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是国家为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素质而开展起来的崭新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在独立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以独立学院独具特色创业教育实践为契机,运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能力
一、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业教育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养成性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明确办学方向。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从目前独立学院生源整体素质看,学生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但这部分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把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这是独立学院与合作方在创业教育方面合作的前提性因素。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大多独立学院除充分利用合作方的资金及母体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整合了各种校外资源,对合作办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专家为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开放型的教育教学运行方式是独立学院与合作方在创业教育方面合作的操作性因素。
第二,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而创业精神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始于创新的创业教育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将他们的创业意识,通过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他们在市场的实践中有效地体现出来。
第三,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主动实践能力,使创业成功成为可能。我们要通过课内外的教育,使学生事先对在未来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所了解,并运用有关知识,再通过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会做”,提升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要使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注重综合性。要使大学生毕业后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的公民,而且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创业者,就,必须强调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融合与综合。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性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掌握专业知识;既提高理论水平,又提高基础技能;既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培养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
二、独立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的实施存在误区,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观念的制约。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因为这两个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从中不难看出,国内的创业教育仅仅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是较难获得理想效果的。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将应试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水平高而动手能力低和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加之许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家庭对子女过分地关怀、呵护造成了他们意志薄弱、不善合作、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面对艰苦而又漫长的创业过程空有满腔热情,却缺乏敢于实践的勇气,即便付诸实践,也多数半途而废,成功者少之又少。同时,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仍然局限于政府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社会大众普遍将上大学视为通往这些理想之地的桥梁,是实现大学生价值的最佳方式,而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去基层创业,却未给予相应的认可,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这无疑成为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就业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有限职位的竞争中。造成竞争日益激烈。
2.缺乏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独立学院创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安排,没有科学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多为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用一本教材囊括全部创业理论;课程内容的简单化和教授方法的单一化都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因为关系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增加很多创业方面的课程是不现实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创业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多流于形式。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开办了零星的创业教育课程。根本谈不上形成体系。各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融合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仅仅是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这就导致创业教育的影响仅仅局限于部分大学生,且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数人,更多的大学生只是充当“看客”的角色,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功不足,最终对创业望而却步。
3.创业教师师资薄弱。鉴于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高校还十分缺乏,且高校尚无引进这类师资的举措。原因有三:一是这门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二是这门课程即使开起来了,学时不会很多,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奖酬金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这就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而大多数老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他们也只能纸上谈兵,有学生欢迎程度的问题。此外。由于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全职教师,他们需要同时教授其它课程。没有时间将太多的精力投人创业教育工作中去,而且存在着依赖书本的倾向。
4.政府缺乏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高校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也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大力主张鼓励大学生突破就业瓶颈,实行自主创业,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探索
作为独立学院,要基于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地处浙中重镇的区域优势,传承学校“三三制”办学传统,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为 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在创业精神教育、创业课程开发、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首先,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创新化。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转变观念,强化创业意识。除了要求大学生学好应用性学科和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要求他们拓宽知识面,学得博、学得深。同时还应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财务、经营、准确做出市场判断等创业必需的知识、信息、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养。
其次,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专业化。1.创业指导人员也要具备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素质。创业创新教育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举办的培训班,丰富他们的阅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聘请一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佼佼者,丰富的创业经历使他们的讲授贴近创业实际,生动而又具体,让学生产生兴趣。2.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也要体现创业教育专业化的特点。改革课程,使课程设置指向创业人才培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要有实用价值。在大学生中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和培训,实质是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时机成熟,大学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除了按常规的专业和学科分类外,更多地是按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
第三,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社会化。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校园,而是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等部门协同合作,以高校为依托,建立了完备的创业指导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一个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社会化创业指导体系。高校主动参与创业指导,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设计和人生规划,并对学生进行创业前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本课程采取开展活动,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第四,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践化。现在我们对大学生不仅要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告诉他们应该掌握哪些职业技能,培养哪些职业素质,还要适当拓展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创业实践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开展创业计划大赛。2.开展创业研究。3.设立创业论坛。4.成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4.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市场化。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能力
