 动态美)
4.此时,你们的心情如何?带着愉悦、欣喜的心情迎接这春之黎明。
解析:通过欣赏图片、朗读想象、品味“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等叠词和“泛、染、飘”等动词的妙用,体会天空色彩的变幻之美,感受散文优美的语言及意境,学习静中有动的表达方法。借助美妙的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强化阅读积累。
版块四:自主阅读,动人瞬间
1.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夏天、秋天和冬天“美在哪儿”?圈画批注。
2.想象这些美的画面,和同桌读一读。
解析:自主学习第2至4自然段,给学生静思默写的时间,圈画批注,同桌互读“动人瞬间”。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激发想象,培养自學能力,为后面的深度学习和理解做好铺垫。
版块五:聚焦一瞬,反馈交流
第一部分:活泼夏日,有情有趣 1.和春天不同,作者写了几种夏夜?
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2.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细雨萤火呢?(板书:朦胧)
点点流萤,翩翩飞舞;朦胧微光,着实迷人。你能读好这独特迷人的情景吗?指名学生朗读:“即使……也有……”
3.小结:夏夜是宁静的,萤火虫的微光和细雨的微光相互交织,朦胧而神秘,这也是一种动态之美,把我们带进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夜,
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情景着实迷人。
解析:通过细品“固然”“也有”“即使……也有……”这些连词,学生发现本段写了三种不同的夏夜:月夜、暗夜、雨夜,而作者对细雨萤火的朦胧、神秘之美情有独钟。自然把文字改编成一首浪漫迷人的小诗,欣赏画面,配乐朗读,读出夏夜的宁静与灵动,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童音再现了夏夜细雨萤火朦胧、闪烁的动态之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温暖秋日,有声有色
让我们继续交流。秋天的黄昏,作者写了两个不同的时刻,这是太阳落山的动人情景。你看到了哪些温馨美好的画面?
学生反馈: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1.点点归鸦为何“急急匆匆”?在日本,乌鸦是吉祥之鸟,是美的象征。谁来读出这“急急匆匆”?美在此时,归鸦已经是归人了,真是动人!(板书:动人)
2.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比翼而飞是怎么飞?翅膀挨着翅膀飞,相亲相爱)美在哪儿?叫人感动的是什么?(美在长途迁徙时团结一心、亲密无间。)侧耳倾听,似乎能听到雁群动人的叫声。
3.现在你就是这位心思细腻敏感的宫中女官,静静地站在宫墙边,仰望天空,只见——(引读课文中的句子: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此时,夕阳西沉,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如果你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虫鸣、蛙叫,在说着什么,唱着什么?(引读课文中的句子: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4. 点点归鸦、大雁南飞、风声虫鸣,一个个动态美的画面细腻地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出示作家林文月翻译的译文,读一读,和课文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1)出示: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2)指名学生朗读。
(3)同桌讨论,说说不同点。
(4)小结:林文月用了很多四字短语,富有节奏,表达了秋天来临,平添感伤。我们课文中的长句优美动人,却能表达出回家的温暖感觉。无论是哪一种译文,都体现了我们汉语言的美丽、神奇。
解析:儿童的精神成长以想象力为基础,以思维的跳跃为特征,借助图片和文字,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及表达,感受大自然中景物的灵性之美;想象温馨而动人的画面,“情动而辞发”,学生通过朗读、说话,自然入情入境,怦然心动。比较不同翻译版本的秋之黄昏,从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体悟汉语言美丽神奇,汉文化之意蕴悠长,拓展教材内涵,拓宽文学视野。
第三部分:沉静冬日,意味深长
1.作者为什么更喜欢冬日的早晨呢?(板书:熊熊炭火)
2.冬天冷吗?冬天的早晨呢?此时,平常忙忙碌碌没有空闲的清少纳言,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手捧着火盆取暖,是多么惬意与舒服啊!这种心情就是——闲逸。
3.落雪晶莹,白霜遍地,或是无雪无霜的早晨虽然寒冷,但是手捧炭火盆却获得了温暖。此时的美,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和谐(板书:和谐)这种动人的瞬间需要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才能捕捉到啊。
4.为什么写中午炭火熄灭的扫兴呢?
