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地方高校交叉学科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单位对人才培养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职业教育模块设计和专业选修课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交叉学科;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70-02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学院成立后,为社会输送了2 500多名人才,现已成为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一体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及动植物检疫等4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动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
交叉学科是指涉及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逐渐形成交叉学科。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2]。
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农林、环保、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毕业生在外语、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生物学方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灵活应用生物技术能力。
一、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良好,生物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及生物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验技能系统,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和前沿须明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农林、环保、医药、食品、生物检测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一)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设置包括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微生物生理学、生化工程、现代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遗传育种17门主干课程。
(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26周,8个实践环节,25学分,实践教学(含实验)学分占总学分的26.3%。采用认识实习(企业参观)、课程实习(动植物野外实习)、专业方向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调查(假期)、毕业论文等环节。
1.基础实践:大一:认知性实践:企业参观、专业考察等;大二:体验性实践:市场调研、企业实习;大三:应用性实践:接触性实践课、专题调研等;大四:综合性实践:课程设计、技能鉴定、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创新实践:技能课考核模式改革,增设创新实践课,实施产、学、赛结合教学法。
(三)生物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模块设计和专业选修课设置
职业教育模块构建了现代生物学方向(主要培养基础型人才)、食品科学与营养、生物制药和动物生物技术四个职业方向模块。
(四)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学分、弹性学制和主辅修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包括8个课外学分,课外学分可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各类奖励、专业创新设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以及挑战杯等方式获得。
三、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
主要有园林、农、林、牧、渔、食品、环保和医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表1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表
四、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单位对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要求
对园林、农、林、牧、渔、食品、环保和医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五、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传授知识向提高技能方面转变。
2.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关键:发挥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第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第二要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第三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5.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评价标准。五方面是否提升:(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个性发展;(3)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5)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以来一直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原则严格要求在校学生,始终坚持培养敢研究、会研究复合型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输送了大量合格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http://www.smkx.jmsu.cn/.
[2] http://baike.baidu.com/view/24503.htm.
[3] 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4] 齐志广,周春江,赵宝华,等.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3):8-11.
[5] 陈晓欢,王颖颖,左云飞.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1):126-128.
[6] 张伟,姜平波,刘加斌,等.“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J].医学研究杂志,2007,(12):111-113.
[7] 余龙江,鲁明波,李为.理工医结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J].高教论坛,2010,(9):11-14.
[8] 张俊祥,周永春,程家瑜.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态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5,(2):32-34.
[9] 王镜岩,朱圣庚,钱长法.生物化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李建武,萧能,余瑞元,等.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关键词:地方高校;交叉学科;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70-02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学院成立后,为社会输送了2 500多名人才,现已成为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一体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及动植物检疫等4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动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
交叉学科是指涉及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逐渐形成交叉学科。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2]。
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农林、环保、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毕业生在外语、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生物学方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灵活应用生物技术能力。
一、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良好,生物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及生物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验技能系统,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和前沿须明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农林、环保、医药、食品、生物检测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一)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设置包括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微生物生理学、生化工程、现代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遗传育种17门主干课程。
(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26周,8个实践环节,25学分,实践教学(含实验)学分占总学分的26.3%。采用认识实习(企业参观)、课程实习(动植物野外实习)、专业方向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调查(假期)、毕业论文等环节。
1.基础实践:大一:认知性实践:企业参观、专业考察等;大二:体验性实践:市场调研、企业实习;大三:应用性实践:接触性实践课、专题调研等;大四:综合性实践:课程设计、技能鉴定、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创新实践:技能课考核模式改革,增设创新实践课,实施产、学、赛结合教学法。
(三)生物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模块设计和专业选修课设置
职业教育模块构建了现代生物学方向(主要培养基础型人才)、食品科学与营养、生物制药和动物生物技术四个职业方向模块。
(四)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学分、弹性学制和主辅修设置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包括8个课外学分,课外学分可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各类奖励、专业创新设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以及挑战杯等方式获得。
三、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
主要有园林、农、林、牧、渔、食品、环保和医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表1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分布表
四、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单位对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要求
对园林、农、林、牧、渔、食品、环保和医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五、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传授知识向提高技能方面转变。
2.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关键:发挥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第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第二要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第三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5.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评价标准。五方面是否提升:(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个性发展;(3)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5)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
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以来一直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原则严格要求在校学生,始终坚持培养敢研究、会研究复合型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输送了大量合格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http://www.smkx.jmsu.cn/.
[2] http://baike.baidu.com/view/24503.htm.
[3] 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4] 齐志广,周春江,赵宝华,等.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3):8-11.
[5] 陈晓欢,王颖颖,左云飞.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1):126-128.
[6] 张伟,姜平波,刘加斌,等.“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J].医学研究杂志,2007,(12):111-113.
[7] 余龙江,鲁明波,李为.理工医结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J].高教论坛,2010,(9):11-14.
[8] 张俊祥,周永春,程家瑜.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态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5,(2):32-34.
[9] 王镜岩,朱圣庚,钱长法.生物化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李建武,萧能,余瑞元,等.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