一、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
创业教育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养成性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明确办学方向。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从目前独立学院生源整体素质看,学生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但这部分学生具有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把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这是独立学院与合作方在创业教育方面合作的前提性因素。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大多独立学院除充分利用合作方的资金及母体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整合了各种校外资源,对合作办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校外的专家为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开放型的教育教学运行方式是独立学院与合作方在创业教育方面合作的操作性因素。
第二,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而创业精神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始于创新的创业教育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将他们的创业意识,通过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他们在市场的实践中有效地体现出来。
第三,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主动实践能力,使创业成功成为可能。我们要通过课内外的教育,使学生事先对在未来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所了解,并运用有关知识,再通过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会做”,提升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要使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注重综合性。要使大学生毕业后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的公民,而且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创业者,就,必须强调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融合与综合。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性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掌握专业知识;既提高理论水平,又提高基础技能;既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培养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
二、独立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的实施存在误区,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观念的制约。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等。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因为这两个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从中不难看出,国内的创业教育仅仅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是较难获得理想效果的。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将应试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水平高而动手能力低和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加之许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家庭对子女过分地关怀、呵护造成了他们意志薄弱、不善合作、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面对艰苦而又漫长的创业过程空有满腔热情,却缺乏敢于实践的勇气,即便付诸实践,也多数半途而废,成功者少之又少。同时,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仍然局限于政府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社会大众普遍将上大学视为通往这些理想之地的桥梁,是实现大学生价值的最佳方式,而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去基层创业,却未给予相应的认可,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这无疑成为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就业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有限职位的竞争中。造成竞争日益激烈。
2.缺乏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独立学院创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的安排,没有科学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多为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用一本教材囊括全部创业理论;课程内容的简单化和教授方法的单一化都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因为关系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增加很多创业方面的课程是不现实的。更深层的原因是,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的系统改革,创业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多流于形式。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开办了零星的创业教育课程。根本谈不上形成体系。各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融合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仅仅是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这就导致创业教育的影响仅仅局限于部分大学生,且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数人,更多的大学生只是充当“看客”的角色,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功不足,最终对创业望而却步。
3.创业教师师资薄弱。鉴于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高校还十分缺乏,且高校尚无引进这类师资的举措。原因有三:一是这门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二是这门课程即使开起来了,学时不会很多,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奖酬金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这就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而大多数老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他们也只能纸上谈兵,有学生欢迎程度的问题。此外。由于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全职教师,他们需要同时教授其它课程。没有时间将太多的精力投人创业教育工作中去,而且存在着依赖书本的倾向。
4.政府缺乏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高校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也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大力主张鼓励大学生突破就业瓶颈,实行自主创业,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探索
作为独立学院,要基于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地处浙中重镇的区域优势,传承学校“三三制”办学传统,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为 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在创业精神教育、创业课程开发、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首先,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创新化。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转变观念,强化创业意识。除了要求大学生学好应用性学科和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要求他们拓宽知识面,学得博、学得深。同时还应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财务、经营、准确做出市场判断等创业必需的知识、信息、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养。
其次,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专业化。1.创业指导人员也要具备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素质。创业创新教育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举办的培训班,丰富他们的阅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聘请一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佼佼者,丰富的创业经历使他们的讲授贴近创业实际,生动而又具体,让学生产生兴趣。2.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也要体现创业教育专业化的特点。改革课程,使课程设置指向创业人才培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要有实用价值。在大学生中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和培训,实质是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时机成熟,大学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除了按常规的专业和学科分类外,更多地是按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
第三,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社会化。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校园,而是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等部门协同合作,以高校为依托,建立了完备的创业指导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一个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社会化创业指导体系。高校主动参与创业指导,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设计和人生规划,并对学生进行创业前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本课程采取开展活动,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第四,实现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践化。现在我们对大学生不仅要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告诉他们应该掌握哪些职业技能,培养哪些职业素质,还要适当拓展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创业实践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开展创业计划大赛。2.开展创业研究。3.设立创业论坛。4.成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4.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市场化。