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积极心理学重视人的潜能和人本身具有的积极力量,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发展的问题。在大学阶段中,这种积极的心态对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首先是由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生活得更加幸福,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如何使具有天赋的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进行研究,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2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2.1自我意识模糊
自我意识是主体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态度的统一。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大部分新生对于身边事物会产生相当大的好奇,在告别了以往三点一线的生活以后,新兴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开始冲击着大部分人的眼球。各式各样的活动,部门和感情在复杂的矛盾的对持着,新生享受着校园时光,同样也被校园时光享受着。在选择与被选择中,越来越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困惑,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身边的事物,在不断的刺激下,校园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模糊了,从而产生了莫名的不安全感,逃避问题成了常见的现象。
2.2认知不协调
2.2.1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在一般情况下,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引起选择的作用。在中学阶段,老师总是喜欢把大学描述得尽善尽美,这间接影响了学生世界观的形成,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对大学形成了非真实的初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初印象对于记忆来说,改变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初印象的形成会进入学生的潜意识,尽管有时知道这是一个幌子,但还是会深信不疑。在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带有非真实的认知,从而对环境形成错误的观念。在交流和实践下,心理认知和现实不一致,心理会变得不适,产生挫败感。当周围的同学能够很快进入大学应有的状态时,更是会有巨大压力,自尊严重受挫,社会功能可能部分丧失。环境的改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真实初印象的形成和心理过程的巨大波动。
2.2.2学习方向与态度抉择
一般学习课程的方向已经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学习方向指的是在大学阶段学习某一方向的主要知识和经验,态度抉择指的是自我分析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全面性。态度则以实践的积极性和时间来衡量,大部分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抉择,实践的积极性可以衡量分析的可靠程度。在自我认识的阶段里,学习方向和态度抉择可以获得统一。自我认知可以认清自我的性格倾向,在选择学习方向的态度上,获得基本的统一。性格没有好坏,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性格。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在现在的学习方向和未来发展的态度抉择获得统一。
2.3意志和能力的不足
意志指的是人自觉地确定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心理过程。能力指的是生命物体对自然探索,认知改造水平的度量,大学生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和奋发图强的决心。大学生能力根据郑希付,罗品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职业能力素质包括了竞争能力,自我设计能力,决策能力,社会知觉能力和合作能力素质。该调查显示大学生能力素质总分为3.43,其竞争能力为3.04,自我设计能力为3.49,决策能力为3.40,社会知觉能力为3.76,其中大学生各项素质均分为3.60。大学生职业能力得分处于中下水平,这说明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不高。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和能力素质的教育,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意志和能力品质。
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心理
认知指的是认识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客观事物本身是事物,但事物的发展被人赋予了态度,事物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评价事物发展的态度,折射的是人自己态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的认知态度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的发展。健康和谐的内心环境主要是由自我认知来决定,所以客观的全面的认知才能更好的认知其他事物。积极客观的认识自我途径主要通过内省的方式和他人的评价来获得认知信息,对于信息的处理,应该需要客观冷静的分析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
3.2培养积极的情绪品质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个体情绪产生主要是需要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满足,如果得到满足则会产生积极情绪的体验,若是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消极情绪。大学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社会阅历浅薄,在多种事物和需要上不能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的心理,所以,大学生需要被引导,形成客观正确的价值需要,产生积极情绪的体验。
3.3培育积极的行为转变
行为指的是由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现实和理想存在着差距,理论和实践同样也存在差距,把积极的生活理念运用于现实中需要积极的行动配合。个体在没有相对稳定信念的情况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认知。新理念的出现,评价理念信度和效度均需要用实践来测量,一个理念得以真正的运行是需要积极转变的行为,不然这种理念就会是空想主义。为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大学生应该坚定实践出真知的信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心理方式和理念,把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当作大学内的一门必修课来对待,最终获得积极向上的性格。
参考文献:
[1]田奇.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王佳利.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探索,2013,No.26103:138-139.
