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故乡的灌顶温泉

来源 :贡嘎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溜溜康定,地处鲜水河断裂带,地下岩层结构复杂,岩浆涌动,暗流交错,造就地面温泉甚多。
  我沐浴过二道桥、木格措、老榆林、七色海、中谷、金家河坝、龙头沟、毛纺厂、白土坎、子耳坡和幸福桥温泉。据《康定县志》记载,还有折多山垭口、苦西绒、普沙绒、宋玉、夹贺沟和热水沟温泉。康定被誉为温泉之乡,那可是名副其实。
  然而,在我一生中,最快樂最难忘的,还是儿时老榆林的灌顶温泉。
  很多年没有去过了,回想曾去那里美好快乐日子,像微风荡漾的碧波,在脑海里泛起阵阵涟漪。
  记得那年,我童年的铁杆伙伴尼玛泽仁和其他四个同学邀约第一次去灌顶玩,当时是没有交通工具的。大清早,我们一行六人带上茶锅和打尖,开始了十多公里的徒步旅程。过了公主桥,我们沿着折多河的小路,弹弓和俄多清脆声是我们壮胆的“武器”。经过波罗罗、驷马桥、龙头沟、新玉林,耗费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一一榆林宫。当我们一看到路坎下的灌顶时,路途的疲劳和艰辛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伙伴们欢呼雀跃,那股快乐兴奋劲儿,言语难以表达!大家争先恐后,向路坎下冲去。边跑边喊:“我们看到灌顶了!我们到达灌顶啦!”大家相互拥抱,快乐和自豪感写满了每个人的笑脸。在当时,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同学是不可能也不敢来的。山脚下,我们第一眼就看到硕大的“灌顶”二字。我们对旁边“咕嘟,咕嘟”冒出的热泉,更是感到新奇。伙伴们情不自禁地伸出手,都去试它的温度。好烫!我们急忙缩回手去,发出异口同声的惊叹,这口泉眼足有八十八度。
  罗布很勤快,他忙着给大家捡柴烧茶去了。我们转过身去,被靠近河中的“小山包”所吸引。大家喊着叫着,蜂拥而至。尼玛泽仁第一个爬上去,我们也不甘落后,先后爬了上去。“小山包”顶端一口小泉眼,突泉喷射,泉气弥漫,云蒸雾绕,蔚为壮观。令人格外新奇!
  试想几百年或上千年前,它肯定是榆林河中冒出的一口泉眼,长期的钙化物堆积至今,形成了一个圆锥体,越积越高,形如火山,高达四五米。我冥思苦想,灌顶,灌顶,可能就是以此所命名的吧。
  这时,突然一股热泉喷射出来,水花溅到尼玛脸上,烫得他捂住脸直跳,险些掉下“山”去。李刚、陈强、阿娃、邓小康和我自然幸灾乐祸,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伫立在钙化物“小山包”上,看了好久好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河床边是一大片草地,水洼,苔藓,还有小股热泉冒出。靠近山边和草地,有两个刨挖的温泉池塘,供男女分别使用。大家来到山边的池塘,脱下衣裤,享受天地赐予我们的圣地。
  池塘深浅不过五十厘米,池底一层厚厚的黑沙。我们将沙子抹在皮肤上,舒服极了。但是温泉太烫了,水温近50度,我们不时地爬到池塘边。皮肤灼热,满脸透红,但一身舒缓,倍觉轻松,无比惬意。罗布烧好茶水,还煮了洋芋,便迫不及待投入到伙伴们的行列。
  很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有关灌顶的奇闻趣事。
  “灌顶”二字,不知当年哪位能工巧匠悉心雕凿,是川边镇守使殷承献手书颜体。字体道劲挺拔,不愧为书法瑰宝,颜筋柳骨的精、气、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左边的小题,历经风雨,仍依稀可见:民国六年八月(1917年)。据县志记载,灌顶取佛经“醍醐灌顶”之意。
  前人称之为灌顶突泉、灌顶药泉或灌顶神泉。靠近河边的那块钙化锈石包,榆林村的乡亲父老给它取了一个漂亮的名字一一火龙石。儿时的灌顶,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温泉地。听老人们说,热泉能够治愈皮肤病,除湿热,祛痱子。长期浸泡灌顶药泉,皮肤光滑细嫩。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真可谓是,秀丽妖娆,楚楚动人,宛如出水芙蓉!
  炉城的乡亲父老,时常光顾此地,游山玩水。他们在河边搭帐篷,唱山歌,跳锅庄,耍坝子,吃野餐,享受着上苍的恩赐。大渡河畔的藏、彝、羌、回族村民,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慕名而来。他们投亲靠友,一住就是数日,天天泡温泉。离开时,还带上几壶神水,说能养胃祛病。
  这条河叫折多河,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之为榆林河。河畔芳草青青,鲜花盛开,好一派秀丽风光!对岸青松挺拔,郁郁葱葱;毛竹青青,随风摇曳;榆林河水兴波逐浪,笑迎远客;灌顶温泉云蒸霞蔚,暖气融融。远处,在太阳、雪山、蓝天、白云的陪衬下,更有凉爽河风拂面吹来,令人感觉如腾云驾雾一般,赏心悦目,心花怒放!