5.老师读第一句,男女生分别朗读描写早晨和中午的句子,感受冬日早晨浓浓的情趣。
解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位心思细腻敏感的宫中女官,从寒冷到温暖,从忙碌到闲逸,捕捉和谐美好的画面,体悟热爱生命的心灵。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细微之处的生活情趣。
版块六:布置作业,仿写片段
1.平淡的景致,无限的情趣,书中有四帧精巧雅致的扇面画,将这有情有趣、变幻多姿的四季之美留了下来。
2.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吧。
3. 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读不同译本的《四季之美》,感受不同的风格与韵味。
(2)片段仿写:观察画面,想象意境,写出景物的动态之美。
愿我们也能和作者一样,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表达心中的感动。
解析:课后引导学生读不同的译本,对比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创设情境,读写遷移,描写校园生活中景物的动态变化,能拓展思维,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美的东西在自然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每个孩子也能和作者一样,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亲近自然,表达心中的感动。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角 韵味 表达
春之黎明 变幻 动
夏之夜晚 朦胧 态
秋之黄昏 动人 美
冬之早晨 和谐
解析:儿童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在审美的情境里,儿童才有审美的愉悦。”本课教学,教师根据散文特点及儿童心理,营造了儿童喜爱的、符合文本内容的美好氛围,带领孩子们循着作者独特的时空视角,一起朗读、品味、思考、交流,欣赏四季之美独特的韵味。通过学习叠词、动词的妙用,引导学生品读散文语言的优美;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美的画面”,领略自然的神奇与生活的美好……儿童能主动融入情境,语文学习如同四季之美般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南国际小学)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这首散文诗结构单纯,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歌咏了有情有趣、变幻多姿的四时晨昏之美,表达了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散文写作特点,展开丰富想象,感悟四时情趣。本课教学立足单元整体,重在朗读品味,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想象动人画面,细细体味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文章表达的意境及情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感悟情意、迁移仿写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情趣和韵味;第二课时,学习作者用一双慧眼捕捉细小事物来表达细腻情感的写作方法,尝试仿写。第一课时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晕”。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3.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感受春日的变幻、夏日的朦胧、秋日的动人、冬日的和谐。感悟作者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结合插图,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感受春日的变幻、夏日的朦胧、秋日的动人、冬日的和谐,感悟作者对自然及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版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设疑:我们已经读过许多写四季的诗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写秋天的美,谁也来说一句?(指名背诗)一年四季,美不胜收。一篇文章,如何能写出四季的美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年的美文——《四季之美》。
3.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本文是一千多年前,日本女官清少纳言所写,清是姓,少纳言是官职。清少纳言喜爱汉诗文、中国古典文学,著有《枕草子》,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散文集。《四季之美》就是其中第一篇,由卞立强翻译。
解析:师生轻松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四季诗文,感受四季动人景象,自然引入本文。关注文中注释,简单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亲近美文,与美文对话。
版块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四季之美,美在一年四季哪四个动人的时刻?
出示:春之黎明、夏之夜晚、秋之黄昏、冬之早晨(学习生字“黎”,“黎”是上下结构,上面禾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中间撇捺要舒展;部首是下面的“氺”。)
2.作者选择了四季的四个时刻来写,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很独特。(板书:独特视角)也只有这些时刻,她才有闲暇,能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美妙的瞬间。
3.导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每个季节动人的景象。
出示:鱼肚白的天空 彩云
明亮的月夜 萤火虫
点点归鸦 成群结队的大雁 风声虫鸣
落雪 遍地白霜 熊熊炭火
这些景物你见过吗?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声音朗读这些词?
教师评价:你的声音中传递着喜爱;你轻轻地读,读出了一个宁静的月夜,看到萤火虫的惊喜;心静了,才能听到风声虫鸣;你的声音真好听,读出了温暖的感觉!我们一起读好这些动人的景象。
4.没有雄奇壮观的景象,只是细微平常的景物,读来却充满美妙的诗意,这就是自然的神奇、生活的美好。
过渡: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板书:韵味)
解析:先反馈预习,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黎”,理解相关词语,整体感知本文脉络,了解作者清晰的表达顺序、独特的时空视角。朗读词语,借助词串韵文初步感受作者笔下那独特而美好的景物,感受作者细腻而敏感的心灵,丰富而雅致的性情。
版块三:柔和春日,静谧灵动
1.一说到春天的美,你会想到什么?作者却写了春天最美在黎明。请一位学生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春天的黎明美在哪儿?
2.交流:
(1)天空的颜色是美的。
(2)天空的颜色不仅美,还会变幻呢!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变幻之美的?(板书:变幻)
(3)学生交流。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妙?答:“泛”字,天空渐渐亮起来了!范围越来越大!读得轻而慢;“染”字,霞光渐渐映照,让天空如一位化了妆的少女,变得明媚生动。依然读得轻而慢;“飘”字,自由流动,为天空增添神秘与生机。读得轻盈而活泼。
3.小结:天空是静谧的,云彩是灵动、变幻的,作者捕捉并表达出这独特的动态之美,令人陶醉。(板书:表达 动态美)
4.此时,你们的心情如何?带着愉悦、欣喜的心情迎接这春之黎明。
解析:通过欣赏图片、朗读想象、品味“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等叠词和“泛、染、飘”等动词的妙用,体会天空色彩的变幻之美,感受散文优美的语言及意境,学习静中有动的表达方法。借助美妙的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强化阅读积累。
版块四:自主阅读,动人瞬间
1.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夏天、秋天和冬天“美在哪儿”?圈画批注。
2.想象这些美的画面,和同桌读一读。
解析:自主学习第2至4自然段,给学生静思默写的时间,圈画批注,同桌互读“动人瞬间”。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激发想象,培养自學能力,为后面的深度学习和理解做好铺垫。
版块五:聚焦一瞬,反馈交流
第一部分:活泼夏日,有情有趣 1.和春天不同,作者写了几种夏夜?