[3]周银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No.18101:233+25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首先是由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生活得更加幸福,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如何使具有天赋的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进行研究,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2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2.1自我意识模糊
自我意识是主体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态度的统一。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大部分新生对于身边事物会产生相当大的好奇,在告别了以往三点一线的生活以后,新兴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开始冲击着大部分人的眼球。各式各样的活动,部门和感情在复杂的矛盾的对持着,新生享受着校园时光,同样也被校园时光享受着。在选择与被选择中,越来越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困惑,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身边的事物,在不断的刺激下,校园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模糊了,从而产生了莫名的不安全感,逃避问题成了常见的现象。
2.2认知不协调
2.2.1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在一般情况下,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引起选择的作用。在中学阶段,老师总是喜欢把大学描述得尽善尽美,这间接影响了学生世界观的形成,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对大学形成了非真实的初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初印象对于记忆来说,改变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初印象的形成会进入学生的潜意识,尽管有时知道这是一个幌子,但还是会深信不疑。在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带有非真实的认知,从而对环境形成错误的观念。在交流和实践下,心理认知和现实不一致,心理会变得不适,产生挫败感。当周围的同学能够很快进入大学应有的状态时,更是会有巨大压力,自尊严重受挫,社会功能可能部分丧失。环境的改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真实初印象的形成和心理过程的巨大波动。
2.2.2学习方向与态度抉择
一般学习课程的方向已经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学习方向指的是在大学阶段学习某一方向的主要知识和经验,态度抉择指的是自我分析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全面性。态度则以实践的积极性和时间来衡量,大部分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抉择,实践的积极性可以衡量分析的可靠程度。在自我认识的阶段里,学习方向和态度抉择可以获得统一。自我认知可以认清自我的性格倾向,在选择学习方向的态度上,获得基本的统一。性格没有好坏,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性格。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在现在的学习方向和未来发展的态度抉择获得统一。
2.3意志和能力的不足
意志指的是人自觉地确定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心理过程。能力指的是生命物体对自然探索,认知改造水平的度量,大学生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和奋发图强的决心。大学生能力根据郑希付,罗品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职业能力素质包括了竞争能力,自我设计能力,决策能力,社会知觉能力和合作能力素质。该调查显示大学生能力素质总分为3.43,其竞争能力为3.04,自我设计能力为3.49,决策能力为3.40,社会知觉能力为3.76,其中大学生各项素质均分为3.60。大学生职业能力得分处于中下水平,这说明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不高。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和能力素质的教育,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意志和能力品质。
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心理
认知指的是认识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客观事物本身是事物,但事物的发展被人赋予了态度,事物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评价事物发展的态度,折射的是人自己态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的认知态度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的发展。健康和谐的内心环境主要是由自我认知来决定,所以客观的全面的认知才能更好的认知其他事物。积极客观的认识自我途径主要通过内省的方式和他人的评价来获得认知信息,对于信息的处理,应该需要客观冷静的分析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
3.2培养积极的情绪品质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个体情绪产生主要是需要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满足,如果得到满足则会产生积极情绪的体验,若是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消极情绪。大学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社会阅历浅薄,在多种事物和需要上不能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的心理,所以,大学生需要被引导,形成客观正确的价值需要,产生积极情绪的体验。
3.3培育积极的行为转变
行为指的是由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现实和理想存在着差距,理论和实践同样也存在差距,把积极的生活理念运用于现实中需要积极的行动配合。个体在没有相对稳定信念的情况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认知。新理念的出现,评价理念信度和效度均需要用实践来测量,一个理念得以真正的运行是需要积极转变的行为,不然这种理念就会是空想主义。为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大学生应该坚定实践出真知的信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心理方式和理念,把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当作大学内的一门必修课来对待,最终获得积极向上的性格。
参考文献:
[1]田奇.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王佳利.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探索,2013,No.26103:138-139.
[3]周银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No.18101:23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