  老榆林又叫御林宫,是旧时明正土司的避暑行宫;雍正四年,果亲王在这里建设行宫沐浴温泉,更名御林宫。国画大师张大干曾来康定到此一游,兴致勃勃,赋诗作画,留下千古绝唱。
  穿越时空隧道,试想当年明正土司或果亲王一行去御林宫。骑马坐轿,旌旗招展,左右带刀护卫,随从跟进;帐篷扎营,营火通明,美味佳肴,竹笛声声,琴弦悠扬,轻歌曼舞,瑶池沐浴……几番逍遥浪漫,何等威严气派!如此胜景之地,怎不叫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同学六人,一时沉浸在神泉怀抱之中。那般轻松、快乐、温馨、惬意,真叫人迷途忘返。迷恋很久,忽听得山坡上有男女吆喝之声,如梦方醒,知道有其他远客到此地沐浴。大家极不情愿地穿衣系鞋,让出瑶池。伙伴们走到烧茶打尖的地方,才感觉肚腹空空,饿鬼敲门了。草地上大家盘腿相坐,从背篓取出打尖:锅魁、糌粑、泡菜、豆瓣、煮洋芋,还有一饭盒王凉粉!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已是颇为满足了。那顿野餐,至今难忘,那真是我们儿时无忧无虑、纯真快乐的美好时光!
其他文献
教师有体罚或骚扰学生、收礼或有偿补课等10种行为的,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师德突出问题。  这10种行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在招生
期刊
2013年12月11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原副署长叶虔涉嫌受贿、行贿一案,在盐田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检方指控,1999年至2002年期间,叶虔为获升迁机会,向时任深圳市南山区区委书记梁道行(另案处理)行贿港币68万元。  检方还指控,1999年至2012年,叶虔利用担任深圳市南山区城市建设开发中心副主任及主任、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局局长、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的职务便利,收受贿赂款人民币209万元、
期刊
57岁的王南海,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红光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居住在市区边缘,离家不足200米的地方有一个菜场,人流量较大。每年夏天,他就在菜场口的路边摆摊卖西瓜,用换来的钱维持全家日常开销。  虽然王南海小学都没有毕业,但他从小对书法和画画特别敏感、爱好。平常做生意之余,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拿笔涂鸦。只要是看过的图画,他都能用钢笔描摹出来。一天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在西瓜上画上画再卖呢?当然在西瓜皮上用钢
期刊
席望是吉林“90后”小伙子,2008年上高二时第一次接触配音。他普通话较标准,声音多变又比较好听,尤其喜欢模仿诸如“一休”、“葫芦娃”等自己非常喜欢的剧中人物的声音,能以假乱真。随后,这位新潮小伙利用网络接触配音圈里的各路高手,并开始在家尝试配音。他把录好的作品上传网络。一次,某配音团队在网络海选配音,席望意外接到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  2010年,席望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习工程
期刊
半月前,被“双规”的王局长趁人不备跳楼自杀了。  王局长死后,检查组在他家中的抽屉里搜出了一本日记,奇怪的是,日记中有字的部分都被撕去了,只留下一点无法辨认的残缺墨迹。检查组认为,这个线索很重要,便对王局长的儿子大刚进行了询问:  “这本日记是你父亲的吗?”  “是……是的。”  “那日记中的内容谁撕掉的?”  “不,不知道……我父亲从来不让我们动他的东西。”大刚嗫嚅着答道。  最终,检查组没能从
期刊
表姐夫参加工作不久,便从科员提升为副科长。又经数年努力,他不仅当上了科长,而且被单位推荐为组织部门备案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候选人。  前不久,组织部门准备从表姐夫单位提拔一位副局长。事情确定后,包括表姐夫在内的三位候选人开始了竞选前的精心准备。  半个月后,副局长的竞选正式开始。也不知是表姐夫准备不充分,还是哪个环节做得不够,他竟然一下落选了。落选之后,表姐夫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他的父母为此也很不开心。
期刊
“请您还我这十七年的母爱,否则您不能离开。”半卧病榻的张清的手机上突然跳出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十七年前,思阅五岁多,却懂事得让人心疼。因为张清和她爱人长期在不同的沿海城市打工。每次回乡后,虽然大包小包地拎了许多东西给儿子,但总是喜欢放下行李后就带着思阅去超市。她想第一时间和孩子独处,她总想以物质的满足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张清带着孩子去超市,思阅一反常态地只挑了一个喜之郎的吸冻,然后说:“不
期刊
关于新农保补缴有哪些  政策规定  新农保实施时,我差3个月够享受待遇条件。当时没有交新农保保险费。到2012年交了100元钱补缴2011年的费用,结果还是没领到。2013年8月到农保局才弄明白,交的100元算2012年的,2011年的还要补缴,说是保持连贯性,再晚还要补缴2013年的。我弄不明白,一是过了60岁还用交养老金吗?二是已经补缴了2011年的为何不算数?三是到60岁国务院就给发基础养老
期刊
海子,是故乡人对高原湖泊的一种爱称。在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墨尔多神山脚下,就有一泓占地四百余平方米的海子,它仿佛留恋着这山色,就这样在亘古不变的雪峰下,枕着草甸,做着浅浅的梦。  夏日里,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它只是慵懒地拍打着细浪,只是发出微弱的声响,抚摸着岸边的沙石,仿佛怕自己的喧嚣吵醒了这个静谧的世界,显得那样的内敛优雅。其实,看一看山谷里悄然而逝的流水,便知道,海子已经把岁月都归结于流水里,而自己
期刊
相信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在小时候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必定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当年少的我们说出各自的答案时,相信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像装满了闪烁的星星,那是梦想的光,是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光芒。那时候的我们是如此坚信,这光会如同一盏灯,指引我们方向,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最终能梦想成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光芒在我们的眼中一点一点的黯淡下去甚至消失?是什么让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