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2.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细雨萤火呢?(板书:朦胧)
点点流萤,翩翩飞舞;朦胧微光,着实迷人。你能读好这独特迷人的情景吗?指名学生朗读:“即使……也有……”
3.小结:夏夜是宁静的,萤火虫的微光和细雨的微光相互交织,朦胧而神秘,这也是一种动态之美,把我们带进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的暗夜,
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
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情景着实迷人。
解析:通过细品“固然”“也有”“即使……也有……”这些连词,学生发现本段写了三种不同的夏夜:月夜、暗夜、雨夜,而作者对细雨萤火的朦胧、神秘之美情有独钟。自然把文字改编成一首浪漫迷人的小诗,欣赏画面,配乐朗读,读出夏夜的宁静与灵动,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童音再现了夏夜细雨萤火朦胧、闪烁的动态之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温暖秋日,有声有色
让我们继续交流。秋天的黄昏,作者写了两个不同的时刻,这是太阳落山的动人情景。你看到了哪些温馨美好的画面?
学生反馈: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1.点点归鸦为何“急急匆匆”?在日本,乌鸦是吉祥之鸟,是美的象征。谁来读出这“急急匆匆”?美在此时,归鸦已经是归人了,真是动人!(板书:动人)
2.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比翼而飞是怎么飞?翅膀挨着翅膀飞,相亲相爱)美在哪儿?叫人感动的是什么?(美在长途迁徙时团结一心、亲密无间。)侧耳倾听,似乎能听到雁群动人的叫声。
3.现在你就是这位心思细腻敏感的宫中女官,静静地站在宫墙边,仰望天空,只见——(引读课文中的句子: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此时,夕阳西沉,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如果你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虫鸣、蛙叫,在说着什么,唱着什么?(引读课文中的句子: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4. 点点归鸦、大雁南飞、风声虫鸣,一个个动态美的画面细腻地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出示作家林文月翻译的译文,读一读,和课文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1)出示: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2)指名学生朗读。
(3)同桌讨论,说说不同点。
(4)小结:林文月用了很多四字短语,富有节奏,表达了秋天来临,平添感伤。我们课文中的长句优美动人,却能表达出回家的温暖感觉。无论是哪一种译文,都体现了我们汉语言的美丽、神奇。
解析:儿童的精神成长以想象力为基础,以思维的跳跃为特征,借助图片和文字,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及表达,感受大自然中景物的灵性之美;想象温馨而动人的画面,“情动而辞发”,学生通过朗读、说话,自然入情入境,怦然心动。比较不同翻译版本的秋之黄昏,从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体悟汉语言美丽神奇,汉文化之意蕴悠长,拓展教材内涵,拓宽文学视野。
第三部分:沉静冬日,意味深长
1.作者为什么更喜欢冬日的早晨呢?(板书:熊熊炭火)
2.冬天冷吗?冬天的早晨呢?此时,平常忙忙碌碌没有空闲的清少纳言,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手捧着火盆取暖,是多么惬意与舒服啊!这种心情就是——闲逸。
3.落雪晶莹,白霜遍地,或是无雪无霜的早晨虽然寒冷,但是手捧炭火盆却获得了温暖。此时的美,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和谐(板书:和谐)这种动人的瞬间需要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才能捕捉到啊。
4.为什么写中午炭火熄灭的扫兴呢?
5.老师读第一句,男女生分别朗读描写早晨和中午的句子,感受冬日早晨浓浓的情趣。
解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位心思细腻敏感的宫中女官,从寒冷到温暖,从忙碌到闲逸,捕捉和谐美好的画面,体悟热爱生命的心灵。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细微之处的生活情趣。
版块六:布置作业,仿写片段
1.平淡的景致,无限的情趣,书中有四帧精巧雅致的扇面画,将这有情有趣、变幻多姿的四季之美留了下来。
2.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吧。
3. 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读不同译本的《四季之美》,感受不同的风格与韵味。
(2)片段仿写:观察画面,想象意境,写出景物的动态之美。
愿我们也能和作者一样,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表达心中的感动。
解析:课后引导学生读不同的译本,对比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创设情境,读写遷移,描写校园生活中景物的动态变化,能拓展思维,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美的东西在自然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每个孩子也能和作者一样,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亲近自然,表达心中的感动。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角 韵味 表达
春之黎明 变幻 动
夏之夜晚 朦胧 态
秋之黄昏 动人 美
冬之早晨 和谐
解析:儿童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在审美的情境里,儿童才有审美的愉悦。”本课教学,教师根据散文特点及儿童心理,营造了儿童喜爱的、符合文本内容的美好氛围,带领孩子们循着作者独特的时空视角,一起朗读、品味、思考、交流,欣赏四季之美独特的韵味。通过学习叠词、动词的妙用,引导学生品读散文语言的优美;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美的画面”,领略自然的神奇与生活的美好……儿童能主动融入情境,语文学习如同四季之美般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南国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